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青岛鲅鱼礼申报省非遗 29项目已进省非遗名录

核心提示: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截止到目前已有1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29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青岛非遗保护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你有没有想到过,给丈人送新鲜鲅鱼的民俗有朝一日能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呢?这可不是开玩笑。记者昨日从青岛市群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继我市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包括崂山鲅鱼礼俗、王邦直与《律吕正声》的传说、鸳鸯内家功、九嶷派古琴、万和春排骨米饭制作工艺等在内的22项市级非遗项目近日已申报省级非遗名录。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截止到目前已有1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29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青岛非遗保护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22项非遗项目申报省级 

近日,经专家评审,青岛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公布,共计41项,新入选项目36项,扩展项目5项,其中王邦直与《律吕正声》的传说等民间文学4项,九嶷派古琴等传统音乐2项,九狮图等传统舞蹈2项,鸳鸯内家功等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共计5项,崂山面塑等传统美术6项,万和春排骨砂锅米饭制作工艺、香酥鸡烹饪技艺等传统技艺12项,周楣声艾灸法等传统医药3项和崂山鲅鱼礼俗等民俗2项。此外,青岛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还有太极梅花螳螂拳等扩展项目名录5项。之后,经过严格、公正地评选,我市以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为主,兼顾第二、第三批市级非遗项目,选取了包括崂山鲅鱼礼俗等在内的22项申报省级非遗名录,目前材料申报工作已经完成,已进入专家评审阶段,最快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知悉结果。 

一直以来,很多市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一定“误解”,“总把非遗理解得太过高深,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可以说我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除了将这些优秀文化遗产展现在现代人面前,还让市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非遗。”青岛市非遗保护部主任张萍告诉记者,事实上非遗本身就是指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民俗活动、民间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等,比如这次入选市级第四批非遗名录的沙子口金钩海米加工技艺、香酥鸡烹饪技艺、排骨砂锅米饭制作工艺等等,“其实都在我们身边,甚至经常接触,无非就是时代久远而已。再比如说王邦直与《律吕正声》的传说,这几年搞的‘王邦直杯’民乐大赛挖掘了不少民乐人才,很多人对王邦直也逐渐熟识。” 

青岛非遗保护发展良好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深入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全面开展普查,制定保护传承计划,建立数据库,完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扎实推进非遗保护工作。通过实施市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扶持工程,评选公布了青岛市第二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模范传承人和非遗保护特色村(社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达到35人,梁金华入选省非遗保护十大模范传承人;胶州市小屯村入选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特色村(社区);平度市新河镇青岛鹏程工艺品有限公司等11个单位入选首批市级示范基地;崂山道教文化生态保护区被命名为山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29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97个项目被列入青岛市市级非遗名录;全市十区(市)全部建立了区级名录,共278项。其中,3人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人被评为省级传承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孙源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