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铺集镇沙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宝友:扎根村庄十七载 引领村民筑梦乡村振兴

来源: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更新时间:2024-04-09 13:57  

全国文明村,敬业添彩人。今年55岁的胶州市铺集镇沙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宝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7年来,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把忠诚担当播撒在田间地头,让村庄走出了一条以产业振兴为核心、以乡村治理为突破口的发展之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正在逐渐成为现实。2017年11月17日,在全国文明精神表彰大会上,沙河村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成为胶州市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村庄。

沙河村在王宝友的带领下,倍加珍惜这一国家级殊荣,再接再厉,还成功打造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为乡村振兴添光彩。王宝友也相继被评选为最美胶州人、胶州市人大代表、胶州市优秀党支部书记。日前,记者走进沙河村专访王宝友,讲述他扎根基层担当奉献的感人故事。

2345_image_file_copy_5

党建引领促稳定 

沙河村位于铺集镇南部,距离胶州市40公里,东与里岔镇谭家村相邻,西与本镇罗家村相邻,南与里岔镇沙南庄相邻,北与本镇沙北庄相邻。沙河村现有800户、2800人,是铺集镇第一大村,耕地面积4000亩。村里高寿老人居多,80岁以上85人,90岁以上12人,百岁老人1人,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2007年10月,王宝友上任时,村庄负债300余万元,人心散、村庄乱,两委班子涣散、缺少“战斗力”,有人建议他“换人”。王宝友力排众议,坚持党建引领“换人不如换心”,“都是一家人”,应有包容心,用交心消除隔阂,以真诚凝聚人心,迅速形成了上下同心的强大合力。他和两委班子“对症下药”,仅用一年时间,就彻底扭转了村庄10多年的乱局,并逐渐步入和谐稳定的发展轨道。2014年以来,全村获评最美胶州人7人,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王宝友上任后,心心念念的是如何让村民的腰包真正鼓起来。为此,他大刀阔斧,发展经济,除还清村庄原有负债外,每年还为村民发放生活补助费。从2008年开始,王宝友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要致富先修路”,想方设法争取资金或自筹资金,新建董张路支线、沙谭路、松沙路3条主干线,疏通了沙河村东西南北交通要道。其中,仅分别于2009年、2014年修建的村南北大桥、沙谭路大桥,就争取上级投资2000余万元,造福了一方百姓。

2345_image_file_copy_7

民生工程暖人心

万事开头难,村集体没钱,王宝友毅然拿出自己上任前搞客运攒下的10余万元,将村庄的大街小巷进行硬化、亮化、绿化和美化,村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给村民营造了一个美丽舒适的生活环境。

人吃五谷难无病,在沙河村却能“小病不出村、大病即转诊”,病有所医,村民无忧。2009年,王宝友争取上级支持,村庄投资5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沙河村卫生室,由乡医坐诊,负担诊疗、老年人查体、儿童防疫等公共服务,急难重症即可迅速转至铺集镇中心卫生院治疗,切实保障了村民生命健康安全。2012年他争取资金60余万元,新建青岛市示范幼儿园沙河村幼儿园,在园孩子50余人。为解决家长接送孩子与上班时间冲突,他协调幼儿园实行早送晚接,并为孩子开设午餐,免除家长中午奔波。

解决村民吃水难题,王宝友跑上跑下,于2014年投资近30万元,打井、盖房、上设备,使全体村民免费吃上了纯净水,每户每月保证供应15桶水,既普惠于民,又避免浪费。从2020年开始,王宝友个人资助村里的2名贫困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奉献一片爱心。2023年,在上级支持下,投资20余万元,建成沙河村孝老幸福大食堂,从施工到运行,王宝友全程靠上,严格把关。每周一至周五,食堂为全村90余名75岁以上老人提供午餐,两菜一汤,馒头、包子、水饺换着花样吃,使老人们老有所养,晚年幸福,同时也减轻了子女负担,促进了村庄和谐。

王宝友把自己和乡医的电话号码,挂在全村60余户空巢老人的炕头上,“有困难打电话,五分钟到门!”这是王宝友的承诺,他言出必信,从未耽搁过老人的呼救,让这些老人们困有所依,体会到家的温暖,安享晚年。

在移风易俗、生活垃圾分类、卫生改厕等工作中,王宝友不怕跑腿,苦口婆心,向村民宣讲,给村民演示,引导村民不断追求更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率达100%,与全国文明村庄相称,向城市居民看齐。

2345_image_file_copy_4

产业振兴促增收

2008年,王宝友引进一家制帽企业,在沙河村设立分厂,解决村妇女劳动力就业70余人,年增加村民收入300余万元。 2009年,在上级支持下,王宝友引进青岛“老三东”农业项目,流转沙河村土地630亩,种植高产高效秋月梨,村集体年增收近50万元,吸纳村剩余劳动力200人左右,年增加村民收入100余万元。2011年,引导村民建大棚种土豆300余亩,发展高效农业,村民年增收100余万元。

2012年,鉴于村民土地流散,每户四五块地分散异处,耕种极为不便,王宝友召开村两委会议,专题研究实行“一户一田”制,将全村4000亩耕地统一调整后,按每户人口数量集中分地,一户一块地,便于耕种收获,也为后期土地大规模流转打好了基础。

2019年,王宝友领导流转土地1000亩给青岛小石头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农作物、苗圃,搞研学、文旅等项目,招用村民近百人,村集体年增收入100余万元,村民年增收入50余万元。

自王宝友担任沙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着眼于全村的繁荣发展,大力扶持村私营企业发展。在原有村办企业沙河胶合板厂改制基础上,他有效整合了资源,激发了产业联动效应。目前,村内已经拥有超过10家专注于木器加工的企业,以及2家纸箱厂,为村民提供了多达500多个就业岗位。这样的产业发展,不仅带动了村民就近就业,避免了劳动力外流,而且显著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据统计,这些措施每年为村民增加收入达数千万元,极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加快了沙河村经济的整体增长步伐。

2345_image_file_copy_3

忘我工作再“出征”

王宝友性格直爽,说话办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他认准造福村民的事儿,能够豁上干,干则必成。刚上任时,村情不熟,业务不精,已在城里住了10年的他,安顿好老娘,自己搬回村里,吃住在村委,摸村情,学经验,长见识,尽快进入角色。自古忠孝难两全,17年来,他没有再回城里房子住过一天,去看望老母亲,也是匆匆而去,急急而回。老母亲理解支持他,每次见面都叮嘱他安心干好工作,切不要以她为念而耽误了村里的事情。

在历年创城及复审中,档案整理及设施、村容等完善升级时间紧、任务重,王宝友以“冲得上、打得赢”的一贯作风,带领村专班30余人,夜以继日,一丝不苟,善始善终地完成任务。

王宝友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流转土地2000亩,大力引进好的农旅项目,搞租赁经营,引导村民参与,共同致富。”王宝友信心满满地说,另外,他打算利用村里的闲置房屋,引进康养项目,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村庄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铁弩

责任编辑:马丙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