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青岛人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核心提示: 今年6月10日至12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将在青岛举行。作为大会举办城市,我市的卫生健康工作情况也备受关注。“健康青岛”关乎市民健康福祉,为缓解市民“看病难”等痼疾,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方便市民就医,创造温馨和谐的医疗氛围,近年来,青岛各区、市不断改善医疗服务,努力做到让市民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今年6月10日至12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将在青岛举行。作为大会举办城市,我市的卫生健康工作情况也备受关注。“健康青岛”关乎市民健康福祉,为缓解市民“看病难”等痼疾,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方便市民就医,创造温馨和谐的医疗氛围,近年来,青岛各区、市不断改善医疗服务,努力做到让市民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市南区

建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近年来,市南区紧紧围绕“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两条线,发扬“峰会精神”,推动健康市南建设,创建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构建连续高效服务,不断深化区域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建设;弘扬传统中医,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居民健康服务需求;全面提升应急能力,切实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填补国内空白,健康产业指标体系助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健康事业、健康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新时代健康卫生的纲领,市南区围绕生命全程,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每年为育龄妇女发放住院分娩补助1000余万元,为失业无业独生子女父母发放一次性养老补助2000余万元,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发放扶助金约1000万元。2014年起免费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实施白内障复明工程,年均实施免费手术500例。2013年起免费为辖区60-79周岁无体检单位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年均服务3万人次,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近30万份。

市南区全面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倡导运动、健康、幸福理念。自2013年以来,在全区范围内建设2个健康主题公园、2条健康步道、10条健康一条街,400处社区健身路径。在全区内建设50个健康自助检测点,方便居民自助健康检测;成立50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社区覆盖率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通过建立健康传播资料库等创新手段,提供可及、便利、优质的健康服务,倡导健康生活理念。

市北区

“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初步建成

近年来,市北区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核心,全力推进“健康市北建设”,构建起“15分钟医疗服务圈”、“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先后成为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区、全省健康促进区、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区。

为倡导全新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百姓就医费用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医疗机构中的中医药服务比重,发挥中医药的特长,市北区卫生健康局为辖区百姓打造“15分钟中医服务圈”。立足“治未病”重心,进一步加大基层中医药服务力度,还大力加强辖区医疗机构中医药内涵建设,锤炼中医优势病种,挖掘民间中医药特色技术,建成了11家市级“国医馆”。

市北区还率先建立全区健康管理服务大平台,研发健康评估模型。实施医疗数据互联互通工程,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同时,打造家庭医生智慧平台,为全区22个街道设置健康小屋,医联体建设初显成效。

李沧区

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格局

在市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健康李沧”为目标,精心打造15分钟健康圈,把健康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近年来,李沧区先后建成了市三医新院区、开工建设了市八医东院区、引进了新视界眼科医院及青岛眼科医院北院区、龙田金秋妇儿医院等优质专科医疗资源。形成了以二、三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为网底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合理。

李沧区还成立了“慢病诊疗中心”“心脑血管病诊疗中心”,5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立医院、海慈医院等市级医院建设了“松散式”医联体,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实现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在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方面,李沧区实施了“十二免十二优”惠民政策,惠及妇儿约9万余人次。结合“新家庭计划”,面向辖区0—1岁婴幼儿家庭提供专业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启用了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将针对学龄前和青春期儿童开展卫生保健宣教指导。率先将“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购买住院陪护保险”列入区办实事。2019年1月起在全市率先实施“孕产妇服务事项一次办好、双直免服务”事项,惠及3000名李沧户籍孕产妇。

崂山区

打造“名医下乡”服务品牌

崂山区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基层医疗机构与三级综合医院的医联体已实现全覆盖,聘请医联体专家到基层进行坐诊,打造“名医下乡”服务品牌,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有效解决了偏远山区群众就诊不便的问题。

同时,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区管街聘居用”新机制,在全省首推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制度,2015-2018年累计输送60名崂山籍高考生在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进行学习,公开招录了40名专科以上医学院校应届毕业生充实到乡医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崂山区实施强医惠民工程,在全市率先开展乙肝、丙肝、结核病筛查;在做好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采取政府补助方式,启动40-59岁中年人查体,体检费用政府补助50%,受到居民普遍欢迎。在全市率先推出个性化服务包,实现首次签约居民实现20元基本包由政府负担。

“红马甲”医疗志愿服务队为崂山偏远山区内交通不便、长期有病、出行困难的山区群众特别是各街道偏远山区的残疾人、困难家庭、低保无保、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开展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崂山区“红马甲”医疗志愿服务队已有230余名志愿者,为辖区150名服务对象提供了23600余次的志愿服务,行走路程近4万公里,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为崂山区最温暖的志愿服务名片。

城阳区

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城阳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力推进“阳光城阳”“健康城阳”建设,深化服务改革,强化服务措施,优化服务环境,促进了卫生健康事业的稳步发展。

在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5.7亿元的二医迁建项目,完成投资9000万元;投资9600万元的流亭、棘洪滩卫生院新建工程,分别完成投资1700万元和1500万元,预计年底投入使用。2019年投资1.2亿元启动城阳、夏庄卫生院建设。目前,区、街、社区三级就医网络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小病不出社区(村)、常见病不出街道、大病不出区的“十五分钟便民就医圈”。

在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方面,城阳区投资1238万元,建设了区级卫生健康数据中心,改造升级了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街道卫生院(社卫中心)与集体卫生室的信息化管理;新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区域心电平台,初步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以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数据互联互通。

此外,城阳区政府还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技术服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抓好中医药和医养结合新模式服务,完善疾病控制预防服务,深化高端医疗机构合作,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

即墨区

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优质医疗服务

近年来,即墨区聚焦服务创新,打造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即墨模式”。围绕医改总体工作部署,即墨区以“医共体+按人头付费”改革为核心,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布局、优质服务全民共享。“引进来”提升医疗发展层次。相继与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儿童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9家知名三甲医院开展常态化合作,有效拉升区域总体医疗水平,让群众不出区就可享受三甲医院专家优质医疗服务。

即墨区以打造全国首个“健康中国”县级示范点为契机,以创建“健康即墨•健康家”品牌为总抓手,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构建大健康治理体系”落到实处,全力构建治、防、康、养、体“五位一体”的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在“健康中国”、“健康山东”建设中走在前列,其做法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省卫健委的肯定。即墨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刘琴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刘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