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GMIC微会刊】刘亚东:以新动能构建传媒新生态

刘亚东简介:科技日报社总编辑,清华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和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参加过许多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活动的报道,新闻作品九次荣获中国新闻奖,2007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08年荣获中国新闻界最高人物奖——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2010年获颁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被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主要著作有《新闻眼看美国》《圈点每日环球科技》《世界科技的历史》等。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观念、思维、产品形态和发展模式的自我革新。”中国报业协会副理事长、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刘亚东认为,新时代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这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动能,构建新生态是未来传媒发展的机遇所在。

01

新闻传播方式实现全方位创新

这几年,中央和地方报业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步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媒体深度融合取得了积极成果。

刘亚东认为,这些成果体现在:传统媒体积极向网上发展,全媒采编平台、新闻客户端、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取得进展,新媒体布局初步形成。主流媒体发挥内容资源优势,推出了一批“现象级”融媒体产品,新媒体品牌涌现。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传播技术广泛应用,移动直播、H5应用等采编制作技术普遍采用,机器人写稿、无人机采集、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推动了新闻传播全方位创新。

刘亚东介绍了科技日报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情况。按照“移动媒体优先、采编发流程再造、中央厨房突破、全媒体人才培养跟进”的思路,我们正在建设以“中国科技资讯库”为主导的传播生态系统。在做大网媒和“两微一端”、建设“中国科技资讯库”生态系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传播的方式方法手段,开发新的传播载体,初步形成以科技日报和报社旗下的科普时报、大学生科技报、中国科技网等为主的媒体矩阵和集群化覆盖,形成一个平台化、开放式、互联性的全媒体架构,是报社正在努力的方向。

02

传统媒体人应勇于自我革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给传统报业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同时也给报业发展带来机遇。

刘亚东认为,在传统报业和新型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报人或媒体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进行观念、思维、产品形态和发展模式的自我革新。自我革新的传统媒体将会以其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与独具特色的内容,获得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

“媒体正处于一个大融合大发展的阶段,最终将形成一种全新的媒体业态。”他说,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媒体融合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信息中心,而是去中心化、多中心化。互联网时代受众对信息更多的是社交的需求,这种趋势让信息因为受众的创造、分享而变得更有价值。传统报业拥有的信息资源可以转化为数据资产。数据是生产资料,大数据技术是生产工具,通过在切入角度上以多维视角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解读、在表现形式上采用“可视化”形式来表达、在价值追求上更注重媒体社会责任的切实担当来进行生产关系的重构,打造出完整的传播生态系统才能在未来媒体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03

媒体融合不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化

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如何看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对此,刘亚东有着独到的认知。

他表示,“传统”或新媒体是相对的概念。当前传统媒体在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有些确实还只是简单地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数字化“转场”,从而导致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另外一个现象则是“两微一端”遍地开花、严重同质化,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是发展时机的耽误与话语权的旁落。

“媒体融合不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化,而是借助于互联网思维使内容更有吸引力,以全媒体传播的方式构筑起媒体的入口价值。”在他看来,当今社会,“信息围人转”已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常态,以用户为融合的中心需要做到为用户赋能、围绕用户配置资源、解决用户痛点、为用户创造价值,让用户参与到新闻生产传播的各环节中来。

此外,深度融合需要在内容上实现思维观念、生产方式的诸多变革。“这种变革需要在观念的碰撞和淬炼中、在技术的引领和带动中,使内容的吸引力抵达新境界。以内容为核心融合的媒体,会更加有生命力,也能应对未来任何新技术的冲击。” 刘亚东说,另外,每家媒体实力、定位和承担的使命、功能不一样,要避免一刀切、同质化地单一模式发展。

全媒体记者 周建亮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龙叶上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