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探MI新动能丨叶蓁蓁:重构价值模式 媒体将迎"内容+"时代

核心提示: 今年大会主题是“新时代、新动能、新生态”,一个“新”字,是对“互联网+”改变世界的最好诠释。互联网时代技术更新和信息更新非常迅速,用成语“一日千里”,形容互联网发展,极为贴切。

引 言手机网民已超过8.8亿,算法新闻、VR、直播、短视频等风口轮番涌现……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正在颠覆我们的时代,深度融合成为传媒业新动能。在2017全球移动互联网青岛峰会暨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年会即将召开之际,青网、掌上青岛开设访谈实录专栏《探MI新动能》,采访移动互联以及传媒行业先锋,解码产业掘金的下一个风口。

 

微信图片_20171114165724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 叶蓁蓁

11月16-17日,2017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青岛峰会暨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年会将在青岛举行。会前,掌上青岛/青网记者独家专访了此次峰会的嘉宾——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叶蓁蓁。当移动互联网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和工作,成为人们的共性时,人民日报社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来看叶蓁蓁的解读。

叶蓁蓁简介

1996年毕业于外交学院英语系,2005年获外交学院法学博士学位,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深圳市招商金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中国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主任。

中央厨房不是指挥大厅,是完整的、全方面的融合体系

掌上青岛/青网:人民日报对于“中央厨房”的定义和定位是怎样的?

叶蓁蓁: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是人民日报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平台,不是一个指挥大厅,也不是升级版的采编系统,而是一个完整的、全方面的融合体系,涵盖了人才、业务、渠道、技术、空间等要素。我们人民日报社社长和总编辑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中央厨房,杨振武社长指出,中央厨房是面向受众、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体系。李宝善总编辑指出,中央厨房要实现策、采、编、发的“自我革命”。

包括人民日报社在内,目前国内很多报社都是拥有报、网、端、微等多种新闻发布渠道的媒体集团。对于根植于传统媒体的报业集团或媒体集团而言,中央厨房就是以创新引领,激发新闻产能,实现媒体融合、全媒体化的引擎。把传统报纸的纸上生产优势扩展到网上生产优势、把内容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把文字产能转化为全媒体产能。

掌上青岛/青网:作为“中央厨房”的典型成功案例,人民日报在从转型之初到建成“中央厨房”,经历了哪些探索和曲折的过程?

叶蓁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19讲话中提出媒体融合发展,2014年初人民日报社就制订了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案,对人民日报媒体融合发展做了顶层设计,包括如何发展移动端、强化技术支撑体系、打通报社策采编发渠道和资源等;也包括设立媒体技术公司,专责建设中央厨房。方案明确的时间表是3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年过去了,可以说这一预期目标圆满实现,无论是报社内报网端微等平台发展,还是内容创新,以及中央厨房机制建设和运行,都超出预期。

这是一个创新和探索的过程,谈不上多曲折,但的确在当中归纳总结了一些经验。

首先,“内容为王”。媒体行业的本质是内容,以及内容在生产、传播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技术演变,改变的只会是承载内容的介质,媒体作为内容产业、思想产业,这个本质属性不会变化,用人民日报社卢新宁副总编辑的话说,做好内容是新闻人的初心,我们一定要靠内容去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所以,内容效果是检验中央厨房的唯一标准,做中央厨房,一定是要激发人的积极性,创作出品更多好的新闻产品。只要坚持这一条,建设中央厨房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其次,“机制为先”。一般而言,中央厨房由业务平台、技术平台和空间平台三部分组成。许多媒体把建设空间平台放在首位,忽视了业务平台的机制流程改造,这是本末倒置。中央领导强调中央厨房是标配、龙头工程,所指的首先是机制流程建设。对于中央厨房建设而言,空间平台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将媒体融合基本原理和本媒体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内部策、采、编、发机制流程改造,就是“自我革命”。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总编调度中心和采编联动平台机制,就是在没有技术系统、空间平台情况下,在2015年两会期间抽调一组人马到一间会议室里集中办公实现有效运行的。

第三,“技术为基”。现在,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已渗透入新闻产品生产发布的全过程,也改变了新闻的呈现、传播及互动方式。在推进媒体融合中,技术不能缺位。中央厨房最核心的功能就是用先进技术支撑内容生产发布全过程、支持业务机制流程的顺利再造。中央厨房体系要让我们能够适应今天的移动互联网以及未来其他互联网形态的端口。因此,从技术层面上讲,中央厨房应该是新一代互联网体系,使用户有弹性、有能力适应不断演进的技术。

第四,“开放为要”。所有传统媒体都感受到了互联网技术对整个媒体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有的经历了“断崖式下跌”的痛苦过程,学费我们交了不少,但要从中成长、强大起来。当前,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已被新闻聚合类网站不断吞噬,他们是新闻的“超级市场”,媒体成为他们的后厨和供应商,自己的“店面”越来越式微。即使大型媒体集团更新原创内容数量,也不及这些网站的百分之一。出路只有一条,即打通媒体行业资源。从设计建设之初,杨振武社长就明确要求,人民日报建设的中央厨房,不是只为人民日报社自身融合发展服务的,而是要成为公共平台,推动媒体行业的共同融合。所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技术、渠道和内容创新体系对任何一家媒体都是开放的。现在我们启动了“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建设,就是要做一个面向媒体行业的开放平台,建设为全国媒体服务的大厨房。

四大创新点,引领解决媒体在中央厨房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掌上青岛/青网: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自身目前的业务和创新点是什么。

叶蓁蓁:首先要强调,我们是做中央厨房的,而且是媒体人做中央厨房。有关中央厨房机制流程、技术体系和空间平台建设,以及相关的数据支撑、资源协调等,都是我们的业务。我们确定业务方向和创新点,会有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符合国家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符合中国媒体行业生态现实和趋势。通过创新引领,解决媒体在中央厨房建设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形成了我们业务的四个创新点:

一是中央厨房体系,解决内部资源打通问题。以建立实现总编调度中心和采编联动平台机制为核心,提供一整套涵盖业务平台、技术平台、空间平台的中央厨房解决方案。

二是融媒体工作室机制,解决激活团队的问题。融媒体工作室人员是跨媒体、跨部门、跨地域、跨专业的,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地组合,进行某一类内容的创新。公司可为融媒体工作室提供五个方面的支持:资金、技术、渠道、运营、经营。这一机制极大地激活和释放了一线编辑记者的新闻生产力。

三是“全国党媒公共平台”,解决媒体行业资源打通的问题。这项业务,已经从今年8月下旬全面铺开,就是在中央厨房这个开放平台的基础上,共享平台、技术和渠道,将各媒体原创内容汇聚起来,再利用算法推荐的方式把内容回推到各媒体的端口上,让我们的媒体有更多优质内容去满足自己的用户。通过共同建设“大后厨”,做大做强各自的“店面”。

四是建立新的媒体运营的商业模式,解决产业资源融通的问题。媒体+产业,将衍生出新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将媒体行业的内容植入各行各业的产品和服务中。这方面,我们的探索刚刚起步。

掌上青岛/青网:您每天花多长时间上网,通常使用什么工具,上网的目的是什么。

叶蓁蓁:我先问你同样这个问题,相信我们的答案是一致的。现在,上网已经是大家生活工作习惯的一部分。所以,跟大家一样,我也是“低头族”一员,主要通过手机上网。上网主要是处理工作事务以及接收资讯及社交,这是生活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共性。

掌上青岛/青网:您觉得移动互联网的趋势是什么,未来又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什么改变。

叶蓁蓁:我曾公开做过一个判断,说2017年7月5日是一个标志,这一天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智能互联网时代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一天发生了两件事,一是百度在北京发布了人工智能的战略,开放了无人车和度秘两个人工智能平台,全面转向人工智能;二是阿里巴巴在北京发布了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天猫精灵X1”音箱,这个音箱将拥有比手机触屏更强大的人机交互方式。而在此前的两周,6月21日,腾讯率先发布了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小微,将人工智能作为核心战略,建成了一个人工智能的平台,并且开放给所有开发团队,建立开放的人工智能生态。

也就是说,到公元2017年7月5日这一天,拥有全世界最大数量用户的中国移动互联网三巨头BAT都已发布了人工智能核心战略、平台,开放生态开始构建,这就是新的时代开始的里程碑。如同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商用发电机,人类从此进入电力时代,但当时全世界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电是什么。15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很多地方的人没有用上电。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将1866年看作是电力时代的开始。

人工智能技术和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改变,已经有很多案例。就像人们常说的“工业4.0”,这个趋势还刚刚开始,我们还难以对未来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智能互联网能解决的问题和便利的程度一定会比过去更多更好,比如在准确判断和捕捉用户需求上、在个性化生产和定制上、在释放劳动生产力上、在研发出品新产品上,等等。人工智能不会是机器或智能科技的封闭式自我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定会全程参与,将不可替代的人的智力因素与科技的强大计算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这个影响和改变对于媒体也一样,未来的内容生产模式,无论在媒体机构内部还是外部,都会充分互联网化。这种模式中,很可能包含众包、众筹等最能代表互联网特性的模式。众包化、众筹化的生产和分发,能够调动多元专业团队参与海量素材的采集、加工、发布,最终实现合作共赢。未来我们将与越来越多的内容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这一全新的内容生态体系。

我们处在“无界”的时期,媒体将迎来“内容+”时代

掌上青岛/青网:对转型中的媒体和互联网的建议。

叶蓁蓁:转型是针对某个主体而言的,因此互联网不存在转型,只有发展和变化。媒体的转型,上面已经说了很多了,还想强调的一点,是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前所未有的,科技发展对世界的改变,令过去二十年变化,已经超过了之前的五千年。现在,以“互联网+”为标志,我们处在“无界”的时期。由后工业文明时代转向信息文明时代的进程,打破了原有的产业边界,围绕产业的核心价值,重构行业格局和结构,消灭又催生了一个又一个行业,很多巨头的倒下,不是他们不努力不上进,而是没有顺应环境的变化,没有早着先机。

媒体的环境的变化也是如此,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不要夜郎自大,更不要妄自菲薄。当下的时势是,“互联网+”下,媒体已被重新定义,不再只有新闻单位才是媒体。很多行业自身都拥有了媒体的功能和属性,可以说,我们与其他行业的边界消失了,“一切皆媒体”。

另一方面,媒体融入到一切行业、媒体的属性同时反向渗透到一切行业中,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和趋势。媒体的融合发展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中不断推进和深化。媒体将迎来“内容+”时代。我们在办好报纸、网端的同时,要拓宽内容,用优质内容+一切端口、一切服务,去重构新的价值模式,就能让媒体产业在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中壮大。

掌上青岛/青网:大会进入倒计时阶段,作为本次活动的演讲嘉宾,您对大会有怎样的期待。

叶蓁蓁:今年大会主题是“新时代、新动能、新生态”,一个“新”字,是对“互联网+”改变世界的最好诠释。互联网时代技术更新和信息更新非常迅速,用成语“一日千里”,形容互联网发展,极为贴切。这种发展速度,各个产业各个市场主体以及各位身处其中的创业者和从业者,都能感受到学习、认知及掌握的压力,能跟上时代已不容易,要能发现机遇、走在时代前列更是大家的期盼。所以,大会就是要捕捉互联网发展趋势性的苗头和现象,分享媒体融合和互联网发展领域的真知灼见,让大家更好地“审时度势”,在“互联网+”的变局中,从容迎接挑战,准确把握机遇。今年大会关注的议题,包括媒体融合模式及产业互联新生态等,前沿且重要,相信大会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丁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丁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