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偏远渔村到现代化社区 前阳社区用百年实现华丽蜕变

文明智慧

在红岛街道前阳社区,有一位百岁老人名叫韩明章,他和女儿女婿两代人共同经历了了前阳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从年轻时当兵入伍到参加抗美援朝,再到回乡建设村庄,韩明章见证了村庄由贫穷落后走向解决温饱。而他的女儿和女婿则赶上了下海经商热潮,便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靠海吃海的优势,一步步过上了稳定生活。现如今,前阳居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还迎来了社区改造,正实现向现代化社区的华丽蜕变。

韩明章老人和女儿韩淑美、女婿王学元

两块弹片见证十三年军旅

提起抗美援朝,对于年轻一辈来说更多的是历史书上的一个名词或是影视剧中的画面,然而对于韩明章来说,这段记忆永远不会消失甚至成为了他身上的一个记号。2000年前后,韩明章腰部疼痛,女婿王学元便带他到医院检查,X光显示他的腰部有两块弹片。原来,加抗美援朝时,韩明章曾多次和炮火擦肩而过,但战情危急,他顾不上仔细检查身处伤口,久而久之这两块碎片就留在了韩明章身体里,成为他十多年军旅生涯的见证。

韩明章出生于时局动荡的1920年。1940年,他刚满二十岁就参军入伍,那时谁也没有想到,和亲人一别就是十三年。1945年,韩明章跟随部队结束了一场战役,辗转到了广东,经过五年的训练和修整后,他加入了共产党。朝鲜战争爆发了,韩明章作为第一批入朝部队上了战场。那时他负责的工作是将枪支弹药运往前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即使是露个脸都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韩明章无数次在前线和仓库之间往返,为前线战友们送去武器。在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中,士兵们前仆后继,韩明章看着一批又一批士兵冲锋陷阵。1953年,战争结束,韩明章回到了前阳村,一别十三年、生死两茫茫,家人一度以为他已经战死沙场,他却奇迹般地回来了,曾和他在山上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也回来了,当年村里同一批参军的三人终于回到了故乡,在有生之年重逢。他们的生命历程也终于得以再次和前阳的变化重合。

粮票成为独特历史印记

回到前阳之后,韩明章先是凭借出色的领导才能被选为生产队长,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那时他每天一大早就出门赶往生产队,用换来的粮票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那个年代的不少孩子都保留着放学后跟随老人拿饭票去领饭的记忆。“在那个集体生活的年代,粮食产量普遍不高,每家每户都得拿着集体发放的粮票才能领粮食。”韩明章的女婿王学元说,在物质经济匮乏的年代除了吃饭要靠粮票外,生活上还要用到布票、酒票等。就这样,粮票成了王学元儿时生活的重要回忆,也成为当时村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由于粮食产量不高,那时不少家庭都主要靠地瓜丝填饱肚子,白面馒头对家家户户来说都是奢侈品。

前阳俯瞰图

村庄迎来渔业大潮

到了八十年代,前阳的发展终于迎来转机。凭借背靠胶州湾的地理优势,村民们决定走出村庄,走上出海捕捞之路。如此一来,居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票也逐渐退出大伙的的生活,以前逢年过节才能尝一尝的白面馒头终于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王学元就是当时村里率先下海捕鱼村民中的一员。“记得刚开始出海的时候,全村加起来只有8艘船,人手也就60多人。”王学元回忆,除了在胶州湾打鱼外,南至上海附近的东海海域,北至大连、秦皇岛的渤海海域都成为他们当时捕捞范围。也是从出海打鱼开始,许多村民家里的经济收入开始逐渐有所提升。“拿海捕虾来说,那时最好的时候一网捞上来能达到近两千斤,一个秋天下来,多的时候能有近2万元的收入,万元户也都不再是稀奇事了。”王学元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时,在首批下海村民的带动下,村里出海的人变得越来越多,全村的渔业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到之前的10倍。与此同时,村里还渐渐新涌现了了一小批养殖户。“当时出海捕鱼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但捕鱼带来的收入已逐渐趋向稳定,这时候村里一些人便开始想着转变下方向,开始干养殖。”王学元说,那时他和七八个合伙人一起承包了200余亩海滩准备养蛤蜊,但由于经验不足,所有人只能摸索着研究如何撒苗、放苗,就这样探索了两年时间,他们才慢慢掌握了养蛤蜊的经验。熟悉了蛤蜊的撒苗密度后,通过每年放苗收蛤蜊,合伙人每人每年能有两三万收入。一人挣大钱,大伙都跟上,其他渔民们也转而加入到养蛤蜊的队伍中来。居民们捕鱼养殖两手抓,前阳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渔村。

建屋修路条件更健全

就这样,凭借着出海打鱼和养殖蛤蜊,当时前阳村村民的腰包开始渐渐鼓了起来,大伙纷纷着手翻新老房屋。“看着之前的破旧的小土屋被拆掉,然后重新垒砖、刷漆、装修,变成五六间砖瓦房,那时候真的感受到生活变好了。”王学元高兴地说。后来,随着村里直选契机,王学元进入到村委会,开始为村中建设出一份力。“当时走在村里能明显感受到,虽然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子,但是村里的路却很旧,阴天下雨村民都不愿意出门。”王学元说,2003年前后,村里开始重新修路,从主干道到村民家门口的胡同道,所有土路被重修覆盖上水泥,百姓出行变得更加方便。 

如今,社区里的年轻人已经走出村庄,开始到附近工厂或企业上班当起了工人。“孩子们都长大成家了,外面工作岗位多、出路多,他们出去工作收入也更稳定。”王学元说,现在一家人都不闲着,孩子们上班工作,他为社区居民免费上门维修水龙头,而他的爱人也就是韩明章的女儿韩淑美,则在卫生室担任社区医生,为社区居民看病开药。韩淑美生于1957年,18岁便由村里选派到护校学医,多年来,她当过赤脚医生,也自己开过诊所,亲眼见证了社区医疗卫生条件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韩淑美回忆,以前医疗条件欠缺,交通也不好,都是她背着药箱亲自到病患家里去看病,村民们有病也不敢瞧,生怕负担不起医药费。如今居民都有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平时身上有个头疼脑热就到社区卫生室看看,卫生室基本设备也都具备,医疗条件改善了不少,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如今,位于社区西南方的安置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居民们将告别祖祖辈辈居住的平房,搬进现代化小区,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链接:

前阳社区地处红岛街道东北部,距街道办事处驻地4公里,东、南濒临胶州湾,西邻小庄社区,北与后阳社区接壤,总面积1.37平方公里。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毛、王等7个姓氏由城阳皂户村迁入阴岛立村“毛家庄”。清嘉庆六年(1801年),府尹到阴岛视察,赐村名“前东洋嘴”。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青岛市市长沈鸿烈视察阴岛,以“三阳开泰”之义,将阴岛3个带“洋”字的村庄的“洋”字改为“阳”,因村座落于山南,故名“前阳”。2004年9月,村改社区。

(来源:青岛高新区宣推办)

二维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刘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