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入选国家珍贵古籍 青岛这套《魏书》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核心提示: 《魏书》,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纪传体史书,这也是其特征和重要性所在。《魏书》取材于北魏诸家史著,官修起居注、地志、文集等,是记载拓拔魏史165年较完整的历史资料,因为其中很多事情都是作者亲身所见所闻,因此,可信度较高。

国家珍贵古籍——“千目庐主人”捐赠的《魏书》  

《魏书》,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纪传体史书,这也是其特征和重要性所在。《魏书》取材于北魏诸家史著,官修起居注、地志、文集等,是记载拓拔魏史165年较完整的历史资料,因为其中很多事情都是作者亲身所见所闻,因此,可信度较高。上世纪50年代,藏书家张铮夫(镜芙)捐赠给市博物馆的古籍中,有一套《魏书》,为宋元明三朝递修本。有关这位藏书家以及这部《魏书》的故事,令人唏嘘。

▲“千目庐主人”捐献的《魏书》。

▲《魏书》目录。

观宝:宋元明各朝刻版均有各自的特征,宋刻版式疏朗雅洁,版心上有字数,下有刻工。元刻本,赵体、黑口、无讳、多简化字是其显著特点。明代是我国雕版印刷业的繁盛时期,明代各时期刻书略有不同,前期黑口白绵纸,中期白口仿宋字,后期白口长字避讳。青岛市博物馆藏张铮夫所捐三朝本《魏书》,首页略有残损,整个两夹二十四册品相基本完整,钤“独冯主人”朱白文印,“教忠堂”白文印。书附张铮夫跋语一通。

故事:此部书流传有序,原为山东诸城臧氏所藏。臧氏是诸城的望族,世代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明清两代列诸城“臧、王、刘、李、丁”五大家之首。张铮夫先生在其跋中云:“吾妻之先祖,在明世世为高官,诸城五大家以臧氏为首。清兵破城杀戮最惨,其先祖朝服坐班荊堂,兵以為神,而罗拜,公大笑骂贼,兵怒加之刀矛,公愤起欲夺矛殺贼,以血手扶书架而就义。书上血迹至今犹存。余宝藏已三十八年矣。今將以书易米,而此魏书不敢售去也。妻故已五年,视此书悲从中来,今昔之感不觉泪下,我子子孙孙应知此书历史,世世宝之。戊子四月二十五日张镜夫挥泪识于青岛”。

从跋文中可以看出,书为臧氏旧物,且历兵燹之灾。1642年清兵破诸城,百姓荼毒,史称“壬午之燹”。臧氏遭难,血染此书,俱往矣,而独善本犹存,至今血迹可见。

“千目庐主人”张铮夫(镜芙),名鉴祥,山东胶南人,生于1889年,卒于1972年。他早年求学于青岛礼贤书院、德华大学,1917年移居天津,就读于南开大学,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为配合五四运动曾著《演讲学》一书(该手稿现也藏于青岛市博物馆)。1924年张铮夫回青岛定居,专事藏书,尤其酷爱山东地方文献及目录之学。他遍访南北书肆,购求历代公私簿录凡1041种3597册,因此,藏书家傅增湘曾为其题书斋名为“千目庐”,他则自号“千目庐主人”。现山东大学图书馆藏抄本《千目庐鬻书简目》即张铮夫藏书之目录,他在书跋中写道:“余自三十岁后专治目录之学,志在将古今典籍做严密之整理,首目录一类即用十七年力,稍有系统……”。

张铮夫的藏书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部分售于山东大学图书馆,部分捐献给青岛市图书馆和青岛市博物馆,此部《魏书》即为捐献之一。建国后,张铮夫以花甲之年供职于青岛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积极参与文物征集与保管工作,特别是古籍的整理。1966年“文革”开始,退居故里,于1972年冬病逝于胶南大台村,享年83岁。

鉴宝:市博物馆馆长隋永琦介绍说,“三朝本”,是经过三个朝代修补的版本。比如:南宋杭州国子监所藏各种书版多有残缺,至元朝时即将这些片转入西湖书院进一步加以修补再印,至明朝洪武八年,又移至南京国子监再次进行修补、印刷。这样印出的书即是“三朝本”。“三朝本”是非常珍贵的古籍善本,同一部书,由于多次修补,在字体或版式等方面可能出现不同的变化,是鉴定古籍和版本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现青岛市博物馆藏的张铮夫先生旧藏《魏书》,经鉴定为三朝本,并于2009年6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2743)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李 魏)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孙丽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