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智慧法院”建设取得哪些成绩?

“智慧法院”建设是今年“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一个亮点和闪光点。时代在进步,人民法院势必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节奏,依托现代化人工智能,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司法规律、体制改革与技术变革相融合,以高度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审判、诉讼服务和司法管理,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人民法院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形态。

从周强院长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从2016年起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建立立足于时代发展前沿的“智慧法院”,全国法院就在不断的进行着信息化这样一场深刻的变革。经过了一系列的摸索和实践,2017年“智慧法院”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规模。

所有公开开庭的案件都上网直播。最高人民法院自2016年7月1日起所有公开开庭案件都上网直播,公众可以通过访问“中国庭审公开网”点击“今日直播”,也可点击“案件回顾”播放其他案件庭审录像,截至到2018年3月8日,全国累计直播66万余件,累计访问近50亿人次。

所有符合公开条件的裁判文书全部上网。截至2018年2月底,中国裁判文书网已收入文书总量达4300万余篇,访问总量达135亿人次,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有影响的裁判文书网。

法院专网全覆盖。全国3520个法院、9238个人民法庭和39个海事法院已全部接入法院专网,建成覆盖全国四级法院的执行流程信息管理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等平台,实现了全国法院“一张网”。

智能化辅助办案系统成功推广并应用。智能化辅助办案系统创造性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破解难题,运用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不会替代线下诉讼活动和司法人员独立判断,而是通过推动公检法在共同的办案平台上、明确的基本证据标准指引下办案,在辅助法官办案、方便当事人诉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上取得的这些成绩,着实令人拜服,我们相信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法院“新时代一定会有新气象、新作为”;这种以信息化建设为主抓手,全面推进司法公开的举措,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正是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的。相信今后全国法院一定会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注入新动力,让审判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