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青岛科创定下今年"小目标":高新技术企业超2500家

核心提示: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日前,市科技局发布2018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按照规划,我市科技工作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靶向产业升级需求,坚持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突出创新源头供给、科技服务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三大重点任务。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日前,市科技局发布2018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按照规划,我市科技工作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靶向产业升级需求,坚持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突出创新源头供给、科技服务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三大重点任务。 2018年奋斗目标是: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8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超过25%、达2500家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超过16%、达140亿元以上。全市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产学研对接更加紧密,科技成果转化更加顺畅,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建设国家级重大创新基地

2018年,我市将靶向产业升级需求,坚持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突出创新源头供给、科技服务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三大重点任务,支撑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着力落实高技术产业“一业一策”行动计划,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作为产业创新源头,建设国家级重大创新基地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已落地“国字号”创新平台的作用,我市将继续支持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加快E级超算等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高速磁悬浮实验中心、轨道交通系统集成实验室等6个项目全面开工。同时,我市将推进中科院青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依托中科院青岛科教园,以中科院海洋所为核心推进建设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与大连化物所融合为契机,建设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青岛),着力打造国内一流新能源科技创新高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仅次于国家实验室的创新平台。今年,我市力争青岛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积极争取山东科技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列入省部会商。

推动高技术产业园区建设

今年,我市将瞄准国家战略,全力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重点推进海尔开展国家科技创新面向2030“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大项目试点,组织海信争取人工智能专项,支持北航研究院、深海基地、歌尔等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科技大项目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市将聚焦地方发展,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在微电子、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仪器仪表与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重点发力。

推动高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今年我市将推动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发展。重点启动蓝谷省级高新区升级工作,使其尽早加入“国家队”,申报海洋特色的国家高新区。我市还将围绕上述高技术产业,重点推进微电子、虚拟现实、智能仪器仪表、海工装备、机器人等基地或园区建设。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今年我市将靶向产业引才,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青年创新人才等引才育才计划,构建多层次、梯队式的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体系,并通过创新人才服务方式,争取更多科技人才跻身“省队”“国家队”。

加大对企业创新支持力度

加大对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力度,培育壮大百家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形成高技术产业和未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制度,责任到处、包企到人,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千帆计划”,改“漫灌”为“滴灌”,在科技金融、孵化服务、研发服务等方面精准施策,切实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等工作,全面落实税收减免、认定补助、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扶持举措,着力激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加快“小升规”“企成高”,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军队伍,争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500家。

面向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健全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科技创新券使用范围在市级孵化载体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专利权质押保证保险贷款政策范围扩大至全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遴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线上线下双渠道开展科技服务入园区,以政策讲堂、公益培训、网络互动等方式,对科技园区和企业宣贯解读科技创新政策,全年开展各类活动不少于150场,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数量达到11000家以上。

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中外联合技术研发等方式,强化与沿线国家对接合作。围绕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名城,依托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充分发挥海洋科研优势力量,积极参与全球海洋科技合作,深层次融入全球海洋创新网络。全面落实与科技部签署的科技外交官服务协议,充分发挥科技外交官作用,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

推进海尔、海信等大企业加快海外研发中心布局,形成全球化研发创新网络。支持中车四方加快建设德、英、美、泰等联合研发机构,打造中国高端装备“新名片”。鼓励歌尔声学、蔚蓝生物、德才装饰等创新型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开拓国际市场,树立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新理念。推进中国-马耳他海水养殖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印尼水生生物联合实验室等建设,进一步拓宽国际技术合作新渠道。

支持日东电工(青岛)研究院、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国际技术转移。推动蔚蓝-ADM联合研究中心、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中乌先楚研究院等一批联合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协同攻关,提高关键技术研发水平。依托中德国际生态园、中美国际科技创新园、中乌(青岛)技术交流中心等载体,引进先进技术在青落地转化。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薛飞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孙丽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