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直播中国、重走丝路第六站庆阳站 走丝路探石窟寻古人踪迹

IMG_3719

丝绸之路又现四条新古道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直播记者团走进庆阳,探寻的是北线的一段路,即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途经一座石窟,位于庆阳市西峰区西南的蒲河和茹河交汇处,创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和位于平凉市泾川县东十五华里的南石窟同为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创建。这南北两座石窟将这里的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形成一段难以磨灭的历史烙印。而就在这里,专家学者又新发现了四条新丝绸之路古道,堪称古道上的新发现。

丝路古道震撼登场

当日下午,在当地史学专家吴正科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寻找古迹之旅。他将我们领到位于蒲河、茹河交汇处西北山头上,通过布满荆棘的小道,来到一处三所破损的窑洞边。据吴专家介绍,他们在这里发现两处居住遗址,一处并排的三处窑洞高约1.3~3米左右,底宽1.3~3米,应该属新石器时期的居住遗址。根据他们考察的佐证,一处白灰层地面有3层,总长5米。在崖的另一处露出崖面长度1米,白灰层地面叠压9层。充分说明这里曾经居住过三辈人和九辈人,因为在远古时期的人类,每居住一段时期,都要对居住地进行“翻新”,而白灰层就是最好的佐证,在考古界靠白灰层鉴定居住范围是非常科学的

然后,他又带我们登上了真正意义上的丝绸古道。从北石窟往西南方向,有一处山叫四亩台,这里是他们考察在这里保存最长最完好的一段古道。据吴正科介绍,从这里由石窟寺出发到董志镇罗杭村上马咀,全长3180米。由平地的胡同、石头坡石道和原边车壕组成。果然,在山的北侧有一条石道,并且有的地方落差有五六十厘米,在进入石道后,发现路中间有一条深约二三十厘米的沟。据吴专家介绍,现存石道长323米,宽2.9~8米,石道上有一条深3~10厘米,宽20厘米的独轮车车辙。

沿着石道转了个弯,一下子进入山坡,顺着山坡往上走,再转了个弯。一条沟壑呈现在人们面前,据吴专家介绍,车壕由于两千年的修建和通行,变成深3~16米,宽约12~15米的沟壑,置身其中,看起来非常壮观,两侧的山峰仿佛要将这里掩埋。我们在四亩台胡同东侧发现秦汉遗址、窑址和墓葬,结合李红雄先生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是早期古道,并且现场还有元代时期人们进行了维修,并雕刻了题记的铭文。

据吴正科介绍,经过他们考古小组的不懈努力,在周边又新发现了4条古道和1座关卡。第一条是太平原的古道,考古小组在复查“北石窟寺西北彭阳——高平古道”时,发现了从两河交汇处上太平原的古道:从柳店转折上原,经柳咀、上城到太平镇,新修公路几乎全部叠压在古道上,破坏严重,但古道痕迹还容易辨别。沟沟至柳咀原都有秦汉遗址遗物和汉代墓葬,可以肯定属早期道路。

IMG_3727

第二条属泾州——彭阳古道;2014年3月吴正科在复查“北石窟寺西南泾州道”的同时发现了泾州——彭阳古道:从州北抵上肖、杨城到西岭后继续向北,经过邢家胡同、马崾岘下原,至王家山,再到茹河南岸夏家店,这里茹河砂岩河岸有关桥渡口遗址,北岸即彭阳古城东郊。该条古道在屯字原上留下了宽6米,深2~3米的胡同,进入王家坪的胡同深度在5米以上,王家坪有汉墓群,属镇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无疑是汉代以后泾州至彭阳的主要官道。

第三条是西岭——石崖村古道;泾州至彭阳古道北抵上肖、杨城到西岭后,一条经邢家胡同、马崾岘到彭阳古城,另一条从此分岔向南,经西岭村大庄胡通、南李再到姜曹村沟老组胡同,由此再分岔成两条古道:一条南下朱家咀、高路坡到蒲河南岸,就是李红雄先生调查的古道;还有一条东下邢家咀、李家山到石崖村,下山的古道绝大多数被新建道路毁坏,唯石崖村关公庙后面有一段胡同,宽约11米,深6~18米,到报德寺背后有一段120米长的石道,最后到蒲河南岸的石崖村,据当地老人讲,这是古时候通向上肖的主要道路,而非朱家咀古道。在高路坡、石崖村至杨城古道左右没有发现宋以前的遗址遗物,目前对这条古道的断代还无法定论。

第四条古道是柳咀——董志原古道;据专家介绍,太平原经楼底村至董志原也存在一条古道。柳咀——太平镇古道在柳咀大庄处向东拐,有胡同经关公庙在柳树洼呈“S”形盘旋下山到蒲河西岸,有一个台地,名“走路台”,这里发现秦汉遗址。走路台北侧古村落就是楼底村,很有可能是“路底村”的谐音演变。走路台南侧就是北魏石窟——楼底村北1号窟,过河经宋家湾上董志原的古道被新修便道破坏,这一条古道比较陡峭,路面不过3米,不属于连接大城池的道路,只是两原之间通行的捷径。

古道处惟一有一关卡,称作鸡头山关卡,此处关卡位于蒲河、茹河交汇处的西侧石咀处,扼守关桥渡口的要塞。原有地面构筑物已不知去向,仅存控制吊桥的石窑,在10米高的崖壁上。石窑有1个南北向的主洞和2个从主洞向东伸出的副洞,北副洞向崖壁钻通一个瞭望孔,南副洞向崖壁钻通一个大孔作射箭孔,凿通两个朝地面倾斜的小孔做吊桥锁绳孔和起吊孔。南副洞墙壁发现刻有“贞祐七年十一月四日”、“天啓六年五月二十二日”题记等字形。

IMG_3755

北石窟惊艳亮相

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南25公里处,蒲河和茹河交汇之东岸的覆锺山下,有一处属甘肃省四大石窟之一的北石窟寺,现存大小窟龛307 个,石雕造像2126 尊,属全国重点文物单位。近日,直播记者来到这处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古寺。

一进寺门,有一处名叫“圣泉”的地方,一个人工雕刻的龙头再朝外吐水。据讲解员介绍,这是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无论天气多么干旱,一年四季水流不断,这也是其神奇之处。附近好多的村民都来这里接水泡茶喝,记者接了一瓶水,尝了一口,甘甜可口。

顺着台阶上到二层平台,只见对面的山上错落有致的石窟一个接着一个。据讲解员介绍,北石窟寺包括寺沟、楼底村一窟、石道坡、花鸨崖和石崖东台等5个部分,南北延续3公里。是北魏永平二年(509)泾州刺史奚康生所建。因与平凉市泾川县南石窟寺为同时代开凿,南北对应,故名。现存窟龛296个,石雕造像2126身,计北魏7窟、西魏3窟、北周13窟、隋63窟、唐209窟、宋1窟。

据介绍,处在正中间的165窟是奚康生主持开凿的七佛窟。窟高14.6米,南北宽21.7米,进深15.7米。平面长方形,覆斗顶。内造七佛(均高8米)。夹侍十四菩萨(均高4米),窟门内两侧雕交脚弥勒(高5.8米)、乘象普贤菩萨(高3.5米)和阿修罗天。造像均褒衣博带、秀骨清像。窟顶四披浮雕本生故事“舍身饲虎”、佛传故事“宫中娱乐”等。窟门外两侧各雕一力士。窟内塔基宋代重修,明窗两侧宋刻十六罗汉,窟门内外两壁留有许多宋、元、明墨书碑刻及题咏。此窟共有大型石雕造像23身,四壁还有千佛、飞天、乐人、佛传及佛本生故事浮雕造像110多身,内容相当丰富,是北石窟寺窟群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和最有价值的洞窟。站在里面,感觉处处生威,令人肃然起敬。

记者注意到,有一些在外面的佛身破损较严重,有的经过千余年的风吹,已经仅剩下影壁,有的则是残缺不全。现在人们虽然抢救性保护,但仍然有一些石像在一点点风化。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一直在不懈努力,确保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不受损坏,有一部分展馆都不敢对外开放,确保雕塑的安全。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张君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