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岛高新区立足产业集群特点打造劳动关系工作新模式

创新驱动

近年来,在山东省青岛高新区主园区,各类以产业组织为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产业园区的兴起吸引了创业实体的迅速集聚和劳动用工的不断增加。如何跟进劳动关系管理服务,成为摆在高新区人社部门面前的一道课题。

微信图片_20191009215510

因地制宜:打造劳动关系工作新模式

青岛高新区人社部门结合当地产业园和孵化器较多、小微创业企业相对聚集的实际,探索将劳动关系工作放到产业一线,通过在产业园(孵化器)建立劳动关系服务站,形成“属地管理、网格服务、综合监管”的劳动关系工作机制,构建共享、双赢的和谐劳动关系。

自2017年以来,高新区已先后分两批在工业技术研究院、盘谷创客空间、蓝贝智造工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青岛网谷、科创慧谷(青岛)科技园、联东U谷·高新国际企业港、MAX科技园(青岛·红湾)、蓝湾智谷、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等10家产业园设立劳动关系服务站,初步搭建起主园区劳动关系服务网络,覆盖园区主要产业园的630余户企业、5000余名职工。

第一批设站单位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吸引生物医药领域国内外知名机构、研发中心及相关企业入驻,目前已入驻小微企业82家,职工人数600余人,2018年6家企业入选青岛市劳动用工诚信示范单位。

微信图片_20191009214506

发挥属地主体作用: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劳动关系服务站依托产业园自身的服务力量而设,由服务站所在的产业园运营机构指定负责人1名,调解员1名。工作模式以产业园的自主管理为主,通过服务站为园区企业和职工做好政策宣传与咨询、用工指导培训、劳动争议调解处置等服务。青岛高新区人社部门为服务站提供规范化建设支持、人员培训和政策指导服务。当人社部门收到涉及产业园所辖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申请或投诉时,会将相关信息发送至劳动关系服务站,服务站及时指导企业进行解决。

2018年5月,高新区某孵化器一家企业聘用的一名刚过退休年龄的人员上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受伤、但企业对其不管不问。这名人员到高新区人社部门投诉,因其已过退休年龄,无法通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方式解决,人社部门将相关情况通报至该园区劳动关系服务站,服务站积极与企业沟通,双方很快达成调解。

2018年下半年以来,高新区在所有劳动关系服务站完成了劳动关系服务热线的设立,园区从业人员遇到劳动纠纷后,由过去倾向于拨打政务热线投诉,逐渐转变为向本园区服务热线求助,使纠纷不出园即得到解决。

微信图片_20191009214509

强化源头预防:服务站堡垒作用凸显

随着劳动关系服务站工作模式日渐成熟,各站所在园区劳动纠纷明显减少,劳动争议处置效率大大提高。基于这一前提,高新区人社部门开始强化劳动关系服务站政策宣传和预防调解职能,将工作重点从后期调解转变为前期预防。

大力开展培训。高新区人社部门经常组织服务站负责人和调解员参加市、区各级劳动关系政策培训。2017年以来,全体调解员年均培训2次,政策掌握能力和纠纷调解能力大大提升。

注重政策宣传。高新区于2018年底为所有劳动关系服务站制作劳动关系文化墙,展示宣传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并在文化墙上嵌入劳动就业相关微信公众号二维码,通过公众号为企业和职工推送政策。劳动关系服务站还立足自身资源,面向园内企业开展政策宣传培训。工业技术研究院劳动关系服务站所在园区目前有在孵企业116家。园区以服务站为媒介,自2017年下半年设站以来,联合高新区人社部门,已先后举办3期劳动关系政策培训。

立足源头预防。高新区定期组织服务站督促指导园内企业落实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中关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动报酬、保险福利、休息休假等的规定,指导用人单位进一步完善公司奖惩办法、补贴津贴、教育培训等规章制度。2019年一季度,10个服务站所在产业园实现劳动用工零投诉。

(消息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二维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刘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