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从9.6平方公里到34.9平方公里...围观莱西绿色崛起

核心提示: 1971年,曲崇太用了一年的积蓄,花了151元凭票买了一辆大金鹿自行车,骑了20多年。2000年后,摩托车、电动车及各种汽车逐渐增多了。到2010年北庄村平均三四户就有一辆汽车。曲崇太家4个孩子都买上了轿车。

鸟瞰莱西城区。李顺华摄

改革开放以来,莱西市历经两次区划调整,1983年划归青岛市,1991年撤县设市,城区面积由9.6平方公里扩展到34.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超过5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208元,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莱西市以建设大青岛北部绿色崛起的典范之城为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农业产能提升、质量兴农、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等6项工程,在实现“五个振兴”上走在前列,实施生态优先战略,走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之路,让绿色发展理念变成了生动的莱西实践。

北汽新能源汽车莱西基地总装车间。

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百里大沽河,万亩大青山,半岛明珠莱西湖,鸟类天堂姜山湿地,构成青岛后花园独特的生态风景线。 “生态环境,是莱西实现差别竞争、特色取胜的潜力所在。 ”莱西市的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准确把握了莱西实现绿色发展的脉络,提出在源头防控上,落实环境准入制度,大力推进结构性节能减排;在综合整治上,深入开展水生态综合治理;在长效监管上,全面推行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的重要决策。

据在线自动监测数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莱西市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改善,2017年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73.2%,比2014年提升了12个百分点。2018年前9个月,大气环境中PM2.5 、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了16.2%、9.1%、19.4%和9.6%。 “莱西蓝”体现了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效,凝聚了全市防治大气污染的艰辛努力。

莱西市坚持把发展环境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打造山青水秀的自然生态。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136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4.5%,努力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集聚高端人才和项目的生态资本,打造青岛北部山水屏风、宜居典范。二是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态。社会治安创20年来最好水平,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数创25年来最低,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结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法治莱西、诚信莱西建设,着力营造公平公正、安全有序、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切实提升城市软实力。三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实现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内完成,建设项目从立项到联合验收40个工作日内完成的“3340”目标。下一步,着眼打造“亲”“清”政商关系,开展“千人百企大走访”活动,建立长效服务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营造“撒把种子就发芽”“我负责雨露阳光,你负责茁壮成长”的良好氛围。

推进乡村振兴 实现乡村全域化发展

莱西市继承和发扬“莱西会议”精神,坚持城乡融合、市镇村联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功能,通过县域整体提升,带动乡村振兴全域化发展。整合资源市场化。推行“党组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土地运营新模式,整合各方面资源要素,有效对接市场,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吸引资本、人才、技术下乡,提升农业发展规模化水平,加快创建农业“新六产”示范市。农业发展现代化。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依托阿里云农业大脑、布瑞克农信、金丰公社等项目,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打造农业大数据平台、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和跨境电商产业平台。

莱西农产品资源丰富,拥有马连庄甜瓜、店埠胡萝卜等“三品一标”农产品88个,九联、万福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今后将继续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计划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着力提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全域旅游时尚化。以2019第三届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为引领,导入现代时尚元素,大力发展休闲文旅产业,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加快推进南通三建姜山文旅小镇、光合文旅研学小镇、光彩集团产业小镇建设,放大“乐在莱西”品牌效应,加快打造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环境治理生态化。深入推进青岛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以及废弃矿坑等资源,通过系统治理,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带动就业致富。

做大绿色产业绘就绿色崛起新蓝图

在建设现代化区域性次中心城市方面,莱西市引进了南开教育基地、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北大新世纪言鼎医疗产业园、姜山新城医养综合体等一批优质特色的教育、医疗资源,城市综合承载力持续增强。在建设青岛先进制造业基地方面,建成全国最大、世界第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北汽新能源青岛基地,以绿色建筑、新材料等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正加速成为莱西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在建设半岛交通物流中心方面,潍莱高铁加快建设,交通优势更加凸显。中铁中基物流产业园、康太源塔帕物流产业园、胶东乡村物流综合示范基地等一批现代物流项目落地开工。在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方面,建成全省首个县域农业大数据平台,先后获评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试点市、全国农业创新创业典型县。在建设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方面,成功举办2015第二届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并获得2019第三届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举办权,“乐在莱西”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下一步,莱西市将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绿色崛起的典范之城。一是牢牢把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打造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聚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着力打造全国最大、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国际领先的石墨产业发展高地,全国领先的绿色建筑示范基地和推广应用样板城市,国家级通航产业示范区,全国知名的中医中药产业基地,全省运营最规范、规模最大的基金小镇。二是继承和发扬“莱西会议”精神,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贡献莱西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功能,依托店埠航空文化小镇、南墅石墨文化小镇等11个特色小镇和中建材凯盛浩丰、布瑞克农信等6大平台项目,整合各方面资源要素,有效对接市场,加快创建农业 “新六产”示范市。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最诚信、最安全城市。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马丙政

人物故事

■人物故事

退休职工曲崇太:

40年的变化,几天几夜说不完

“‘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这是上世纪70年代前对莱西县城的真实写照。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莱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今年80岁的曲崇太家住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北庄村,1999年在莱西市教体局退休,用他的话说,40年家乡的变化,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1970年,北庄村百姓多数都穿粗布衣,以灰蓝黑白为主,色调比较单一。脚穿力士鞋和布底鞋,每人每年三尺三寸布票,两个人的票能做一件衣服。做件新衣服平时舍不得穿,留着过年过节时穿,衣服破了补一补再穿。 1980年后,逐渐兴起西服、夹克服、筒裤喇叭裤等,脚穿运动鞋、皮鞋。 1990年后,兴起皮衣、风衣、羊毛衫、鸭绒服等服装。 2000年后,服装鞋帽花样繁多,一般都买成品穿,很少自己做。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民生大事。上世纪70年代,北庄村村民一日三餐,以地瓜、地瓜干、玉米等粗粮为主食,细粮很少,最好的年份每人分100斤小麦,一般年份七八十斤。平时舍不得吃,只有过年过节、来人来客时才能吃上饺子或面条。曲崇太家的锅用了七八年,破了好几个窟窿也舍不得买新的(当时买口新锅3.5元)。 1998年,北庄村开通了自来水,从此结束了喝大口井水的年代,现在好多家庭用上了净水机。 2000年后,北庄村村民以小麦为主食,粗细搭配花样繁多。做饭大多用上了天然气或液化气。

改革开放前,北庄村住房以草顶屋为主,人均不足10平方米。1980年后,逐渐出现瓦房。1990年,盖起了宽敞明亮的二层别墅楼,有136户入住。2000年后,投资400万建起了3100平方米的综合楼,又建起了三层楼住宅区,入住150户。2009至2010年,分两期建成5栋5层公寓楼,入住村民250户。现在北庄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多平方米。 1978年前,曲崇太家有草房4间,全家6口人,人均不足8平方米,现在孩子都住上了面积120平方米以上的楼房。

1971年,曲崇太用了一年的积蓄,花了151元凭票买了一辆大金鹿自行车,骑了20多年。2000年后,摩托车、电动车及各种汽车逐渐增多了。到2010年北庄村平均三四户就有一辆汽车。曲崇太家4个孩子都买上了轿车。

衣食住行发生的变化,缘自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2005年,莱西市经济腾飞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6000元,2016年达到17639元。曲崇太家的收入也有巨大变化,1978年全家六口人收入不足700元,现在他和老伴的收入,全年超过10万元。 “40年改革开放,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变,我和全体村民一样,都有很大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曲崇太高兴地说道。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周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