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岛日报头版聚焦:荒滩起新城 砥砺再越关

十年

聚焦

深夜的中科研发城,华为青岛基地办公区,一批年轻人还在聚首讨论着,为新一批企业做软件开发云服务。他们想不到,这栋大楼所在处,十年前还是一片盐田; 

清晨的祥茂河畔,29岁的张晨阳边欣赏沿河美景边跑步健身。清风袭来,水草摇曳。他想不到,眼前的这条景观河,十年前却还是两岸杂草丛生、一派残破不堪的景象; 

傍晚的青岛中学,正读小学一年级的张欣悦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出校园。她想不到,像她这样年纪的“红岛娃”,十年前想上个优质学校,得跑到离家十几公里远的城阳中心区;

2008年5月12日,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在一片盐田之上开工建设。

res04_attpic_brief

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俯瞰。

res07_attpic_brief

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已成为高端科技要素集聚地。

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青岛高新区秉持新发展理念,立足创新引领、产业兴城、生态宜居,发力高端招商、高质建城,加速民生项目布局,使这片区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的盐场和荒滩变身为胶州湾北岸一座现代化的科技生态新城。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九位。这里已然成为大青岛全域崛起、创新发展的重要一极。市委、市政府当年布局这一区域的重大战略意义,已在这片区域相继显现。 

新城正崛起,未来更可期。“站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上,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创新+三个更加’目标要求和‘一三三五’工作思路,深入实施高新区‘2311’总体工作思路,加快把胶州湾北部主园区打造成美丽青岛示范区和创新创业先导区,为青岛乃至山东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多更强的‘红岛力量’。”青岛市政府党组成员,红岛经济区、青岛高新区工委书记王作安表示。 

创新高地—— 

引进5家中科系机构、16个“国字号”创新平台、十余家高校科研机构,人才总量近5万人 

科技创新,是青岛高新区的生命基因。 

胶州湾北部主园区建设之初,设计者们就刻意将这片区域打造成一个“科技革命”的聚集地,规划落笔之处始终对标全球顶尖科技新城,每一个注脚都显示出“高”“新”特质。 

十年来,胶州湾北部主园区牢记使命,不断汇聚大院大所、高端创新人才,吸引国际知名高新技术产业领军企业纷纷落子,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高地。 

2017年12月26日,落户胶州湾北部主园区的西南交通大学青岛轨道交通研究院正式启动,随即马不停蹄地开展各项工作: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青岛分所北海研究站合作,将声学研究的优势资源跟轨道交通结合,开展噪声环境实验;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青岛分部合作,计划开展轨道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与青岛交运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发展青岛城市有轨电车;与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综合监测工程车项目研发;与青岛海检集团开展轨道交通领域检测认证工作…… 

“青岛拥有轨道交通的行业优势,胶州湾北部主园区聚集了大院大所等高新技术资源,西南交大的到来,就是希望发挥这里的创新优势,将各种资源联合起来,实现互补、共享,共同推进区域产业的升级换代。”西南交大青岛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林建辉说。 

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围绕科研院所系、高校系、企业系、海外系四大创新平台建设,科研机构呈“加速度”集聚:光电院青岛研发基地、软件所青岛工业软件研究所、中科院声学所、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中科系机构5家,中国航天十二院青岛分院、钱学森创新研究院等“国字号”创新平台16个,西南交大等高校科研机构十余家。这些科研平台载体,确保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这片“高新”之地在源头创新上抢占了制高点。 

顶尖科研机构和大院大所的落户安家,为红岛“智库”搭建起基础框架。随之而来的人才,成为其中最灵动也最有潜力的因素。 

实施“掐尖行动”,深化“人才特区”建设,成功举办第17届青岛“蓝洽会”……一系列引才政策的实施和活动的开展,为这片区域积累了6名发达国家院士、28名两院院士、55名“千人计划”专家及120多名国家杰出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海外归国人才达700多人,高层次人才总量接近5000人,园区人才总量接近5万人。园区先后获批建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千人计划”创业示范基地、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基地、山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用十年的发展,成就人杰地灵的美名。 

2011年,赵毅从美国返青。这次她的归来不再只是短暂的归国探亲,而是放弃了美国南加州大学肿瘤中心研究员的身份,带着对细胞蛋白质功能的新发现和已获得的中国专利使用权回来的。 

“回来之前有过犹豫和挣扎,但回来后我从未后悔。”归国后,赵毅在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创办了康立泰药业有限公司,开始重组人白介素12注射液的研发。“也因为有了青岛高新区的鼎力支持,这个创业项目才能真正落地。”赵毅感慨道。 

提供人才公寓和专项起步资金,同时将其列为青岛“人才特区”计划,争取了青岛市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各项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青岛高新区为赵毅省去了一切烦心之事,让她可以全身心投入肿瘤放化疗后全血象恢复的治疗性药物的研发上。2017年,康立泰药业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介素12注射液正式获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实现了青岛本土研发生物一类新药临床批件零的突破,成为青岛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范本。 

“高新区坚持把创新创业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力打造蓝色高端产业引领区、高端创新人才聚集区、科技生态文化示范区,努力在发展动能和发展方式上实现根本性转变,成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青岛高新区众创服务事业部部长刘玉龙表示。 

立足“高新”特色,打造一个创新创业先导区,营造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不仅让高新技术人才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更让年轻创业者们有所依附、蓄足底气。 

青岛高新区连续五年实施 “三个一百”孵化载体建设计划。即每年规划、在建、启用孵化载体各100万平方米,围绕六大主导产业,构筑起“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科技孵化链条。截至目前,孵化器已投入运营201.2万平方米,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已达到16家,一批以国家级孵化载体为龙头,涵盖技术指导、创业投资、法务咨询等领域的创新创业服务集聚区已经形成。而在这些载体基础上,高新技术企业达160多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达1700家,“千帆计划”企业累计达到378家,位列青岛各区市之首,构建起了数量庞大的品牌孵化集群。 

在蓝贝制造工厂园区内的实验室,大学生创客韩连超忙着与实验员核实最新一批橡胶产品的检测结果。2014年投身检测产业的他,从未想过三年的时间,自己和同学一起创办的企业——科标检测可以实现1个亿的产值。“从最初的一个创业点子,到现在拥有七大实验室、200多台分析检测仪器设备的专业检测公司,是青岛高新区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让我们的创业项目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北方颇具影响力的专业第三方检测评定机构。”韩连超深有感触地说。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青岛高新区还推出“蓝贝创客计划”,针对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延伸出“青苹果计划”“红苹果计划”“金苹果计划”,梯度、精准培育出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成长型企业。 

产业崛起——

瞄准“高”“新”集聚六大高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达140多亿元 

“未来,这里要比肩美国的硅谷,成为世界一流的创新湾区,打造出自己的优势产业集群,成为全球创新产业链条上的重要节点。”王作安谈及胶州湾北部主园区的发展目标时,明确而又清晰。 

以“大青岛”全域统筹发展的格局审时度势,以最精妙的巧思在大格局上挥毫、于细微处勾勒,青岛高新区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样貌呼之欲出。 

围绕“2311”总体工作思路,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紧跟全球产业转移新动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性布局了软件信息产业、医疗医药产业、智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互联网产业、金融业、高端服务业等6大高端主导产业,始终围绕“高新”特色推进区域产业发展。新引进重点产业项目518个,总投资971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2个,新竣工20个。 

总投资70亿元的腾讯双创小镇、总投资45亿元的新时代财富金融中心、总投资30亿元的软控总部,中兴网信青岛科技产业园、海克斯康产业园等一系列龙头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山大中美科技创新产业园、青岛红岛汇科技金融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中国移动山东数据中心等项目竣工,华为青岛总部、百度(青岛)智创基地等项目正式启用……一批龙头项目汇聚于此,不仅将红岛的发展带向一个新的高度,更凭借产业巨头的强大吸引力,扩宽了该区域产业发展的广度。 

去年9月才刚刚落户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的华为青岛基地总部,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已实现为青软实训、易飞航空等100多家企业提供软件开发“云套餐”,园区多个项目完成“上云”计划,协助2000多名软件开发者实现云上开发,本地研发企业研发云化率达50%以上。 

华为的到来,推动了本地软件信息企业的升级换代,也让青岛跨入云产业发展的浪潮。不仅如此,华为的到来也吸引了中软国际等15家企业加入,一个云产业生态聚集地逐渐成型。 

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机遇,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依托青岛软件科技城建设,以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等领域为重点,协同推进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基础电子元器件及器材制造、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物联网、信息系统集成等领域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和领军团队,集聚了腾讯、中兴、华为、百度、金山等一批龙头项目,抢占了产业制高点,全面提升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信息技术领域抢占先机,智能制造行业也不甘示弱。 

今年4月,ABB机器人青岛应用中心高新区新址正式启用,世界机器人四大家族齐聚胶州湾北部主园区,为高新区智能制造领域带来国际最新研发技术和成果。 

而在青岛高新区正阳路以北,本土机器人明星企业也鳞次栉比:诺利达研究小组突破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技术,也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搬运机器人;科捷机器人的“全钢重载轮胎龙门机器人分拣码垛系统”经国内权威专家鉴定为填补国内应用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青岛新松、海德马克、雷霆重工、创想机器人、萨沃特……一大批本土企业实现自我突破,完成技术革新。 

“截至2017年底,区内共有机器人产业链项目100余个,产值达到15个亿,其中产值达千万元以上企业13家,产品涉及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关键部件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青岛高新区智能制造与新材料事业部部长李德强介绍道。 

以中兴、华为、金山等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以奥克生物、欧博方等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以百度、宝佳、科捷等为龙头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以腾讯、软控等为龙头的互联网和物联网产业集群……在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这一片沃土上,产业集群化发展势不可挡。 

一组数据显示出高新产业集聚的几何效应:2017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6.3亿元,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227.5亿元,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亿元,增长25.5%(固定资产投资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40亿元,规上占比达到60%。 

十年考核,红岛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其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红岛人十年奋斗史上最好的注脚。

宜居新城——

产城一体的现代化城区拔地而起,一批市级重点民生项目相继布局 

十年前的红岛,是一望无际的盐田和接天连海的滩涂。十年后的红岛,早已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新城。 

拔地而起的一栋栋高楼,不仅承载了创客们的创新创业梦想,更集聚起蓬勃发展的高新产业集群;旧居变新家,科、教、文、体、卫等领域一批市级重点民生项目的落地,让红岛人居住生活愈加舒适…… 

就在前不久,作为第24届省运会主场馆的青岛市民健身中心始露真容。“这里跟鸟巢体育馆一样漂亮!”许多到现场参观的人都不由得为之点赞。 

“这里不仅漂亮,而且还是全省最大的体育场,可以容纳6万人同时进场观看体育赛事。”青岛市民健身中心工程部工程师李彬话语里带着一股自豪。 

这个常规要3年才能建成的体育馆,19个月就完成了基本建设。3000人同时施工的红岛国际会展中心、9月底就可竣工的济青高铁红岛站、计划今年就能启用的青岛眼科医院红岛院区、已经主体封顶的科技馆、红岛会展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者艰辛付出成就了“红岛速度”,也让这一方土地真实演绎出“一眼十年,沧海桑田”的现实版本。 

“胶州湾北部主园区要打造成为美丽青岛示范区,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3.0版的青岛,要为城市品质的再提升,提供一个新的样本。”青岛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主任尚立群表示。 

破土建设之前,青岛高新区就用最高的标准把控了这一座新城的品质规划。 

正式投入使用的我国北方首座全地下式封闭污水处理厂,让人们对这个生态型科技新城又增添了几分期待和瞩目。而与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将把这座新城打造成一个拥有超高标准的现代化城市体。 

美丽青岛示范区,不仅是一个1.0版本青岛的换代升级,更是立足本土区域特色的一个全新构思。编制的城市色彩规划里,将8个具备影响力的建筑和聚合组团,作为这片区域色彩架构中的核心元素,连同周边区域一起,以不同的色彩着墨,共同描绘更具品质的“红岛风格”。600万平方米的生态水系,470多公顷的园林绿地,公路自行车赛、半程国际马拉松、龙舟赛、澜湾文化艺术节……一幅多元文化生态画卷正在胶州湾北岸徐徐展开。 

城市发展,民生必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衡量元素。 

2017年,红岛经济区(青岛高新区)全面启动770万平方米安置区建设,这条消息让老渔民王思全感到格外兴奋。每隔几个月,他就会约上老邻居一起去安置房建设工地看看。“没想到我们这些捕鱼织网的老渔民这辈子还能住上现代化的高楼新房。”王思全感慨道。 

感受新城民生福祉的,不仅有土生土长的本土居民,还有纷至沓来的新红岛人。 

2017年搬到青岛高新区新城区居住的张晨阳,每天回到家最喜欢跟女儿聊天。今年8岁的女儿在青岛中学读书,每天的成长和收获让张晨阳看在眼里。“最初看好红岛,是因为这里是高新产业和尖端技术的聚集地,但现在看好红岛,更是因为这里的民生项目、城市配套。千年大计,教育先行。优势教育资源的引入,让红岛已经在城市发展里抢占了先机。”

国际湾区——

地铁高铁机场等多重机遇叠加,北部新城将更加繁荣兴盛 

“这里的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济青高铁红岛枢纽站工程项目基地,工程师秦昌庚和他的同事们总是忍不住感叹。 

“从一片荒芜之地到现在站房钢结构工程成功封顶,可以充分感受到这片土地每天的变化。”秦昌庚笑着说,9月底,济青高铁红岛站就可以竣工,到时候红岛枢纽站不仅是济青高铁及青连铁路的始发站点,同时还规划有3条地铁线通过,将成为主城区和新机场的快速通道、胶东半岛名副其实的核心交通枢纽。 

今年4月,腾讯双创小镇正式开工建设,这个以腾讯为向心力的综合项目,将打造成一个“互联网+生活主题社区”及高端品质的新型商业街区,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荣”的双创产业型特色小镇。 

“在这里既可以回顾互联网科技的过去,还可以了解当下最in的科技内容,预告数字经济发展的未来潮流。”腾讯双创小镇项目负责人戴春元跟记者说。 

现在的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青岛高新区已经搭建起基本的发展框架,今后将聚焦打造美丽青岛示范区和创新创业先导区“两大目标”,全面实施全域统筹、创新驱动、产业育成“三大战略”,扎实推进软件信息产业育成等“十大工程”,每年重点抓好 “一百个项目”。在全省坐标中,争当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龙头;在全国坐标中,跻身国内一流高新区;在全球坐标中,打造海洋特色的国际化创新湾区。“三个坐标”更是清晰可见,催人奋进。 

这个“2311”总体工作思路,就是青岛高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产业布局之外,宜居新城的完善也早已在高新区规划之中。 

被称为红岛经济区(青岛高新区)一号民生工程的全域村庄改造,正快马加鞭地进行。947万平方米的安置区,将被打造成精品工程、安全工程、样板工程,“让红岛人住上全市最好的安置房”,安居梦即将成真。 

新建城区正在加快市民健身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科技馆、市民健康中心等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建设,92个市政配套项目也同步加快建设步伐。同时,红岛经济区(青岛高新区)还不断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环境质量和宜居宜业水平;加大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文化等民生投入,拨付3500万元兜底35个经济薄弱社区的基本支出和社会保障,不断增强着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地铁机遇、高铁机遇、机场机遇……多重机遇利好的叠加,让人们憧憬起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的未来时,总是激动不已。 

大格局,大战略,一座现代化高新技术新城,正从规划蓝图变成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样本。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正奋发图强、砥砺前行,用更加扎实的作为,书写园区新一个十年更加灿烂的篇章。(来源:青岛日报)

二维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刘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