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留学青岛 他们成了"中国通" 说起中文杠杠滴!

核心提示: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有5700多名外国留学生在青岛高校学习,这些留学生覆盖上合组织的各成员国。昨天记者前往较有代表性的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听两位留学生讲述他(她)们的“留华”生活。

巴拉(男)和夏若莎(女)以在华学习为傲。 海涛 摄 

青岛是中国近代最早开埠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近年来,随着青岛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青岛教育国际化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内涵日益丰富,已经成为青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动力。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有5700多名外国留学生在青岛高校学习,这些留学生覆盖上合组织的各成员国。昨天记者前往较有代表性的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听两位留学生讲述他(她)们的“留华”生活。 

巴拉(印度) 

留学十年已成“中国通” 

巴拉来自印度第四大城市钦奈,目前是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心脏外科专业研二年级的学生,坐在记者面前,这位29岁的小伙子满脸朝气,记者询问用何种语言采访比较好,巴拉则自信地说:“中文!我中文很行! ” 

巴拉告诉记者,2008年高中毕业后,他便在家人的鼓励下只身来到青岛大学,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制六年。“刚来的时候我一点中文都不会,老师是通过英文授课的。本科毕业后我去青大附院实习,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中国生活。近两年,我的汉语交流能力飞速提升。现在基本实现了中文无障碍交流。 ” 

“我来中国是为了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青岛大学的医学研究和实践能力都比较高,这十年里,我既具备了中文交流能力,又学到了先进的医疗知识。目前我还没有想好研究生毕业后的去向,不过初步计划回国从医。如果回国,我可以在钦奈最好的医院工作,并且在个人综合能力上会有更多优势,那时我会被称为‘海归医生’,肯定是很受欢迎的。 ”巴拉笑着说,他很希望这一天能早点到来。 

夏若莎(塔吉克斯坦) 

学成回国和中国做贸易 

18岁的夏若莎来自塔吉克斯坦,目前是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文学专业的大一学生。虽然来中国仅有一年的时间,但她的汉语水平已经能够满足交流的需要。 

夏若莎的留学目标非常明确:学成后回国,和中国人做贸易。 “我们国家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转站,这几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我们国家和中国的交往更为密切,家乡人都认为来中国生活工作是最好的选择。对于我们国家的学生来说,来中国留学也是最好的选择。 ”夏若莎说,她在高中时就有了来中国的梦想,毕业后,父母全力支持她的想法,毅然将她送到了青岛大学留学。“青岛太美丽了,漂亮、卫生、安全,刚来的时候,当我见到大海的那一刻,兴奋极了。现在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去海边玩。 ”夏若莎眼神中满是憧憬,对未来跟中国人做贸易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杨海涛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韩晓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