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公交改革应坚持“廉价惠民”

现阶段,大部分城市还没有真正把握公交事业的内在规律,亏损如影随形,公共交通的服务品质还有待提升。记者调研发现,各地市长们对于城市公交的定位正在形成共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政府购买服务。降价、免费等民意诉求影响着市长们的“决策”。但一味追求低价的公共交通系统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因为价廉很难物美,政府的补贴又常常是入不敷出,品质较低的公交服务很难成为所有人出行的首选。梳理相关资料看到,1元/次被很多城市作为公共交通的基准价格。(10月17日中国新闻网)

城市公交,泛指城市范围内定线运营的公共汽车及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有收费提供公共交通服务的运输方式,也有极少数免费服务。但无论哪种解释和运营方式,说到底,他都是城市居民群众出行应当享受的基本公共交通服务,这也就注定了城市公交应当具有公益和惠民性质,非盈利或微亏是正常的,以市场化运作实现盈利反而违背了城市公交的基本属性。

很显然,中国内地居民的观念,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状况既不能与香港相比更有别于新加坡,内地的公交改革和发展思路更不能生搬硬套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做法,更应当切合中国内地实际,坚持廉价惠民的公交发展战略。

有专家以香港有90%的市民选乘公共交通,新加坡坚持根据运营成本的变化调整公交票价,以“收入大于成本”确保其能够“与私家车成为竞争对手”,便捷、快速、舒适使得市民的公交出行率超过60%等理由,认为富人也坐公交才是城市文明的标志。

言下之意,就是要让城市公交融入市场或从政府剥离,以提高城市公交的运营效益来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进而让“富人”也能乘公交出行。专家的这一观点,笔者实难苟同。

专家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主要是认为“公共交通应该是所有人首选的出行工具”,这种完全建立在“理想化”基础之上的观点,显然并不符合我们的社会实际,确实,如果城市公交服务水平的提升和社会观念的进步能够让富人甚至领导干部的公务出行都能选择公共交通,那当然是再好不过。

但在传统观念一下还很难改变,轿车出行在某种程度上还带有身份甚至炫耀意味的社会环境下,公交无论怎样提升档次和服务水平,都很难将富人及公职人员吸引上车,公交也注定只能是平民阶层的出行“标配”,公交的运营模式既不能走市场,更不能为让“富人”乘公交而绑架平民买单。

国家经济无论如何发展,相对而言,富人在社会大众中所占比例毕竟不多,而公交的服务对象也只能是相对而言的平民大众,政府补贴公交实际上也是一项针对相对平民阶层的“再分配”,既合理也很必要,政府需要做的是如何提升出租车、网约车的档次和服务质量,将相对富裕阶层和领导干部的公务出行首先吸引到这些“公共交通工具”上来,而不是以公交改革为由两眼盯着平民阶层的钱包。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市长对于城市公交的定位形成共识,并非只是片面的迎合民意,他们不愿意轻易做出“决策”,改变现在的低价公共交通系统,恰恰是对“国情”的一种务实举措,廉价公共交通不只是“看上去很美”,实践也已经证明他的确惠及社会大众,是真正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公交特色。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