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他把农村一个院子用心改造成了书院 引爆整个朋友圈

核心提示: 他叫信王军,艺术家,先生书院创办人。他说想给他老家的居民和留守儿童做一个永久免费的,可以读书,喝茶,看画,聚会,看电影的地方。用艺术的方式来介入乡村的文化建设,改造这个院子的初衷是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基本上都离开了,或者出去打工了。

我家真的有一朵云

在月亮之上

最重要的是,

这朵云是由你来控制的。

咱们今天就先从这朵云谈起

一个艺术家来到农村,用了两个月时间爆改了这个农家院,起名“先生书院”,成为了乡村最美的一道风景。

一朵云悬置在月亮之上,留住了70年代老土坯房的土墙本质,开天窗,把光引入到室内。都是他用心设计并希望分享给大家的。

他叫信王军,艺术家,先生书院创办人。他说想给他老家的居民和留守儿童做一个永久免费的,可以读书,喝茶,看画,聚会,看电影的地方。用艺术的方式来介入乡村的文化建设,改造这个院子的初衷是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基本上都离开了,或者出去打工了。

在改造这个老屋子之前

信王军把曾经生活在这个屋子里的人物

用绘画的方式创作了下来

永久展示

那个时代,有一种娱乐叫看电视

全村电视就几台,电视只有几个频道

但买电视仍是家里的大喜事

街坊四邻都会跑来看新奇

常常会有一院子的人聚集在一起看电视

改造一个老院子,

重新唤醒当地居民的记忆和时代特征。

搪瓷缸,留声机,母亲的嫁妆

(一块老镜子、老柜子)

为王高塔造像,北宋古刹

公元1064年建造,

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了。

民间有“先有慈化寺后又王高塔”的传说。

后不幸被“造反派”以“破四旧”为名炸毁。

山、水、竹、石

都有了

石来运转

每一块石头都是艺术家精心挑选

从全国各地运来

如今很多人对乡村的记忆逐渐淡漠,为留住乡村记忆,不忘乡愁,在外漂泊20年的游子信王军回到家乡,准备建以座寿光版的“先生书院”

寿光电视台“新鲜寿光”闻讯赶到,对信王军做了独家专访

在寿光田柳镇王高社区东头村的一处旧民房里,艺术家信王军正忙着设计先生书院的庭院,竹林、鱼塘、掏空的月亮门和室外的太阳鱼池。镶入地板的小树,未完工的庭院已经出现几分园林的精巧和古色古香的韵味。

信王军给我们生动地讲述“先生书院”的布局、功能,满脸的热忱和对书院的期望:给乡亲们做一个永久免费的可以喝茶、聚会、看书还有看画的地方。

信王军建的“先生书院”并非仅此一家。为把文化传播得更远,从2015年开始,他已经在云南的德宏梁河、曲靖等地建了好几所“先生书院”。

云南德宏梁河先生书院

每年接待当地居民超过20000人

帮助当地孩子超过2000人

一年飞行16次云南,

80000多公里,

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山东寿光先生书院,还在改造中的庭院!

门外的“先生书院”四个字,都是艺术家亲手刻出来的。

50年前的工农牌缝纫机,一个时代的记忆。

“大金鹿”当之无愧是当时的豪车

故乡

故乡真小

小得只盛得下两个字

信王军《那个时候还没有我》布面油画 330X440cm

信王军告诉我们:自己就是这里出生的,记得20年前整个乡村的面貌特别和谐,美好。互相之间会串门,到街邻家喝茶吃饭,一起在路边聊天,晒太阳,看露天电影。呈现出一片农村劳动人民的美好景象。

20年后的今天,我又回到老家,发现街道上很少有人,见面很客气打声招呼就离开了,人的情感越来越淡薄。于是我决定改变这里的面貌,从用心改造一个老院子开始。这个院子是70年代的一个老院子,在王高塔和老槐树旁。

整面墙改造成了一个大鱼缸

先生书院的门匾是邀请的中国著名艺术评论家“教父”栗宪庭先生题写,希望这个院子能够真的在农村发光,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据说还要放露天电影呢~

邀请了10集《先生》纪录片

并希望邀请更多的艺术家,音乐人,导演

将在五月底来到这里,

为农村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孙源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