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800多年前丘处机为啥来青岛?他们告诉你……

核心提示: 崂山素有“海上第一名山”的美誉。众多摩崖石刻分布在崂山各处,它们为秀美的崂山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目前崂山辖区内已知摩崖石刻500余处。记者探访发现,部分石刻年代久远,风蚀严重,亟须加强保护。

51612183766449090.jpg863810323211013831.jpg526360972627333444.jpg

摩崖石刻是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  

崂山素有“海上第一名山”的美誉。众多摩崖石刻分布在崂山各处,它们为秀美的崂山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目前崂山辖区内已知摩崖石刻500余处。记者探访发现,部分石刻年代久远,风蚀严重,亟须加强保护。  

在今年青岛市“两会”上,青岛市政协常委、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工程环境研究中心主任胡泽建提出提案,建议对崂山石刻开展抢救、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

“崂山石刻是青岛的特色旅游产品和文物珍品,我们有责任好好保护、保存、开发、利用。”青岛北部画院院长、年过七旬的姜振萍担心,如果不加快拓印等多种保存措施的步伐,部分石刻上的字迹会渐渐消失。

2017年5月,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启动了“拓印崂山”工程,投入40余万元对景区内90余处石刻进行拓片。2018年1月,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向青岛市博物馆移交了90余幅“拓印崂山”作品。

为了更好地保护崂山摩崖石刻,今年,崂山区文旅委聘请专业团队全面普查崂山风景区的摩崖石刻,组织“崂山摩崖石刻群”申报参与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评审。

据了解,崂山区文旅委将在积极争取省、市文物主管部门大力支持的基础上,采取措施,继续加大对崂山摩崖石刻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1592607101_977748177.jpg

山峦巍峨,峰高千仞,奇石耸峙,怪岩林立。崂山素有“海上第一名山”的美誉,东高有悬崖傍海,西缓多丘陵起伏。“山高水长”“涵海豢云”“潜龙飞瀑”“天开异境”……美名远扬的崂山有众多摩崖石刻分布各处,为这座海上名山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石刻是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着历史过往,述说着文化记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今年的青岛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关于崂山石刻的提案,引起多方关注。

崂山石刻亟待抢救保护  

“历代历史名人及佛道两教在崂山留下了石刻,这是我市保贵的历史珍品和文化宝藏。其中,海印寺藏经跋群、徐世昌咏崂诗、清朝学者刘锡信诗刻以及清朝巡抚徐绩《崂山观日出记》等都非常珍贵,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青岛市政协常委、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工程环境研究中心主任胡泽建,近日提出了《抢救、挖掘、整理、保护好崂山石刻》的提案。

胡泽建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迁延,有些崂山石刻已经风蚀严重,亟待开展抢救、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同时对一些有疏漏的记载提出合理的纠正和补充,这对崂山、对青岛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会对崂山的文化旅游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此,胡泽建与联合执笔人姜振萍,提出了三方面的具体建议。

首先,政府应重视并推进崂山石刻抢救、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这是一个庞大的文化工程,需要文物主管部门、风景区管理部门、文化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文化界专业人士的积极配合才能达成。因此,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协调推进,在工作条件、资金支持、组织协调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其次,明确抢救、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的主体和工作机制、方法,“此前各个领域已经组织开展了少量石刻的拓片工作,但还不够。”由于石刻地形险峻、复杂,有的石刻规模较大,采用常规手段不易实现,需采用航拍等手段,拓片也需要采取多种辅助技术手段。将重要的石刻用适当的技术方法进行保护,以免进一步损伤,风蚀,也非常重要。需要对有关抢救、保护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并切实加以推进。相关工作的机制、技术方法和实施计划都需要经过充分论证并落实。

再次,相关工作成果应以拓片、图片视频、复制品等形式加以表达和保存,作为青岛市重要文物、文化成果及文化产品,提升青岛市的文化底蕴和品位,丰富文化旅游产品。

“崂山石刻是一部辉煌的历史,是青岛靓丽的旅游风景线,也是青岛的特色旅游产品和文物珍品,我们有责任好好保护、保存、开发、利用。”年过七旬的姜振萍是青岛北部画院院长,他与画家们去崂山写生时,经常看到大大小小的石刻已经风蚀严重了,担心如果不加快拓印等多种保存措施的步伐,部分石刻上的字迹会渐渐消失。1592607040_1120220586.jpg

飞檐走壁拓印初战告捷

拓印崂山,一纸一墨咏千年。拓印是一种对文物进行保留、存档的保护过程。从古至今,手工拓本具有艺术、历史和文献价值,作为金石、书法、历史的研究对象而保存下来,因此非常珍贵。

记者了解到,为了对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做资料保存和研究,2017年5月,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启动了“拓印崂山”工程,投入40余万元对景区内90余处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石刻进行拓片。其中大部分是元、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不乏李白、丘处机等历史名人留下的珍贵崂山历史文化内容。这些石刻由于年代相对久远,加上崂山黄岗岩风化剥蚀严重,可以算得上是抢救性留存。1592607088_20742761.jpg

飞檐走壁,身手敏捷。登山拓印既需要精湛的手艺,也需要充沛的体能。青岛市工艺美术大师、青岛北部画院副院长李继伟,承接了当年的“拓印崂山”的任务。他和团队用原生态的方式,把山泉水沾湿宣纸后,贴到要拓的摩崖石刻上,随着字迹和图案凹陷,用合适的力度拍墨,等墨干后轻轻揭下宣纸。自称“崂山壁虎”的李继伟,专门琢磨出了一套吊索拓印石刻的绝技,时而攀岩,时而速降,凭借丰富的经验巧妙应对不同位置的石刻。对于位置便利的小型石刻,李继伟一天可以独自拓印十几张,而对于地势险要的大型石刻,则需要七八人的团队通力合作,才能在一天内完工。最多的一处石刻,用了百张大宣纸。1592607097_352907158.jpg

2018年1月,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向青岛市博物馆移交了90余幅“拓印崂山”作品。“拓印崂山”作品中,包括目前已知年代最为久远的距今1700余年的晋代石刻拓印。本次移交仪式代表崂山碑刻拓印的保护研究工作掀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新篇章。

现场探访:

部分石刻风化严重

6月19日,记者邀请李继伟一起赴崂山景区探访摩崖石刻的情况。

在华严寺景区门口,大块头的砥柱石“山海奇观”颇受游客们的青睐,旅游旺季时常有游客排队在此拍照留念。

“山海奇观”四个醒目的红色大字镌刻在一块巨大的独石上,侧面还有一处百余字的跋文,“余素闻劳山之胜……”

资料显示,这处石刻及跋文出自清代山东巡抚惠龄的手笔,题写时间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石头下坡这里是入海口,当年在题字时,已经把石块中部所需的区域磨平了。”李继伟介绍说,磨平的石块相对来说风化得慢一些。记者注意到,大字书写苍劲有力,较有深度,凹陷的字迹依然非常清晰,红色油漆虽有些剥落,但并不影响拍照效果。  

沿着上坡山路前行,进入寂光洞区域,在一个下坡的低谷处,有一块不起眼的大石头,靠近观察,石头上隐约能看出浅浅的字迹,风化比较严重。

“这两首绝句,都是清代的即墨知县刘锡信所作。书法甚佳,刻工却浅,已有多处辨识不清。”李继伟告诉记者,当年拓印时,此处石刻有十几个字漫漶不清。

资料显示,这两首诗中,一首描写了眺望田横岛怀古幽思,感慨田横五百士的忠义佳话,另一首记载了徐福东渡的事。

不远处,另一处石刻已经看不出字迹,游客经过此处时并不会多加留意。“根据周至元的《崂山志》里记载的位置,这应该是刘锡信所作的游记。  

继续前行,“听涛”两个红字引人注目。“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石刻,描红时只能看到大字,左侧的落款看不清晰。但是拓印下来,可见‘宿松黄叶邨’的落款。”

李继伟表示,拓印的作品是平面的,3D打印的复制品呈立体化,各有特点。近年来,他也接到过浙江、广西、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和新疆等地的邀请,实地拓印。  

“早些年大家的保护意识不强,崂山上的一些石刻被破坏了,有的还被村民搬去盖房子或者铺路。”李继伟回忆说,团队当时在摸底过程中结合史料,以及多位关注和研究崂山石刻的民间人士提供的有效信息,发现了几处新的石刻,还在崂山太清宫内,新发现了明代海印寺藏经跋碑,“当时史志里没有记载,这块碑被放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后经考证,这块跋碑是明代万历十五年御制的“记事碑”,属于重要文物。  

“不是所有刻字的石头都一定归类崂山摩崖石刻,每一处需要经过专家考证后才能认定。”文化专家告诉记者,拓印对专业技术的要求非常高,部分石刻地处深山或高地,地势险要,因此需要逐步开展。并非所有发现的石刻都需要拓印,前期已选取了价值较高的先进行拓印,剩余的一部分有价值的石刻也会根据崂山区文物保护计划继续完成。1592607039_1815526005.jpg

打包申报省级文保单位

“目前崂山辖区内已知摩崖石刻500余处,镌刻年代久远,上至西晋,后延续到唐、宋、元、明、清、民国和建国后,石刻数量多且内容丰富。”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文化处四级调研员于伟东告诉记者,崂山摩崖石刻是崂山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岛市珍贵的文化宝藏,也是研究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崂山道教文化及本土文化的实物资料。1592607107_1412207803.jpg

为了更好地保护摩崖石刻石质文物,今年3月26日,崂山区文旅委组织“崂山摩崖石刻群”申报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聘请专业团队全面普查崂山的摩崖石刻,数量从上世纪90年代记载的227处,更新为500余处;并进行调查、勘测、挖掘、现场拍摄、绘制图纸等相关研究,汇总编辑一套完善的资料。4月13日,崂山区文旅委将申报材料上报市文旅局。4月15日,由市文旅局推荐提交到省文旅厅,参加第六批省级文保单位评审。

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文化处处长徐金宏介绍说,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崂山摩崖石刻,崂山区文旅委下一步会在积极争取省、市文物主管部门大力支持的基础上,采取三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将采取现代科学技术,对崂山范围内所有摩崖石刻进行现状评估和微距扫描,建立崂山摩崖石刻信息保护系统。其次是计划继续实施“拓印崂山”工程,排查所有摩崖石刻。最后是开展保护性研究,划定保护区域,为石质文物制定科学保护方案并长久保存,有利于挖掘石质文物的价值。

让摩崖石刻历久弥新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崂山摩崖石刻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宝藏,吸引着海内外宾朋前去访胜探幽,观赏留念。在对崂山石刻进行发掘和保存的过程中,“拓印崂山”工程无疑是近年来的一大亮点。

它立足于保留历史文化遗产的原貌,为崂山历史文化的传播增添了底蕴。然而,这一工程近两年没有持续开展专业化拓印,让不少长年关注崂山历史文化的社会各界人士等得有些着急。其实,管理部门并未停下相关的各项工作。待完整的崂山摩崖石刻的图片、影像和拓印等形式的作品出炉后,将由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研究、整理,作为本土文化遗产,传承后世。届时,市民和游客将通过这些刻在岩石上的“书”,领略厚重的历史与书法艺术,“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四海宾朋在崂山观赏和游历中感知灿烂的历史文化。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张译心 摄影 徐常青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孙丽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