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家长权威没落会让教育更健康吗?

核心提示: 科普心理健康 搭建援助平台 情感、婚姻、人际、成长、女性、亲子。

“孩子迷恋网络,我用了所有的办法都没能制止他,最后只好跟踪他,被他发现,然后离家出走。现在母子之间就像仇人一样,很少说话,一说就吵,我很无奈,很痛苦,有时候觉得我这个当母亲的做得太失败了……”

“一个15岁的少年,竟然动手殴打自己的双亲。据了解,这名少年的父亲长期在外做生意,面对孩子的顽皮,他只会用棍棒、皮鞭来解决问题,而少年的母亲,开始对孩子是百般娇惯,当她发现不奏效时,就和丈夫达成一致,开始用暴力来对待孩子。久而久之,这名少年养成了孤僻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把拳头挥向了自己父母。”

“我女儿只要一听到我们问她的学习情况,就低头不语,任凭我们磨破了嘴皮。孩子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让在机关上班的妈妈束手无策……”

这样的青少年通常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困扰,一般情况下,他们会被家庭或社会认为是具有破坏性,对抗性,暴力等特征的群体。这种特征不仅表现在对待社会道德规范等方面,更加突出的是对家长“权威”的公然挑衅,区别在于表现形式的不同。

基于以上的情况,很多青少年或家长都觉得是因为代沟的存在使得他们的沟通出现障碍,使问题愈演愈烈。或有些专家认为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是对父母行为或对不良的社会行为的简单模仿。然而更多的临床观察却给了我们另外的答案。

在当今更多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称王称霸的现象屡见不鲜,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围着一个孩子转,而恰恰是这样的“家庭权利阶层”的颠倒导致很多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出现。这样的孩子拥有控制权,他们的一举一动牵制着家庭所有成员的情绪。他们能压制家长对家庭的控制能力。起初,家长们总以“爱”的名义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而这种纵容最终把行为问题推向了极致。家长也会因自己的这样“放权”,而最终品尝到苦果。

那么,家长的权利指的是什么?也许很多家长会把它理解成为一种惩罚或奖励的权利,这固然是对的。作为家长有权利惩罚犯了错的孩子,当然也有责任表扬或鼓励孩子好的行为表现。但这些并非是“权力”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的内容也许更为重要,但似乎又是最不容易引起注意的地方,家长们通常忽略了自己还有养育、保护孩子的权利。也就是说家长有责任体察、缓解孩子的痛苦,帮助孩子学会感受爱和给与爱的能力。由此,当家长们“放权”以后,放走的不仅仅是对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机会,更多的是让孩子丧失了被呵护,被爱的机会。与此同时,家长的权威也随之泯灭。这也许是出现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还有一点是通常最难觉察到的地方,即为什么行为问题屡屡出现?有些孩子的行为问题无论家长、社会如何给与指导,但似乎都不太有效。干预初期会出现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行为问题再度出现。这也让很多家长或治疗师感到头痛。但是,当我们把目光从孩子的个体身上转移到整个家庭中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孩子在家庭中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职责。在一些情况下,孩子的行为问题是有意无意的试图转移家庭更为严重的问题的一种表现方式。这些更为严重的问题包括:父母情感危机;酗酒或滥用药物;患有重大疾病等。如果家人或父母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行为问题方面,那么其它的问题看起来就不容易被重视了。每当孩子开始恢复并发挥其正常功能的时候,家庭内部就会出现不稳定的状况,其他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时候孩子又要承担起转移其他家庭问题的重担,目的是使家庭重获稳定。至此,家长也该反思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背负的责任。

近几年,在青少年中存在的行为问题有着急剧增加的趋势,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似乎都很难应付。他们出现的一系列的情感和身体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干预,也许这些问题青少年最终会成长为反社会的青年。同时,这些存在问题的青少年有一天成为父母的时候,很可能会把这些反社会行为传递给他们的孩子,从而形成问题性的代际传递。作为父母,不该只抱怨自己的权威不被重视,简单的把问题推给孩子,解决孩子的行问题应当从检查自身做起,我们给了孩子们什么样的爱?给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家庭氛围?这难道不是作为家长最应该考虑的事情吗?(文/阿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