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引领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建设 海洋国家实验室晒“成绩单”

核心提示: 12月15日至16日,海洋国家实验室2016学术年会在青岛举行,来自国内涉海单位的600余名海洋科学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1215日至16日,海洋国家实验室2016学术年会在青岛举行,来自国内涉海单位的600余名海洋科学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据悉,2016年度,海洋国家实验室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引领性的认知海洋研究成果,总共发表论文1465篇,在SCI杂志发表论文1030篇,其中在NatureScience系列权威学术期刊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39篇;获批2016年度首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承担项目12项,经费约2亿元。

整合涉海科研力量  建设公共科研平台

2016年,海洋国家实验室积极推进公共科研平台,建设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

记者从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启动仪式、E级超算论坛上了解到,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建设平台已完成一期基础条件建设并正式运行,总计算性能达到1.25PFlops(千万亿次每秒),并与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集群共享互联,协同达到2.6PFlops计算性能。2016年,海洋国家实验室已成功实施了万米深海行动计划黄、东海综合调查共享航次共享航次计划,在统筹科研任务、开放数据成果等方面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已支持和拨付1200万共享经费,启动2017年度航次征集计划,明年预计将有7艘科考船14个航次可共享,共享船时共计超过300天,工作海区覆盖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海域。

与此同时,海洋国家实验室的海洋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技术体系日臻完善,在肿瘤、心脑血管、代谢疾病等领域建立了先进的药物筛选模型,构建完善了多种类化合物的芯片筛选、重大疾病相关的药物筛选技术、生物质谱高通量筛选等六大技术体系,积累了近100种细胞株。先后筛选肿瘤、免疫、神经营养、糖尿病、高血脂、抗老化等活性化合物5000余个,并发现100余个活性化合物和新药候选物;进行肿瘤、心血管、免疫、糖尿病等领域动物实验近40次,对外服务共计千余次,在领域内获得了广泛的信誉。

八大功能实验室共同发力科研成果丰硕

透明两洋一海科学计划取得突破性进展。据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副主任林霄沛介绍,实验室设立问海计划专项,结合鳌山科技创新计划及国家专项,研发智能潜标、智能浮标、深海Argo等一批海洋观测核心技术与设备;在南海-西太平洋-印度洋新布放潜标近80套,全球最宏伟的海洋区域潜标观测网已基本完成;将大洋环流、中尺度涡、海-气耦合效应完美地结合,成功突破经典的大洋西边界流理论。

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主任金显仕介绍说,实验室在鱼类、贝类基因组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在深蓝渔业方面,完成了10万吨级和3000吨级养殖平台改装设计与系统集成,研制出智能型气力式投饵机等技术体系。海底过程与矿产资源方面,大陆架钻探取得突破,南黄海发现大面积分布的构造稳定区,为下一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标定座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高热流背景下活动大陆边缘水合物成矿理论,确立了我国在南大西洋中脊热液硫化物调查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

深远海与极地极端环境与战略性资源调查实现历史性跨越。实验室启动了万米深海行动计划,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万米深海研究科考任务。通过自主研发的海洋仪器装备,实验室获得了第一手海洋观测资料。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主任石学法补充说,首次中俄北极联合科学考察在楚科奇海和东西伯利亚海取得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和样品,填补了我国在北极陆架资料的空白。

承担国家使命  体现国家意志

2016年,海洋国家实验室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市人民政府与联合发起了大洋钻探船建设计划,推动大洋钻探船建设立项。全面提升我国海洋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提高青岛海洋科技城的国际地位。

围绕提升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引领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定位,立足国际海洋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海洋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开放共享的协同创新平台优势,努力打破行业壁垒,联手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多家理事单位,先行先试,探索海洋数据共享机制,改变各涉海科研院所获得的海洋数据难以实现有效共享,制约海洋科技跨越发展的系统瓶颈现状,共建海洋数据共享平台,共创海洋事业新辉煌。

实施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问海计划专项,目前已确定2016年度问海计划立项项目4项;组织了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动力过程与环境安全、蓝色生命过程与资源开发利用、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深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控策略等鳌山科技计划项目。

构建联合实验室,推进高端仪器国产化

本次学术年会上,海洋国家实验室分别与山东宝隆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阿里云有限公司、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盐城)新材料中心、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青岛海山海洋装备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举行技术项目签约仪式,就透明海洋牧场——智慧生态养殖大数据服务平台”“海洋环境新材料工程开发深海导航技术与设备三个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加速推进海洋高端装备技术与设备研发,助力海洋高端装备国产进程。

海洋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宋金明表示,海洋国家实验室作为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主要支撑平台,利用海洋高端装备、海洋观测与探测和深蓝渔业工程装备联合实验室在透明海洋牧场智慧生态养殖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海洋环境新材料开发、深海导航技术与设备研发等方面的技术优势,通过签约各方的通力合作,围绕国家海洋高端装备国产化目标,开展服务海洋装备的关键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有助于推动我国海洋装备工程化和产业化发展。

目前,海洋国家实验室围绕透明海洋”“深蓝渔业等重大科研任务,已经组建了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海洋高端装备联合实验室和深蓝渔业装备联合实验室,未来,将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等合作机制,与中船重工集团、天津大学、中科院光机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浪潮集团、山东大学等多家单位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海洋技术研发与工程化进程,构建我国海洋技术创新网络平台。

建设海外研究中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2016年,海洋国家实验室召开16次面向全球的鳌山论坛,涉及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智慧海洋、海洋大数据、基因组学、极地战略学资源、海洋环流与气候等主题,报告总数达241个,为透明海洋蓝色生命海底资源等重大战略计划的全面布局提供了思想库、任务库。主办了“CLIVAR2016开放科学大会,主导发起“2016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论坛,共计2000 余位国内外海洋领域专家访问海洋国家实验室,在气候变化、极端环境、有害藻华、深海观测等领域进行交流讨论,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合作共识。20168月,海洋国家实验室正式加入全球海洋联合观测组织(POGO),稳步推进与国际著名涉海高校、科研单位共建海外研究中心,逐步建立分布式全球协同创新网络。

记者从学术年会上了解到,海洋国家实验室实施南下、北上、东进、西出战略,拟在海外建设5个国际研究中心,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网络。目前,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正式签约,落定澳大利亚霍巴特,2017春季正式启动。吴立新说,在海外建设研究中心,可以让国内外海洋领域的领军专家都可以参与其中,促进全球海洋科技合作和发展,未来,海洋国家实验室将与俄、美、德等国家推动联合中心建设。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周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