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风破浪10多万斤
南方蛏苗“安家”胶州湾
滩涂养殖开始投放蛏苗 记者跟随渔民出海体验蛏苗放养全过程
“沙蜻四寸尾掉黄,风味由来压邵洋。麦碎花开三月半,美人种子市蛏秧。”古人曾写诗称赞蛏子肉嫩而鲜,风味独特,是佐酒的佳肴。每年雨水节气过后,胶州湾便迎来放养蛏苗的最佳时机。今年,胶州的蛏子养殖户将陆续从浙江省乐清市引进10多万斤蛏苗。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这些蛏苗将通过渔民一双双勤劳的手,陆续投放到养殖滩涂。日前,记者跟随胶州市蛏子养殖大户郑清涛来到养殖滩涂区,探访耕海牧蛏的全过程。
现场
南方蛏苗15个小时抵青
清晨6时许,天刚蒙蒙亮,记者驾车从胶州城区出发,大约一个小时的行程,辗转到达胶州市的东营码头。记者注意到,气温在0℃以下,呼呼的北风吹到脸上,带来一股股寒意,20多位渔民站在码头上,不时跺脚取暖,等候运输蛏苗的车子到来。
“车来了,大伙赶紧将蛏苗卸到船上去,趁着满潮将蛏苗送到滩涂。”7时10分,胶州市蛏子养殖大户郑清涛一声吆喝,渔民们马上行动起来。只见渔民在渔船和冷链车之间搭上一个铁架子,装运师傅从冷藏车上将一筐一筐蛏苗,顺势滑到船上。渔民们喊着号子,将蛏苗的塑料筐整齐地码放在船上。
这车蛏苗有240筐,每筐蛏苗55斤,大约13000余斤。“我们以前是从福建涵江引进蛏苗,这几年发现浙江乐清的蛏苗也很好,非常适合在胶州湾内放养。你看青绿色的蛏苗,壳非常薄,每粒有一寸长,大小适中,长得也快,这些蛏苗还在这蠕动着呢。”郑清涛说,这车蛏苗是前一天清晨从乐清市开始装货,全程用冷藏车保持低温,经过15个小时马不停蹄地赶路,赶在退潮前运抵青岛。运费并不便宜,运这一趟货,车主收了5200元运费。
渔民将蛏苗运到滩涂上的指定位置。
出发
乘船半小时到达养殖区域
经过大约20分钟的忙碌,20多位渔民把蛏苗卸到渔船上,随后起航前往养殖滩涂。由于船上的空间都被装蛏苗的塑料筐占满,在航行过程中,记者与渔民只能站在甲板上。在船上,记者与郑清涛攀谈起来。“我们选用的是人工蛏苗,不仅成活率高,而且与野生苗相比,能提前三个月上市。”郑清涛用手捧起一把蛏苗,展示给记者看。
8时许,渔船在海上行进了半个小时后,到达海蛏养殖区,船老大抛锚,等候潮水完全退去后再投放蛏苗。远处可见胶州湾大桥伴着朝阳若隐若现,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众多海鸟飞来飞去。
10时许,随着海潮渐渐消退,海水深度降至半米左右,一位渔民驾驶小铁板船在滩涂上开出一垄垄海沟。在潮水没完全退去之前,渔民们脱下外套,换上皮质的防水服,将装蛏苗的塑料筐转移到泡沫筏子上,一个泡沫筏子大约能装30筐,随后趟着潮水运到插好标记的指定位置。
渔民正在投放蛏苗。
讲述
干一天能收入三四百元
“开干!”11时许,随着潮水退去,身着皮质防水服的刘玉祥匆匆吃了几口面食,便下海运蛏苗去了。今年60岁的刘玉祥,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宋庄镇,他跟着蛏苗育种的师傅有20多年,每年春季有一个月要四处撒蛏苗。
“投放蛏苗虽然很累,不过收入还可以,干一天能收入三四百元。因为老一辈有人带着我干,少走了很多弯路,教给我很多技巧,比如说使用泡沫筏需要单膝跪,一脚蹬,怎么踏得远,如何把握方向等等。”来自赣榆区宋庄镇37岁的刘壮分享着他的经验,他是这群渔民里的年轻人,曾经撒蛏苗、养过虾,也养过紫菜和梭子蟹。
“除了外出撒蛏苗的活儿,在家乡我以海鲜直播带货为主。从去年开始,我通过多个直播带货平台,推荐自己的产品。后期我有了更大胆的想法,打算将蛏子的新鲜度和品相做好了,往直播带货上引,先把平台做好,再把家乡的蛏子卖向全国。”刘壮笑着跟记者说道。
90后李亮跟着家人一起播苗,经过10年时间锻炼,也有了撒苗经验。“再次来胶州湾撒苗,待遇还算满意。现在蛏子养殖很难实现机械化,还是一项需要大量人力的活儿,年轻人不愿意干,这项撒苗的技艺也快没人学着干了。”李亮感叹道。
蛏苗播种到滩涂。
体验
投放蛏苗是个“技术活”
11时许,潮水完全退去,这时的渔船也搁浅在滩涂上。投放蛏苗的渔民已经用一根根竹竿将养殖区域划分好。每垄长300米,宽8米,两垄之间留有2米宽的通道。投放蛏苗过程中,每两人负责一垄,需要用10箱蛏苗均匀地播撒。
记者决定体验一下,跟随在投放蛏苗的渔民身后,一条腿跪在小型的泡沫筏上,另一只脚蹬着淤泥行进,但方向很难把握。记者站立的时候,淤泥没到膝盖的位置,身体的重心很难把握,稍有不慎便瘫坐在滩涂上。刚开始记者紧随在渔民身后投放蛏苗,过程中胳膊需要用劲将蛏苗均匀地往中间抛撒,行进大约十多米远,已累得气喘吁吁。
由于气温比较低,记者已冻得瑟瑟发抖,无法坚持下去,只好先返回渔船上。14时左右,经过渔民们近三小时连续“奋战”,240筐蛏苗全部撒播完。
到达养殖区域后,渔民准备投放蛏苗。
数字
一周投放10万多斤蛏苗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个细节,渔民们的环保理念越来越高。为了海水养殖更环保,往年用泡沫箱装载着蛏苗,今年换成了蓝色塑料筐,当投放完蛏苗后再将塑料筐拿回去,重复使用,不再给海面上留下任何垃圾。17时许,在等待3个多小时后,潮水涨了起来,记者乘船回到岸上,这一日的投放蛏苗体验结束。
郑清涛展示蛏苗。
郑清涛说,近几年,胶州湾的水质持续改善,这里的沿海滩涂距离大沽河入海口很近,常年有大量淡水注入,因而海水咸淡适宜,饵料丰富,十分适宜蛏子生长。这里每亩滩涂蛏子的产量至少在2000斤以上,今年蛏子的价格预计与往年持平,每斤的收购价格在12元—15元之间,如果不出现意外的话,每亩滩涂的养殖效益可在15000元以上。
“13000多斤蛏苗,投放时间用了三小时。去年这个时候投放的蛏苗长势喜人,等到‘五一’就能吃上新鲜的蛏子了!”据青岛海莱贝类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海清介绍,目前他们合作社有40多户成员,养殖蛏子约七百亩,一亩地能放120-130斤蛏苗,预计一个周的时间,他们将投放10多万斤蛏苗。缢蛏的生长期为15个月左右,去年放养的蛏苗将在5月份开始挖捕,一直持续到“十一”前后。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马丙政 马妮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