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工业互联网小帧探⑤|海洋装备“中国品牌”怎样叫响?实拍青岛智能工厂

在造船业“朋友圈”里,欧美、日韩的设备生产商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唯独压载水领域,青岛双瑞叫响了“中国品牌”。《工业互联网小帧探》第五期将走近青岛双瑞的海洋装备智能工厂,看其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

瞄准国际技术前沿,自主创新研发

在远洋船舶中,压载水管理系统是船舶的关键设备之一。船舶通过将压载水注入或排出,来调节船舶在航行、装卸、停泊等不同工况时的排水量及船体平衡。压载水在排出时,不仅造成海洋水质污染,而且将异地水生物带入目的海域,造成海洋生态失衡。因此,船舶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压载水中的生物进行灭活。

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IMO)根据海洋污染愈发严重的态势制定《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规定所有远洋船舶排出的压载水必须符合公约要求,否则不得驶入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港口。

面对公约的出台,青岛双瑞敏锐地捕捉到了发展机遇。2010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岛双瑞BalClor®压载水管理系统问世。这是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唯一代表中国政府获得国际海事组织最终批准的国内第一套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总体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居世界领先水平。

建设六大信息化系统,覆盖多业务流程

“我们生产管理的看板上实时展示了所有订单的生产情况、完成及时率以及产品合格率等信息,车间内实现了互联网的全部打通。”青岛双瑞副总经理董如意介绍,海洋装备智能工厂采用了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等六大信息化系统以及智能制造技术装备,并推进系统与智能装备集成对接,实现信息化系统对智能设备的数据驱动,涵盖运营管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业务全流程。

数字化的应用,有利于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孤岛”,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在海洋装备行业的实施与发展,并逐步形成解决海洋装备行业问题的新模式。

产能提升超40%,为业内数字化转型赋能

据了解,自海洋装备智能工厂投入使用后,产能提升4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为行业内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发展思路。董如意告诉记者,青岛双瑞将继续在智能制造方面加大投入,他指着眼前的电解槽组装区域告诉记者,在未来两个月,这里将建成一条智能装配线,实现无人化生产。

作为已获得世界9大主流船级社认证的供应商,青岛双瑞近年来凭借国际化的视野、国际领先的技术,正在带领中国海工产业走向“深蓝”。(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刘琴 视频/李竹音 尹亚炜)

微信图片_20210427140624

相关链接

直击一线,看懂青岛工业互联网故事

在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支持与指导下,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聚合报网端微优势资源,组建摄制团,联合推出轻量级原创视频栏目《工业互联网小帧探》。

该栏目探访一线标杆企业,力求守正创新,围绕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中心工作,借鉴社交短视频的新锐语态,构建工业互联网领域通俗易懂的视频版“100秒百科词典”,以期帮助更多市民、专业受众了解新场景、新模式、新应用,为更多企业在打造新动能、开辟新路径、拓展新边界方面提供一点借鉴与启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刘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