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市北区厚植创新创业沃土 培育公平公正营商环境

微信图片_20201208114839

深化流程再造,聚焦打造中国北方营商环境最优城区,把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协调小组架构,

确定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双组长,设置推进保障和工作运行两个专班,构建双核引领主阵地……记者从市北区营商环境工作运行专班了解到,市北区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统筹协调,以“进入全市第一方阵”为目标,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的指标落实,建立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顶格协调,奋力打造“北方营商环境最优城区”。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市场活力

让“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成为市北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新常态。近年来,市北区不断加码积极的创新创业政策,鼓励社会人才勇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弄潮儿,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氛围激发了市场活力。

用好助企新平台。依托党建网格推动对企服务全覆盖,让企业、群众不出网格就能找到人、办成事、解决问题。

树立服企新风向。持续开展“乐享创业·筑梦市北”系列创业服务活动,为300余家企业提供“定制式”创业指导、“保姆式”跟踪服务。在四方路、馆陶路等六个街区启动7万平米的青年公寓建设,发布《关于创新中心核心区人才高地建设六大工程的意见》,进一步打造人才宜居宜业环境。

建构护企新机制。集中开展“企业护航行动”,围绕“项目落地、政策落实、涉企服务、企业感受”四条主线,开展“体验式监督”明察暗访24轮次,发现问题29项,受理问题线索3件,督促整改和解决问题17项,着力整治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

打造服企新模式。紧盯企业发展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突出服务的前瞻性和实效性,变有求必应的“响应式”被动服务为积极靠前的“超前式”主动服务,主动对接辖区企业,先行先试,重塑流程,多点发力有效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微信图片_20201208114843

拓展融资筹资渠道,助力创新平台建设

今年以来,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为解难题市北区多措并举拓展融资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市北区通过鼓励银行机构优化服务,引导银行机构针对中小微企业创新融资产品,快速放贷,优化办贷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同时,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通过街道和服务企业工作队摸清企业融资需求,点对点对接银行机构,面对面了解企业融资需求,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除此之外,还梳理了辖区金融机构政策编写《市北区金融服务企业一本通》在银企服务微信群里发布,提高企业对于金融支持政策的知晓度和便捷度。

市北公证处与建设银行深度合作,在APP客户端开通公证服务直通版块,打造公证与金融无缝衔接的一体化“掌上通”。通过办理各类金融合同公证、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公证抵押、质押登记服务等综合法律服务,进一步服务防范金融风险,降低金融债权实现成本。

微信图片_20201208114846

多措并举服务金融招商,聚集优质金融资源

记者了解到,营商环境工作运行专班梳理年度招商项目,明确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创新保险、创投风投四条赛道,制定在谈项目表,重点关注主要领导推进项目,明确责任人和目标节点,实行专人定向服务招商企业,精准高效服务企业,制定《青岛新金融集聚区产业扶持政策》,提出奖励政策“自动兑付”模式,加快新金融要素集聚,推动青岛新金融集聚区建设。

同时,专班开建了“青岛新金融”服务号,通过及时发布产业扶持政策和招商信息,以财富论坛市北分论坛为契机,充分利用论坛信息资源,加强与企业沟通联系,畅通合作渠道,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建设,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为提升企业家资本市场意识,构建银企合作交流长效机制,专班联合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举办资本市场专项培训,对辖区规上企业及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共200余家500余名企业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进行了培训,帮助中小企业深入了解资本市场和IPO上市具体流程,支持企业通过借壳、买壳等方式实现上市,引导企业在境外主要证券交易所上市。

同时,依托科创板、创业板改革等重大契机,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对全区优质企业深入摸底,构建上市企业动态数据库,挖掘筛选具备境内外上市条件、1至3年内有上市潜力的近30家重点企业纳入上市企业资源储备库,为企业把脉会诊,列出上市工作计划,形成境内外拟上市企业梯队。

完善法律服务机制,护航市场主体发展

方位决定站位,格局决定未来。当天时地利已然俱备,一个市场化、法制化、专业化的营商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市北区不断完善法律服务机制,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坚实法治保障。

记者从营商环境工作运行专班了解到,今年以来,该专班制发了《市北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市北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安排20家律师事务所,60多名执业3-5年的专业律师,制发了《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提示书》,建立完善了合同订立与履行、股东权利义务、知识产权等10个专项法律服务小组,为辖区企业、群众和基层按需送法,为民营企业单位送上专业的法律“体检单”。

同时,深化法律服务保障经济发展工作,整合律师资源,实现律师服务面对面“把脉”、零距离“把关”,发挥“1+22”智囊团作用,成立1个“企业复工法律顾问团”,统一制定《疫情期间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意见书》等3份指导文件,免费开通20条24小时法律服务专线,随时接受企业和居民问询。

此外,专班组织22家律师事务所“一对一”服务22个街道,60余名民商事专业律师通过微信、电话咨询、视频连线等新媒体方式,全天候、全方位为企业和居民提供线上公益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积极搭建平台,建立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畅通服务渠道,引导、鼓励、支持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中小微企业有效流动,促进所企之间供需有效对接,为企业纾困解难,保障合法权益。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刘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