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上合示范区交出靓丽答卷!青岛加速构建开放"桥头堡"

2

集装箱在多式联运中心整装待发。

3

齐鲁号中欧班列开通。(资料照片)

4

上合示范区办公大楼。

5

多式联运中心一派忙碌景象。

1

上合示范区入口。

从口岸功能向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消费中心转变,对上合国家投资和贸易均保持高速增长,一批上合元素载体类项目加速建设,对标深圳前海创新园区运营重要制度十多项——

上合示范区:加速构建开放“桥头堡”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启动建设一年来交出的答卷

聚集在建项目17个、拟开工项目8个,总投资分别达到130亿元、57亿元;一片繁忙的多式联运中心,今年已有近100列满载货物的中亚班列从这里发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是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启动建设一年来交出的答卷。“围绕‘国之重任、上合平台、人文纽带、开放高地’定位,示范区确立了‘物流先到、贸易拓展、产能合作、跨境发展、双园互动’的运作模式,正加快构建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经贸合作交流的示范区、桥头堡。”上合示范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郝国新介绍道。

物流开路,互联互通“排头兵”作用凸显

基础设施建设是上合示范区建设的“开路先锋”,而多式物流中心的崛起,更是担当起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间互联互通的“排头兵”。过去一年,人畅其行、物畅其流成为上合示范区建设的突出亮点。“胶州是山东半岛连接内陆各省份及进出青、烟、威的重要交通枢纽,示范区更是地处青岛海、陆、空、铁枢纽15分钟经济圈内,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这里发展多式联运的独特优势。”郝国新说。

借助胶州海陆空铁多式联运优势,一个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的多元合作平台已经初步搭建完成。目前,多式联运中心已开行国内外班列16条,其中6条国际班列、2条国际回程班列、7条国内班列、1条胶黄小运转循环班列,初步构建起“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南亚东盟、北达蒙古俄罗斯”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从去年到现在,已开通5列中亚(青岛)回程国际班列,棉纱、木材、铜矿石等货物途径阿拉山口口岸,顺利抵达国内。

2018年,完成集装箱作业量53.6万标箱,增长27.3%,其中到发欧亚班列402列,占山东到发总量的81%。今年1-6月份,完成集装箱作业量35.2万标箱,同比增长55%。   

物流通道的贯通让贸易通道也活跃了起来。“现在贸易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中铁联集青岛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魏学伦发现,新疆鸿运达、远洋大亚等10余家企业先后进驻,中外运等50多家“多式联运承运人”开办运输业务,示范区还成功签约中商民生、新港洲等大宗商品贸易平台,一个国家商贸型物流枢纽逐渐显形。

“目前我们也在引导多式联运中心协同上合示范区,从口岸功能向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消费中心转变,加速胶州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集聚大宗商品贸易平台,仅新港洲全年可贡献外贸进出口额5亿美元。”上合示范区产业创新与政策部部长贾存玉介绍。

经贸主导,上合示范区“朋友圈”互动频密

在日前举办的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青岛论坛暨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上,上合示范区与哈萨克斯坦投资促进署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就园区建设、双元互动、项目投资、拓展贸易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上合示范区的“朋友圈”动态越来越丰富。

“上合之‘合’,始于安全需要,更兴于经贸、人文等领域的双边、多边合作,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共建、共享、共赢。”郝国新介绍说,根据各上合国家优势、特色,示范区成立4个工作推进小组,针对性地分赴考察交流,目前已完成俄罗斯等9个国家的走访,在莫斯科等6个城市设立商贸代表处,联动俄罗斯青岛工商中心等驻外机构,统筹拓展与上合组织国家的经贸合作,并在莫斯科签订了《上合示范区与俄罗斯对中文化及合作交流促进会框架合作协议》,与白俄罗斯鲍里索夫市签订友好合作关系备忘录等。

建设上合示范区国际商务中心,吸引上合国家工商会、商会等入驻,招引中外运等对上合国家有贸易实绩的企业向示范区聚集,目前示范区共有贸易企业228家,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贸易企业40家,并与青岛海关一起探索加快对上合国家产品进口。同时,引导本土企业开展产能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对上合组织有关国家累计投资项目1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达到4.8亿美元。康原、思锐达、中启等一批企业走进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等上合国家,投资兴业、寻求共赢;228家贸易企业聚集到示范区,实现进出口10.8亿美元,同比增长32%。今年前6个月,对上合组织国家的实际投资额、进出口额分别增长35.7%、14.5%,投资和贸易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不止于此。一年来,上合示范区先后成功组织“一带一路”青岛板桥镇论坛、上合+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论坛、“一带一路”国际电子竞技大赛、上合民俗文化博览会、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青岛论坛暨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上合马拉松比赛等多项交流活动,加深了彼此间的技术互通、贸易投资往来,也让相互间的文化和情感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体制创新,对标深圳前海构建高效管理运行机制

面对上合示范区这一历史机遇,抢占先机才能赢得主动。这种主动意识,首先体现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

围绕青岛“学深圳、赶深圳”的整体布局,胶州主动对标深圳前海,构建高效管理运行机制。目前,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已制定《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案》《功能区职员制改革方案》,实施“管委会+公司制”管理模式,扁平化分级负责。其中29名工作人员已经完成职员聘用。除此之外,上合示范区已实现创新公司制园区运营主体等重要制度10多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强力支撑。

打破原有体制枷锁,更需建立完善服务。上合示范区成立法律服务委员会,建成“检察服务保障暨法治软环境建设办公室”,被司法部授予全国首批法律服务交流合作基地,今年4月,示范区涉外审判巡回法庭首次公开开庭审理,强化示范区的法律支持;与人民银行、蓝橡资本达成合作意向,揭牌运营示范区金融服务中心,与交通银行等10家入驻机构代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成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上合一号基金,其中一期10亿元资金已正式运营,完善金融支撑。

这种创新变革也为上合示范区带来强大的磁吸作用。截至目前,示范区已聚集在建项目17个、拟开工项目8个,总投资分别达到157亿元、98亿元;,上合国际贸易大厦、博览中心等12个面向上合国家的载体类项目加速启动或建设,总投资65亿元。

“当然,一周年的上合示范区还是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孩,它的发展前景远不止眼前所看到的这些。”在郝国新的构想中,上合示范区作为一个双向桥头堡,可以延伸到无限。而这个无限不仅是地域链接,更是合作体系和模式的包罗万象。

“这是一个绝佳平台。”正如上合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在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青岛论坛上所说,上合示范区的宏伟蓝图已绵延铺展开来。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李颖慧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荣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