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1+1>2,市北区卫计教育联手为学生健康保驾护航

目前,市北区共有学校托幼机构430余家,作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和场所,为全面做好学生健康保障工作,市北区卫计局和区教育局密切协作,打造健康市北1+1>2工作模式,实现了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报告率和中小学生健康查体覆盖率的双“100%”目标,未发生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月7日,区卫计局马海莉副局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惠建文主任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一行到区教育局沟通协商2018年学校托幼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共商创新思路,共享信息资源,发挥辖区医疗和教育优势,为落实2018年科学发展考核指标和区办实事“四进双建双百”健康惠民工程,以及完成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工作奠定基础。

责任管理1+1,保障有力

区卫生计生和教育部门从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出发,一手抓技术指导,一手抓责任落实,建立了学校因病缺课和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制度,强化了校(园)长负责制,完善了联防联控责任机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真履行技术指导职能,每年定期开展中小学卫生老师专业培训和健康教育宣传,开展针对性现场指导,建立技术指导微信群,为有效预防和应对了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组织和技术保障。

信息资源1+1,成效更显著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周对学校缺课症状与疾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当前传染病疫情,撰写“市北区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周报”;根据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和舆情检索信息,每月出具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分析报告,针对学生等重点人群发布重点传染病预防温馨预警提示;撰写中小学直饮水监测报告,并提出针对性整改建议。各托幼学校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实行向教育、疾控中心“双线报告”,各学校每天将学生因病缺课及相关症状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的互通共享,为落实“预防为主”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控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服务模式1+1,群众更满意。

依托辖区医疗机构和区疾控中心的专家服务资源,借助校园健康教育课堂,开展业务技术培训“上门”服务,不断强化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培训指导力度。2018年区疾控中心讲师团计划在全区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百场健康宣讲活动,指导学校全面落实传染病防控各项制度、清洁消毒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提升教职工、学生和家长的健康防病知识水平,努力营造健康教育环境。以托幼机构防控为重点,社区防控为补充,疾控指导为支撑的“手足口病防控示范基地”建设成果不断巩固,通过试点开展 “家校联防传染病、齐抓共管保健康”活动,明确了疾控、幼儿园和家庭在保障儿童健康中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全区手足口病发病率连续四年下降,得到学校和家长的认可。

图片1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于甜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