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崔西展:让工匠精神进校园,培育核心素养

核心提示: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青岛电子学校围绕六大核心素养,在教育机制、育人模式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力图给每个学生成才的机会。

“过去我们太强调专业和技能,但毕业生仅靠在学校学习的技能是难以持续发展的,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学校的校长,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希望把优良的工匠精神引入校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崔西展说,培养学生一技之长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在知识更新与科技成果转变周期越来越短、职业更替与人才流动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里,毕业生仅靠在校学习的“技能”是难以持续发展的。“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不能把他们培养成只会干活的机器。”在崔西展看来,职业学校不仅要不断强化“一技之长”,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更要不断培植“文化底蕴”,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工匠精神是追求极致的精神,热爱劳动,精益求精。”崔西展坦言,像一些民用工业产品电饭煲、马桶盖等,消费者为何到国外疯狂购买?其实这并不是多复杂的技术,但同样的的原料,相同的生产线,中国工人却无法生产出与这些国家同等质量的产品,问题其实就出在缺乏“工匠精神”上,那种精益求精、不断创意求新的精神。为此,他建议推进工匠精神进校园,使社会各界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和认识提高起来。“职业教育要为个人谋生之准备,要为服务社会之准备,要为提升国家和整个世界的生产力之准备,工匠精神进校园不可或缺。”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青岛电子学校围绕六大核心素养,在教育机制、育人模式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力图给每个学生成才的机会。学校开创性地提出了“1+1+1”人才培养模式,即让每位学生具备一项专业技能、一项文体特长和一项兴趣爱好,优化育人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专业方面有所建树,在音体美方面又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信心大大增强。”崔西展说。 记者 李珍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丁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