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制造业创新中心崛起 青岛迎历史性机遇

3月5日,在李克强总理的《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多次谈及中国制造2025,并释放重要信号,作为北方制造业名城,已经迈向中高端制造的青岛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报告中强调:“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近日,山东省公布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试点,明确了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建设原则、基本条件和方法步骤,并确定首批14个试点单位,其中青岛4个创新中心入选。下面随笔者详尽梳理。

(李克强总理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山东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

2016年9月,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正式批复中国中车和青岛市共同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这是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推动建设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标志着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在高铁领域正式启动。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由科技部、国资委共同推动建设的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将以青岛为核心区域,充分发挥中国中车的行业引领作用,全面建设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具有“聚智、协同、转移、辐射、合作”功能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为国家高铁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中国中车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具备凝聚行业优势资源和打造全球产业竞争力的优势。青岛具有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优势,拥有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等100余家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形成了完整的高速列车及轨道交通装备相关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创新中心建设基础雄厚,优势突出,将积极探索形成政产学研用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创新运营模式。

按照建设方案,未来5年,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将重点建成3个“平台”、2个“中心”、1个“网络”和1个“基地”。即面向行业基础共性前沿技术、促进成果转化的高速列车技术与产品研发平台,科研成果产业化平台,大数据应用与服务平台;面向全球的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合作、转移与辐射中心,设施先进的国际化轨道交通装备检测认证中心;开放的、国际化、专业化协同创新资源网络;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化基地。

到2020年,基本完成青岛核心功能区的建设,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最终将创新中心打造成为高速列车行业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轨道交通区域产业聚集发展的创新高地,推动高速列车技术创新成为中国高端装备“新名片”和引领世界高速列车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山东省家电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2016年9月27日,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和指导下,由海尔集团牵头,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信通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院、清华大学、中国电信等共同倡议,正式成立了全球家电业首个智能制造创新战略联盟。

据悉,联盟将在开放、协同、创新、共赢、发展的宗旨下,围绕智能制造实现三个层面的突破引领。第一,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联合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占领智能制造标准制高点;第二,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智能制造人才教育与培训,支撑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第三,搭建产业孵化平台,通过协同创新促进合作、技术创新加速研发推广。

这一定位于打造家电业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构建全球一流资源共创共赢生态圈的联盟的成立,无疑是对互联网工业的直观诠释,是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最新探索成果,同时也是家电领域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有效范式。海尔作为联盟的牵头单位,将在联盟的建设和智能制造标准的推广上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作为最早探索智能制造转型的企业之一,早在工业4.0提出之前,海尔在生产制造方的探索就已经开始。从2011年开始,海尔便谋划建设数字化互联工厂,通过对传统生产模式的颠覆与升级,以满足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为中心,打造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配送的互联工厂体系,使整个制造过程实现高度的柔性,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目前海尔互联工厂已经完成了由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变,并将用户、研发资源、供应商和创客整合到一个共创共赢生态圈中。

具体来说,海尔互联工厂通过“智能交互制造平台”前联研发、后联用户,进而打通整个生态价值链,实现用户、产品、机器、生产线之间的实时互联。在这一过程中,用户碎片化、个性化的需求得以与智能化、透明化的制造体系实现无缝对接,并在整合全球一流资源的前提下创造用户全流程的最佳体验。

目前海尔已建成了包括5个整机和2个模块化工厂在内的7大互联工厂,能够为行业在前端生产制造环节提供先进样本支持。除此之外,海尔还投建了业内第一家工业智能研究院,对规范整个制造行业的“智造”标准起到了积极影响。而这种先进的制造模式也受到了国家和整个行业的认可。据悉,海尔凭借互联工厂模式成为唯一入选《制造强国研究》报告的家电企业,写入了《智能制造标准化案例集》,还成为行业唯一当选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成员的企业。而随着联盟的推进和发展,海尔互联工厂模式还将会继续发挥其领先的水平,加速整个行业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来临,以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模式成为了产业发展新方向,全球家电制造企业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企业更是走在了前列。此时成立家电行业首个智能制造联盟,集结优势的研发和制造资源共同协作,将促使中国制造在全球家电领域实现引领。

山东省虚拟现实创新中心

2016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市、崂山区和歌尔集团签署全面合作及共建协议,将把青岛市崂山区打造成中国“虚拟现实(VR)产业之都”。

北航青岛研究院下设北航歌尔虚拟现实研究院与北航歌尔无人系统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徐惠彬、赵沁平、王华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等北航及国内一线学者专家团队组建而成的青岛研究院借助北航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国字号实验室平台,依靠歌尔集团虚拟现实产业龙头品牌,共同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发展,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实现研发规模扩大升级,带动产业布局升级。

“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规划布局和发展思路是“一室引领、两园支撑、小镇集聚、多点协同”。支持建设赵沁平院士领衔设立的虚拟现实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分室,开展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技术、计算机网络、图形系统工具、图像信息处理、分布式系统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建设歌尔青岛科技产业园、虚拟现实产业创业园,建设集研发总部、可穿戴式计算机、智能机器人等生产、研发于一体的青岛科技产业园。依托国家通信产业园、青岛国际创新园等专业园区,对园区进行闭环式产业资源整合,在政策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打造立足青岛和山东半岛、辐射全国的虚拟现实产业创业基地。规划建设虚拟现实产业小镇。

在崂山区创智谷内,围绕芯片、硬件、应用研发、VR内容制作与运营、设计创意等领域,加快虚拟现实产业集聚,促进产城融合,形成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崂山VR小镇,打造千亿级虚拟现实产业链。构筑要素齐全的虚拟现实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中心落户崂山,设立总规模50亿元以上的虚拟现实产业基金,建设虚拟现实产业垂直领域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加速器等载体。推广虚拟现实技术在崂山区的教育、文化、旅游、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用,让VR走进生活、融入城市。

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科技园于2014年10月开工建设,园区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科技创新区),科教二路167号。园区占地15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计划投资6.4亿人民币,3-5年建成。

园区是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的科技、人才优势资源,与青岛市共建的新型科技园。园区主要围绕船舶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新材料和舰船信息化等领域,引进相关生产企业、研发机构和企业总部。园区围绕“一院一园一中心”的建设思路,建设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园、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舰船装备技术保障中心,从而实现“苗圃(研究院)-孵化器-加速器(中试产业基地)”的完整的链条式一体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目前,园区已进驻创业企业24家,注册资本超2亿元,获批黄岛区级孵化器,获青岛市孵化器资质备案。已建成产业化科技研发平台10个,引进成果转化重点方向28个,其中舱室环境工程、高速艇等5个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落地,手持订单2亿元。

校企共建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科技园,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集聚、技术集聚、产业集聚为目标,打造船舶海工配套和军民融合式发展特色的新型科技创新创业平台,逐步形成“中国船舶配套之谷”,为青岛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全球领先的海洋发展中心”做出积极贡献。

“青岛制造业创新”正迸发出蓬勃活力

几十年风雨兼程,中国已然站在全球制造中心之位,但依然面临着由大变强的重任,这也是奋进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中国,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黄海之滨,齐鲁要地,一篇旨在变革观念、创新超越的制造业突围记,正在这里悄然书写——青岛,这座承载百年制造业基因的中国名城,改革开放后哺育了一批像海尔、歌尔等全球级制造业明星企业,如今又开启了以创新引领发展的新航程。

关于青岛中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曾说:“青岛在先进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具备相当的技术、设计和生产优势。青岛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镇,应该“遵循强国战略,牢记国家责任”,发挥青岛制造优势,紧随“一带一路”战略,这是青岛高端装备制造业纵横世界的良机。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今日“青岛制造业创新”正以勇立潮头的姿态,迸发出蓬勃活力,抢占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高地,也为当今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启迪。(来源:凤凰网)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张君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