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12家轨道交通配套企业意向落户城阳 预计后年产值千亿

5月18日,68家全国以及国际轨道交通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骨干供应商齐聚城阳,开展高峰对话、共谋未来发展,12家轨道交通配套企业与动车小镇签订了落户意向书,城阳区对12家轨道交通配套企业纳税大户进行了表彰,相关负责人还向与会企业介绍了落户的有关优惠政策。

轨道交通装备输出强悍“新动能”

会议以“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轨道交通产业”为主题,聚焦城阳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提速发展,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创新共同体。

今年以来,城阳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抢抓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先机,落实青岛市“创新+三个更加”目标要求和“一三三五”工作思路,以“阳光城阳”建设为总抓手,以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被纳入《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为契机,依托全国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中国中车行业引领作用,集聚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的高端要素、资源、人才、项目,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世界高速列车科技创新高地和引领世界高速列车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火车头”,体现了在青岛市率先走在前列中再创辉煌的“城阳担当”。

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从高速轮轨列车到高速磁浮列车、从走向全国到频频“出海”,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发展史上,青岛城阳牢牢占领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制高点。作为青岛市重点培育的工业千亿级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 “排头兵”,输出着强悍的“新动能”。城阳也因此被评为全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重要的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成为青岛制造最重要的平台和载体。

举全区之力服务轨道交通产业

目前,城阳集聚了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有限、庞巴迪3家轨道交通整车制造企业以及15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生产的高速城际列车、跨坐式动车、悬挂式动车、导轨电车等系列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誉为“机车故乡、动车母港”。全国60%的高速动车组、25%的城轨地铁从这里驶出,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2017年,世界动车小镇区域内工业总产值为841亿元。其中,轨道交通产业完成产值突破700亿元大关,为青岛市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增长最快。

高铁,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首,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已经飞速发展了10余年,未来将如何提速,有着中国“高铁心脏”之称的城阳区,一直在对行业现状进行深刻剖析与反思,“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动员大会上这句话振聋发聩,会后城阳区很快发布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目标——重点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轨道交通创新高地,争当全市创新活力示范区、全省动能转换先行区、全国智能制造引领区,突出科研优势、配套优势、环境优势、政策优势,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千方百计为各个项目的落地创造有利条件。今年1月7日,高速磁浮实验中心等五个项目集中签约入驻;3月20日,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率先破土动工,拉开了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大幕。该实验室是国家发改委城市轨道交通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重点内容,将建设电磁制动系统、供电受流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等四个综合性试验平台,建成后将填补轨道交通领域试验和验证条件的空白,进一步突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试验验证技术瓶颈。

2020年列车时速600公里产值1200亿

据了解,继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后,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还将建设高速磁浮实验中心、高速磁浮试制中心、环境风洞综合实验室项目等多个项目,15名院士将带着团队和项目直接入驻。预计到2020年,曾经开出了白色“和谐号”动车、红色“复兴号”动车的城阳区,又将开出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

当此轨道交通产业面临关键发展的时期,城阳区聚集轨道交通产业行业大咖,就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方向、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打造等进行智力碰撞,呼吁各方携手努力,共建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这是落实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有力举措,对于未来全面提升中国铁路在国际上的经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创铁路走出去的新局面,发挥好中国高铁的产业优势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据介绍,到2020年,位于城阳的世界动车小镇区域内轨道交通产业链产值(收入)预计将达12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以上,产业本地配套率达50%以上;到2030年,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收入)达到2800亿元以上。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宋新华 通讯员 张晓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韩晓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