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平度一村存有"93岁"善人碑 五代人投身教育传家风

核心提示: 一座上世纪20年代的老石碑,记载的不是达官贵族,也不是高士名流,而是一位普通村民的善行义举,且历经战争动乱而近百年不毁,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动人故事呢?

这块善人碑保存完好。

晚报讯 一座上世纪20年代的老石碑,记载的不是达官贵族,也不是高士名流,而是一位普通村民的善行义举,且历经战争动乱而近百年不毁,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动人故事呢?昨日,记者来到平度李园街道明家官庄村,找到这块石碑,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块石碑保存非常完好,字迹非常清晰,为汉白玉石材,高约1.7米、宽约0.7米。石碑的正面记载:张公,名元勋,字功臣,胶东望族也,世居北官庄,幼业儒……据当地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碑文记载,上世纪20年代,北官庄村村民张元勋开办私塾,义务教授学生,“聚村中子弟,不名一钱,惟诸自上课而已。 ”张元勋去世后,其弟子感念师恩,村人赞其善举,于民国十四年(1925),“鸠工伐石,立碑通衢,以永其传”。

据介绍,碑文的撰写者为岁进士候补训导卢继昌。据该村85岁的退休教师张礼堂讲述,张元勋为其曾祖父,当时,张家以酿制烧酒为主业,家境比普通人相对好一些,因此曾祖父得以上学。清朝末年,张元勋深感教育对村中子弟的重要性,遂在自家五间房中辟出专用房间,以一己之力开办义学,让村中子弟免费读书。

“诗书继世长,忠厚传家远。受张家家风影响,张元勋后世子孙中多有从事教育事业的。 ”张礼堂说,他的爷爷张玉合受父亲影响,晚年也开办私塾。他本人也是退休教师,一辈子教书育人,子侄辈中也有多人当教师,从事教育事业,从曾祖父张元勋算起,至今已有五代人从事过教育事业。

张元勋的后世族人张京孝介绍说,过去此碑一直立在村东大路旁,历经战争和各种运动,许多石碑和老建筑毁于一旦,但唯独这座善行碑得到了村民的合力保护而留存下来,之后便将它立在张氏族人的墓地中。 “一有时间,我就会来看看这座碑,读读碑文。对于我来说,这座碑是他们村里的文化积淀。 ”明家官庄村的一位退休老教师孙宝廉说,碑立在这里,可以警示后人要牢记前辈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于传承家风家训、弘扬社会正能量也可起到一个很好的督促和激励作用。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谭晓鹏 李莎莎)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韩晓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