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青岛有座"兴国观" 曾是"全真教"的发祥地...

▲▼云山观周围留下的石刻。黄伟东 摄

远眺云山观全貌。(资料照片)

平度云山观。(资料照片)

云山古迹。

在此欣赏“云山烟波”。

云山观正门。

云山,位于平度城东25公里处,“天将雨,则云出,山以此得名”。主峰名“云峰”,面积约3.2平方公里,西临尹府水库,水天相接,山水相连,“云山烟波”由此得名。云山自古为齐鲁名山,道教圣地,这里山清水秀,古迹遍布,山之阳云山观是 “全真教”的发祥地,自古被称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日前,记者前往平度实地探访,挖掘云山鲜为人知的一些传奇故事。

云山观古称兴国观,兴建于唐时,与云台观并称平度两大千年道观。云山观盛时曾有四宫、一殿、一庵,即太清宫、上清宫、下清宫、三清宫、老子救苦殿、云峰庵,气势恢弘。每逢山会之日,人山人海,烟雾缭绕。云山观道教兴盛,自唐朝至清末民初,均有道长来此栖居修行。元代王重阳、邱处机等均在此修道,晚年的李志常与王抱玄(王重阳之孙)等在此弘扬道法,采药炼丹,修心养性达十四年。明朝即墨人胡玉让曾在此结茅庵修道。清同治年间,曾对道观进行过重修(现有碑石记载)。清末民初,道长袁京兰主持此观,修真养性。

“云山奇峰凌云、峭壁依天,山中蔷薇、迎春、仙人果、盆景松、云山翠竹等百花争艳、秋蕙披霜。 ”据当地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自建观以来,便留下了不少传奇故事,特别是王重阳、邱处机、王抱玄、李志常等著名道人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传说,邱处机携李志常等十八弟子去西域见成吉思汗时,部分弟子就是从这里被召集出发的。隋朝末年,草莽英雄程咬金,曾带义军在此安营扎寨。今横卧在山前大王桥村东的那座坚固而又古朴的石桥,俗称“大王桥”,据传就是程咬金所监造,桥旁有康熙年间所立二通石碑,记述了此桥历史。罗成洞、旗杆窝、点将台等景点都有色彩浓重的传奇故事。

除了众多的道教建筑,千百年来在云山观周围还留下了众多的石刻。云山观北侧,有兴国观、长春子、平山堂等石刻,还有蓬莱、蓬瀛、云水门、大清、寻真、玉液、云山、三峰山、披云、洞天、道山、仙人岩、吕氏到此、环翠莹云山老人王公抱玄之墓、云山老人归真记等,让云山又多了一份神秘色彩。

在众多刻石中,最著名的当属《云山老人归真记》刻石。此刻石位于云山观东北侧峭壁上,刻面高175厘米,宽158厘米,楷书14行,每行17字不等,共205字。书法类写经体,平稳方整,气象庄严,不温不火,尽脱人间尘俗气。

据云山镇相关负责人说,云山系大泽山东麓之余脉,山中有深邃的幽谷,长约千米的蔷薇澜,古迹甚多,沿有摩崖石刻20余处。此处还有青岛尹府水库、铁岭庄汉代冶铁遗址、六曲山汉墓群和新庄疃村的千年银杏树等,云山镇半山丘陵的地形,形成了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为保护好云山的历史古迹,开发云山的旅游事业,云山镇党委政府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对云山观部分古迹进行了修复,成为观光旅游、探古寻幽的首选之地。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谭晓鹏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龙叶上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