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青岛首次发布科技创新指数 近三年增幅保持20%

核心提示: 记者从青岛市科技局获悉,近日,青岛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完成《青岛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17)》并正式向社会发布。报告基于科技投入产出视角构建了由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和创新绩效4个一级指标、R&D投入强度、百万人口高等学校在校生数、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员劳动生产率等2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年为基准年,测算了2011-2016年各年度青岛科技创新指数。结果显示,青岛科技创新呈现“一个特征,四个领先,六个突出”发展新特点。

记者从青岛市科技局获悉,近日,青岛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完成《青岛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17)》并正式向社会发布。报告基于科技投入产出视角构建了由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和创新绩效4个一级指标、R&D投入强度、百万人口高等学校在校生数、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员劳动生产率等2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年为基准年,测算了2011-2016年各年度青岛科技创新指数。结果显示,青岛科技创新呈现“一个特征,四个领先,六个突出”发展新特点。 

一个特征: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初显

反映科技创新整体水平的青岛科技创新指数,2011-2016年分别为100、106、121、144、175和209,年均增长率达到15.9%,特别是近三年增速明显加快,增幅保持在20%左右,五年间指数实现翻番,显示出青岛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得到较快提升。从驱动发展成效看,2016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比2011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6.65万元/人,比全国平均水平(9.48万元/人)高75.54%,较2011年的12万元/人提高38.68%,年均增长6.8%。同期,全市单位GDP能耗由2011年的0.51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16年的0.36吨标煤/万元,降低28.9%。

四个领先:海洋科技、高速列车研发、知识产权产出、创业孵化居领先地位

(1)海洋科技领先。“十二五”以来,青岛充分发挥海洋科研优势,推动海洋科技加快发展,形成了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领先优势。作为我国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于2015年正式运行,国家深海基地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重大深海装备顺利入驻进行业务化运行创造了一流的基础条件。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相继落户我市。“第五次国家技术预测”结果显示,青岛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占全国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的比例达到44.4%,发展优势明显。

(2)高速列车研发领先。“十二五”以来,青岛展现了其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雄厚产业基础和强大创新能力。拥有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试验机构。中车四方股份参与的青藏铁路工程项目、京沪高铁工程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研制的CRH2型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6年9月,全国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获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建设。目前,城阳世界动车小镇集聚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有限、庞巴迪等轨道交通装备核心企业及120余家配套企业,产品本地配套率达40%左右,全国65%的运营动车组和25%城轨地铁车辆的从这里生产,产业集聚水平位居全国首位。

(3)知识产权产出领先。“十二五”以来,青岛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2013-2016年全市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居副省级城市前列;2016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6561件,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906件,同比增长167.3%,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2016年,青岛中院共审理知识产权案件1291件,是2011年的2倍多。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青岛分理处正式运行,获批国家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城市、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

(4)创业孵化领先。“十二五”以来,青岛加快推进千万平米科技孵化器工程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6年,全市孵化器累计竣工面积1298万平米,投入使用面积894万平米,入驻企业7200余家,50余家在孵企业在新三板、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300余家企业获高企认定。全市国家级孵化载体总数96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68家,排名第四;国家级星创天地11家,排名第一。

“六个突出”: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技术合同交易、科技金融融合、创新政策推进落实、科技服务业培育表现突出

(1)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在资源配置方面努力实现从“小投入”到“大投入”的转变,围绕创新链配置好财政科技资源,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引导社会资源向科技创新集聚。全社会R&D经费支出总额从2011年的164.3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86.37亿元,增长74.29%。企业R&D经费投入总额由2011年的128.57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46.46亿元,增长近一倍。

(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长。通过实施千万平米孵化器建设工程,出台“千帆计划”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提升。截至2016年底,全市累计认定五批千帆企业共计1898家。2016年,全市新增高企565家,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全市高企总数达到1348家,是2011年405家的3倍多。

(3)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百亿。完善技术市场功能,搭建“政府、行业、科技中介、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服务体系,建成“一厅一网一校一基金”。建立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专利技术交易中心。2016年,全市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14家,副省级城市排名由第15位提升至第5位。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数量4729项、成交额104.12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2倍和5倍。

(4)科技与金融结合日益紧密。深化科技金融服务,获批国家首批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健全以智库、孵化、专利运营、天使投资、产业育成等基金为链条的股权融资体系,建立信贷风险补偿金池,全国首创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青岛模式”。2016年,全市共组建各类基金26只,总规模达22亿元,为13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5.5亿元。科技信贷累计为348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11.4亿元信贷支持。专利权质押保险为41家企业贷款1.4亿元。

(5)创新政策推进落实成效显著。积极贯彻国家普惠性税收政策,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2016年,全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897家,是2011年的4倍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达35.92亿元,是2011年2.8倍。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26.2亿元,是2011年的2.6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额相当于年度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比例,由2011年的62.84%上升到2016年的108.53%。

(6)科技服务业发展迅速。2015年,青岛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15]24号),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向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国际化发展。2016年,全市科技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498家,增加值达到282.02亿元,同比增长17.3%,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8.1个百分点、GDP增速9.4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我市科技创新发展还存在研发投入强度增速较低、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新兴产业占比偏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优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优化创新服务生态体系、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等建议。《青岛科技创新指数报告》今后将定期发布,力争成为客观、全面反映我市科技创新发展进程的“晴雨表”。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姜玲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