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实践"不环保,不发电"发展理念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核心提示: “十二五”期间,在全国首创将超清洁排放技术引入供热用燃煤锅炉,提高大气质量。建设供热管网3000多公里、换热站950余座,新增供热面积6300多万平方米,新增居民用热户61.7万户,全市供热面积达到1.6亿多平方米。

绿意盎然的草坪上,三五成群的喜鹊正在悠闲地觅食;蔚蓝天空下,巍峨耸立的烟囱,却不见烟尘升起……这一幅人与自然、企业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亮丽风景,正是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交出的环保与效益兼顾的“范本”。在我市刚刚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该公司提出要引领低碳循环发展,发展高效清洁煤电,大幅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和使用范围,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构建安全、清洁、高效、经济的新型能源体系。

写给5年后的自己

城市的天更蓝生活更美好

5年后,我认为,随着我们深入实施“一体两翼,绿色发展”战略,在目前已拥有24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的基础上,将拓展形成采暖面积达到400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能力,供热范围将进一步覆盖青岛市区,大幅提升青岛市城市热化率的同时,还通过替代供热小锅炉,有效改善大气质量。通过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在现有排放的基础上,二氧化硫削减量每年达到5000吨,相当于栽种40万亩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效益;氮氧化物每年削减1500吨,相当于20万辆机动车排放量。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城市的天空更蓝,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史生福

讲述

“煤老大”建起绿色电厂

“我们将‘城市电厂做好环保工作’放到关乎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高度,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早已深植企业上下。”昨日,在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3号、4号机组控制中心,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史生福向记者介绍,面对氮氧化物纳入主要污染物考核的政策,在全国尚未有在役机组脱硝改造成功的案例,公司下定“第一个吃螃蟹”的决心,2012年,3号机组成为山东省首台正式投运的在役机组烟气脱硝改造项目。随后,按计划逐一对机组实施环保改造。2014年5月22日,最后一台机组脱硝改造顺利通过山东省环保厅验收。目前,脱硝系统运行稳定,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从改造前的600毫克/标准立方米,下降至80至90毫克/标准立方米,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1.1万吨,相当于36.8万辆机动车的排放量。

“‘不环保,不发电’已经成为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的绿色发展理念。我们让企业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我们对市民优质生活环境的郑重承诺。”史生福说,“考虑到企业的特殊地理位置,我们把脱硫增容改造目标调整为50毫克,对四台机组进行脱硫增容改造,增容后,系统运行效果极佳,表计‘近零’显示,总脱硫效率99%以上。”史生福表示,经过将静电除尘器改造为电袋复合除尘器,除尘效率由99.2%提升至99.95%,再经海水脱硫工艺进一步除尘,完全满足“重点地区20毫克/标准立方米”的排放要求,“不冒烟”的烟囱也成为这座“中国美丽电厂”的标志。

每年节约淡水100余万吨

作为山东电网末端的重要电源支撑点,“十二五”以来,华电青岛发电公司稳步推进脱硝、脱硫增容改造、烟囱防腐等20项环保工程,面对厂区周围日渐林立的居民小区,及时开展厂界噪声及粉尘治理,先后完成煤场、卸煤栈桥防风抑尘网建设和二期曝气风机噪声治理。把好“出口关”的同时,抓好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提升节能降耗水平。

除了煤炭的消耗与污染,火电厂的环境行为与水资源保护息息相关。针对废水治理和淡水资源节约,建设安装废水改造及综合利用工程,采用生化和反渗透处理等先进技术,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进行深度多梯次处理,具备日处理工业废水1600吨、生活污水600吨的能力,实现了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零排放和循环利用。

除了消化内部污水,还积极引入城市水处理厂中水,通过两台出水量为每小时60吨的中水回用装置,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广泛应用到脱硫转动设备、炉电辅助设备空压机的冷却,以及煤场喷淋、绿化等生产生活中,每年可节约淡水100余万吨。

变身最大热源生产基地

“如果不是及时转型,电厂就很难度过寒冬。”史生福说,公司打破惯性思维模式,创新“热电联产,二元推进”发展战略,将规划中的二期两台30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由纯凝机组调整为热电联产机组。老机组资产被成功盘活,公司也收获了供热改造带来的“第一桶金”。

随着集中供热的发展,热源缺口成为我市急需解决的问题。公司又相继对一期两台30万千瓦机组实施 “热电联产改造”,2013年,又首开国内30万千瓦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改造之先河。高背压供热改造后性能测试显示,供热期机组全部回收利用机组冷源损失,供热汽水平均热效率从改造前的55%提高到96.3%,供电煤耗139克/千瓦时,新增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机组循环热效率达到97%以上。该技术成果还荣获联合国 “全球人居环境绿色技术范例”奖。至此,华电青岛发电公司四台30万千瓦机组全部对外供热,一跃成为青岛市最大的热源生产基地,实现了由发电为主到热电联产企业的转型,在居民小区林立的城市中心,找到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出路。

规划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在我市刚刚发布的 《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在“坚持绿色发展,提高生态宜居水平”的章节中,提出要引领低碳循环发展;争创国家能源生产消费革命试点;发展高效清洁煤电,大幅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和使用范围,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构建安全、清洁、高效、经济的新型能源体系。鼓励发展新能源微电网和分布式储能系统,注重能源配售和消费领域智能化创新,加强对节能环保材料的研发应用。

“根据国家、省、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清洁能源战略,我们也作出变‘煤机’为‘燃机’的重大战略调整,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取得实质性进展。”史生福说,总体思路是以电和热为“主体”,以气电、风电为“两翼”,加快煤气互补、风火互济、风光互衬的产业新布局,形成“一体两翼、绿色发展”的新格局。“十三五”期间,公司总装机容量突破200万千瓦;热电联产供热面积突破4000万平方米;风电装机容量突破30万千瓦;分布式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0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突破1万千瓦。届时,四台现役机组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燃机投产可新增供热面积1200万平方米;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的跟踪及前期开发;大力拓展和寻求风电周边区域光伏资源。

统计

年减排二氧化硫161.7吨

昨日,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获悉,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清洁能源供热。实施蓝海新港城、八大关区域等15项清洁能源供热项目,新增清洁能源供热面积410万平方米,实现年替代标准煤4.7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61.7吨、氮氧化物84.1吨。到2020年,全市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将达到1.8亿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的57.4%,年替代标煤207万吨。以超清洁排放为引领,全面开展燃煤锅炉整治工作,完成50多台燃煤锅炉排烟系统环保改造,改造后的烟气排放比国家标准提高了30%-40%。每年减排二氧化硫5840吨,氮氧化物5880吨。

“十二五”期间,在全国首创将超清洁排放技术引入供热用燃煤锅炉,提高大气质量。建设供热管网3000多公里、换热站950余座,新增供热面积6300多万平方米,新增居民用热户61.7万户,全市供热面积达到1.6亿多平方米。其中,市内三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6500多万平米,供热用户达到78万余户,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记者 刘海龙 通讯员 宋如云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丁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