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正文

从青岛老明信片中“博古” 听城市历史研究者“论今”城市建设

博古论今,了解青岛的历史才能更好地建设青岛。5月25日,青岛日报社掌控传媒邀请到了青岛城市历史研究者、青岛大学外语学院教师朱轶杰老师,给大家讲解了青岛老明信片中的故事。

历史明信片以前属于邮集这一大门类,2019年历史明信片展览提升为竞赛展。朱老师这次带来的邮集是从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湾开始到1914年日英联军攻占青岛为止的一时间段,整个邮集分了德国对胶州湾的侵占、开埠初期的青岛、青岛城市建设、青岛完备的城市设施、中国近代史与中德关系史中的青岛城市开埠与发展历史共五部分。

微信图片_20220526095554.jpg

01

这张明信片展示的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第一海水浴场附近,曾经这里有个“会前村”,由于这里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后来这片区域被规划为专门供高官贵人居住的别墅区。

微信图片_20220526100150.jpg

02

这张明信片上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可以看到屋顶以晒干的海草为材料,用泥土和石头垒砌而成,是较为典型的胶州湾周边农、渔民家庭。

微信图片_20220526100836.jpg

03

德国总督与山东巡抚衙门之间的交往非常频繁,双方最高首长相互会见交往的情况记录。

关于老青岛更多的故事内容大家可以扫码查看直播回放。

ee4aba3161d4ab57d976c673551b265.jpg

博古论今,青岛有自己的底蕴和文化,朱老师对青岛国际化城市建设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从“小爱好”变成“大爱好”打通国际之间的联系朱老师告诉记者,“青岛是我们的家乡,通过邮集爱好延伸到城市历史研究,再提升到国际合作,我和德国朋友组织了高级别的德国高校访华团,本来想把青岛作为重要一站,建立学术、教育沟通,受疫情影响活动暂时延迟。但是去年,我们也成功组织了一场国际研讨会,专题讨论青岛老城区的保护与发展,非常成功。我认为人和人交往要有共同兴趣爱好,我们可以从小的爱好着手,发展共同圈子,撬动与外国友人之间的民间交往,让外国朋友也来青岛游玩,共同关心青岛老城区的保护和发展,让不同思维碰撞出火花,携手推进青岛国际化城市的建设。”练好内功 建设好城市基础设施

“一方面要注意硬性指标建设,如完善水质、空气质量、市容市貌、医疗保障等,提高城市生活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要重视人居环境,如通过外语标识、外语志愿服务等促进城市语言环境的国际化、提高居民外语普及率。”朱老师补充道。

青岛正加速开启推进国际城市建设的新篇章,在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征途上,需要您的关注和参与,由青岛市商务局举办的“青岛国际城市建设体验官”活动,邀您共同参与到青岛国际城市建设活动中。

“青岛国际城市微互动平台”小程序于1月1日正式上线,面向全社会展开调查,期待汇集您的意见、倾听您的呼声、凝聚您的力量,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城市建设得更加国际化、现代化。

为了感谢您对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支持,我们会从反馈后的意见库里进行评比,每位参与者将被授予“青岛国际城市建设者”勋章,优秀建议者将有机会获邀参与线下沙龙,进一步畅谈您的想法,我们还将从参与者中,择优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扫描二维码即可参与活动,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您的建议至关重要,欢迎积极参与,共同为青岛建设做出贡献。

微信图片_20211231114132.jpg

记者 陈小宁 孙瑞涵 璩骊儒

编辑 璩骊儒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