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记者跟访青岛110民警:执法记录仪见证“阳光出警”

核心提示: 身为基层民警,经常要面对各执一词的矛盾双方和当事人亲友,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地服从民警的执法,第一现场的记录取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提到“有警出警,无警巡逻”的110民警,很多人会想到他们威武的身影,会联想到手枪、警棍、手铐、催泪喷射器等俗称“八大件”的单警装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法治意识的不断提升,110民警的装备水平也在不断改善。在1月10日公安机关“110宣传日”到来之际,记者跟随青岛市公安局即墨分局经济开发区治安派出所110民警巡逻时发现,开启随身执法记录仪,已经成为了一线110民警出警时的标准动作,而民警也越来越习惯了在镜头下执法。

即墨公安分局经济开发区治安派出所民警配备的执法记录仪。 刘卓毅 摄

即墨公安分局经济开发区治安派出所民警配备的执法记录仪。 刘卓毅 摄

执法记录仪成一线民警“标配”

1月7日上午,空中下起了雨,经济开发区治安派出所110民警张广峰在警车上叮嘱两名同事,一定要注意安全驾驶,及时开启警车玻璃的除雾功能。“不管刮风下雨,110的巡逻不能间断。”张广峰告诉记者,很多人觉得下雨天大家都待在室内,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警情,其实未必:经济开发区治安派出所辖区内有即墨的新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很多人雨天不干活,喜欢窝在家里或者找个酒店喝上几杯。酒品不好的人一旦喝多了,就容易惹是生非,这样的警情,他们经常能遇到。

“我们的辖区里有三多,政府机构多,建筑工地多,城中村也多。”张广峰告诉记者,各式各样的警情他们都能遇到。9时20分许,对讲机中传来了呼叫声:文峰路东侧一家洗浴中心里,一名男子将手机落下,被人捡走,向民警求助帮忙寻找。

记者注意到,民警赶往现场时,开启了随身携带的执法记录仪。

即墨公安分局经济开发区治安派出所民警在雨天巡逻出警。 刘卓毅 摄

即墨公安分局经济开发区治安派出所民警在雨天巡逻出警。 刘卓毅 摄

拍下第一现场视频是过硬证据

“对我们民警来说,执法记录仪拍下的视频能固定证据,也可以保护民警,让我们面对质疑时更能站得住脚。”张广峰告诉记者。在洗浴中心里,民警让员工调取监控,最终锁定了拿走手机的男子。

“就连企业单位都这么注意留存录像资料,我们作为执法机关,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张广峰称,公安机关办案执法要讲究证据,而身为基层民警,经常要面对各执一词的矛盾双方和当事人亲友,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地服从民警的执法,第一现场的记录取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张广峰告诉记者,20多天前,执法记录仪曾发挥了大作用。

12月上旬的一个晚上,天井山二路一小区内,一名醉汉回家时路过小区停车场,听见一名女子下车后和同车人讲了几句话。醉汉觉得他们在骂自己,上前对方吵了起来,动手将女子推倒在地。“我们到场后要传唤他接受调查,他不但不服从,还开始指责我们。”张广峰回忆,他们采取强制措施将这名醉汉带回派出所,可醉汉的家人觉得民警的处理方式欠妥。“他们觉得向邻居道个歉,把醉汉带回去醒酒就行了。”张广峰称,他们向家属做出解释并展示了执法记录仪拍下的视频,明确告知醉汉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妨害执行公务,而且可能伤害到其他人。当晚,这起案件得到了妥善处理。

为执法规范,记录仪曾开了三个小时

12月31日中午,张广峰曾一次开启了三个小时了执法记录仪:当时有一名女子爬到13楼顶,扬言要跳楼轻生。“她当时所处的位置位于13楼顶的楼梯间顶部,那里高出楼顶两米多,我们救援时一直开着记录仪。”张广峰称,虽然公安、消防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将女子及时救下,但女子一直在激烈反抗拒不配合,直至女子被带回派出所,他才关上了执法记录仪。

现如今,群众们的法治观念都越来越强,很多人习惯掏出手机为自己取证并拍摄民警执法,甚至将视频上传到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只要我们自己执法没有问题,我们不担心被拍摄。”张广峰和其他一线110民警告诉记者,群众用视频记录下执法现场,和民警的执法记录仪视频起到了互为印证的作用:这能让群众对民警执法给出更为客观的评价,也能推进执法的公平、公正,促进社会和谐,杜绝谣言的产生。当然,有些涉及案件侦查秘密和当事人隐私、影响到正常执法勤务的拍摄,是要被及时制止的。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刘卓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