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媒体披露给领导人献花小朋友是如何挑选

核心提示: 少先队员来到外国领导人抵达的机场献鲜花,曾经是我国外交礼宾程序的固定环节。

迎接国宾的年轻笑脸

迎接国宾的年轻笑脸

1955年,毛泽东在北京南苑机场迎接胡志明主席,随同迎接的少先队员。

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仪式,欢迎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从电视直播中可以看到,除了欢迎领导人常见的三军仪仗队接受检阅环节,排成队列的小朋友也出现在画面中,他们蹦蹦跳跳地不停地喊着“欢迎”。

少年儿童迎接外国领导人来华访问,是我国外交礼仪上的一项传统。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出现在重要外事活动场合的场景,是几代中国人的记忆。

除了外事活动以外,在很多常规性的场合,也能出现小朋友的身影。本文将要告诉你的,就是除了幼儿园、学校之外,小朋友们还会在哪些地方出现,与国内外的领导人“亲密接触”。

少先队员来到外国领导人抵达的机场献鲜花,曾经是我国外交礼宾程序的固定环节。

首个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政府首脑,是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那时是1954年10月,中印两国关系的蜜月期,当时北京组织了几十万人沿街欢迎。在现在公开的影像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机场欢迎仪式上,周恩来亲自前来迎接,两个手捧鲜花的小朋友奔向中印两国领导人,在行了少先队队礼后把花束献给尼赫鲁。

献花少先队员一般是男女生一对的搭配。除此之外,一些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则体验过更高的礼宾规格。1957年4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华。根据《接待苏联伏罗希洛夫主席工作计划纲要》(初稿)记录的信息,因为伏罗希洛夫要参观少年宫,当时就组织了少年儿童4千人参加活动,并准备儿童创作向伏罗希洛夫送礼。

类似少年儿童夹道欢迎的场景,在时代的变革中逐渐减少,并在制度中消失。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改革外交礼宾制度,国宾欢迎仪式由机场(车站)移至人民大会堂举行。自1978年9月起,从首都到省市,除特殊情况外,国宾访华时不再织群众夹道欢迎。1989年1月,礼宾部门强调不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欢迎国宾活动。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