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国家任务,青岛落地!市政府发文,打造“无废城市”

青岛正掀起一场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目标是打造“无废城市”。

11月15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对市政府近日印发的《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行解读,明确了青岛建设“无废城市”的“时间表”“路线图”。

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避免望文生义。“无废城市”不是指没有固体废物产生或固体废物完全资源化利用的城市,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不仅更注重环境保护,还在于让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率更高、社会效益更好。

也正是因为其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省都将其提上议程并作出系列部署。

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在深圳等11个城市和雄安新区等5个特殊地区开展改革试点。2021年1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今年以来,“无废城市”建设驶上“快车道”:2022年4月,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十四五”时期首批“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山东省9个城市入选,青岛位列其中;2022年7月,山东省印发《山东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基本建成“无废城市集群”的目标要求。

青岛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明确支撑“无废城市”建设的任务、项目、责任清单,补齐城市治理体系和基础设施短板,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降低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产生强度,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以“无废城市”建设助力打造“六个城市”,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

1

屡获国家试点,青青之岛有基础

近年来,青岛紧紧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深入开展固体废物处置等工作。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1%,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为100%,为建设“无废城市”打下一定基础。

而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垃圾分类46个试点城市等一系列试点城市工作的推进,也让青岛的“无废城市”建设优势明显。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住建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理念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青岛绿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园

青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起步较早,截至目前,累计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2.14亿吨,节约土地约2.1万亩,减少对周边约6.4万亩土壤和地下水源的污染,创造产值230亿元。2019年以来,青岛连续三年建筑垃圾年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远超全国城市40%的平均水平,达到省内第一,全国领先水平。 

生活垃圾处置,也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题中之意。青岛全市全域于2020年6月底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处置方式已由原先传统单一的填埋处理全面革新升级到适应分类处理要求的多元化处理模式,实现了技术更先进、减量更有效、资源化率更高、环境更加友好,切实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为无废城市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做好农业固体废物的回收治理、资源化利用是发展循环农业、推动“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青岛市既是国际化大都市、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也是农业大市,大量农产品的产出,必然带来农业固体废物的产生。据统计,青岛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350万吨、畜禽粪污1000万吨、废旧农膜2.4万吨、农药包装废弃物420吨。

青岛根据不同农业固体废物的特性,坚持法制统领、分类施策、统筹推进,率先在全省以市政府令的形式发布了《青岛市农业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做法和经验在全省推广。其中,推广利用秸秆生产有机肥、青贮饲料、养殖食用菌、草编工艺等综合利用技术,实现多渠道、多方式资源化利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

这些“先发优势”,让青岛在“无废城市”建设上有了更大的底气,也让青岛在“无废城市”建设中有了自己的特色和考量。

2

八大重点任务,确保2025年取得积极进展

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是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固体废弃物综合管理改革的有力抓手,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题中之意,对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方案》从8个方面提出了30项措施63项任务,确定了60项指标体系,包括25项国家必选指标、30项可选指标和5个特色指标。

建设目标是到2025年,“无废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持续提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低、循环利用水平高、填埋处置量少、环境风险小的长效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城阳区顺德居小区通过对垃圾分类后的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实现厨余垃圾“零外运”。

为实现这个目标,《实施方案》明确细化了“无废城市”建设的“责任清单”,重点从八个方面发力。

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20家,全市建成“无废城市细胞”不少于1000个。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促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淘汰落后低效产能,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严格环境准入和项目监管。到2025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2%。

推进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到2025年,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做好分类收集处理,促进社会源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体系,城市居民小区和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均达到100%。

推广绿色低碳建筑,提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到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50%,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切实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完善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完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建设。到2025年,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

推进陆海协同共治,强化海洋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到2025年,沿海主要港口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置率达到100%。

加强四大体系建设,提升系统保障能力。健全完善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构建全方位的“无废城市”建设体系,营造创建“无废城市”的浓厚氛围。

“责任清单”已经明确,剩下的就需要全市相关部门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落到实处,系统、协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按期高质量实现既定目标。

3

激活“一盘棋”,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

在社区,垃圾分类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在医院,医疗废物日产日清已成常态;在工业园区,清洁生产让“工厂”变身“花园”;在工厂,循环经济理念让企业生产产生的工业垃圾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无废城市”建设,绝不仅仅是提升固体废弃物利用处置能力,而是关系着城市的发展方式与居民的生活方式,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其自身的逻辑。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将“无废城市”建设融入城市发展战略,系统谋划、统筹推进。

▲青岛奥帆中心零碳社区项目

在青岛的具体实践中,就是以青岛固体废物管理过程中的结构性、根源性问题为导向,坚持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末端安全处置“同频共振”,既将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贯穿于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各方面,又突出“废旧物资循环示范”“无废园区”“无废岛屿”“零碳工厂”等特色建设,力争形成一批不同领域的示范模式,努力成为精彩宜人之城的“重要窗口”。

“无废城市”建设,不仅仅涉及绿色低碳发展,也涉及到作为城市“主体”的市民的生活方式之变。这就需要深化“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加大宣传引导,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宣传进学校、进机关、进商场、进社区,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提升群众参与度、幸福感、获得感。

“无废城市”,让城市更美,生活更好。相信青岛将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不仅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将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 慕昱

责任编辑:郝媛媛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