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活 > 正文

青岛疾控中心提醒:警惕手足口病等传染病 防范野“味”中毒

信网3月31日讯 四月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是人们外出踏青、春游的好时节。但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同时麻疹、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儿童手足口病逐渐进入发病高峰,外出踏青采食野菜、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也时有发生。青岛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坚持做好个人防护,预防新冠肺炎、麻疹、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范野“味”中毒,保持身体健康,不负大好春光。

全民努力防新冠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近期我市疫情形势向好,但全球疫情仍在反弹,全国疫情点多面广,仍处高位平台阶段。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仍需大家共同努力,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同时清明假期将至,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了疫情传播风险,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增强防护意识,错峰避峰出行,做好个人防护。

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员聚集。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不聚集、保持1米线、注意咳嗽礼仪、使用公筷公勺。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尽量不要组织和参加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积极配合测温验码、健康监测、登记报备、流行病学调查等防控措施。

合理安排出行,规避风险地区。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级市的其他县(市、区)。发热病人、健康码“黄码”等人员要履行个人防护责任,主动配合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不出行。清明假期尽量选择空间开放、通风条件好的场所放松心情,主动避开热门景点或景点高峰时段,防止人员聚集扎堆。

务必报备信息,严守防疫规定。自外地入境隔离期满返青和在青集中隔离期满人员、高风险岗位、发生本土疫情的地级市和有扩散风险的毗邻地区入青返青人员要提前3天联系目的地社区(村)和单位,主动报备个人信息,按照要求做好核酸检测、医学隔离观察和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所有入青返青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没有阴性证明的应在抵达后24小时内进行1次核酸检测。

做好健康监测,及时主动就诊。每日监测个人和家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立即佩戴口罩前往附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如实告知个人旅居史、活动史和接触史。就医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去人群密集场所。

警惕多发传染病

春季是麻疹、水痘高发季节,特别容易发生在儿童和流动务工人群中。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播。麻疹临床上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水痘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麻疹、水痘没有特效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包括:

定期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湿式清扫。

加强户外锻炼;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注意个人防护。

幼托机构应加强晨午检,及时发现患儿,及时隔离并去医院诊治。

患儿污染的器具应及时清洗消毒,避免间接传播。

对儿童等易感人群可接种麻疹、水痘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预防儿童手足口病

4月份开始,手足口病发病数随着气温的升高将逐渐增多。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其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饮等物品传播。市民需要注意以下预防措施: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

早发现,早就医。及时隔离患病儿童,防止感染他人。

搞好环境卫生,对患儿的玩具、餐具、便器等做好日常性消毒。

接种EV71型手足口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尤其是减少该病的重症及死亡病例。

路边“野味”不要采

4月春意渐浓,处处春季盎然,同时各种野菜、蕈类生长旺盛,很多人踏青时会采摘野菜和野生蘑菇食用。但有毒野菜、毒蘑菇凭经验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且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食用野“味”提醒市民注意以下几点:

“不知不食”。不认识的野菜及野生蘑菇要做到不采、不卖、不食。

受污染的野菜不要吃。如公路、化工厂附近、废水边的野菜均不宜食用。

野菜不可多吃,因多数野菜性凉致寒,过量进食易造成脾寒胃虚。苦味野菜过量食用,尤易损伤脾胃。部分野菜还含有可导致过敏的物质。久放的野菜不能吃,最好是现采现吃。

食前预处理。在烹饪或凉拌之前,有必要用热水焯一下,以杀死虫卵,去除有毒有害物质。野菜本身口感苦涩,经过浸泡和过热水后,口感也会变好。

如在食用野菜、野生蘑菇后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首先要立即停止食用,并到医疗机构救治,同时保留剩余食物、有关容器等,以备核查中毒原因。(信网记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