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地铁3号线南段露真容 每个车站都有故事

地铁3号线南段12站一站一故事,试跑仨月全线才连通

不少市民已经注意到,3号线南段围挡已基本撤走,12个地铁车站出入口也已现出真容,以绿色为主调的出入口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11日,记者探访获悉,3号线南段的12个车站艺术气息浓厚,不仅“一站一故事”,也充分尊重了青岛的本土特色。自9月1日空载试运行以来,南段平均每10分钟一班车,空载试运行3个月后,全线将在年底通车。   空载试运行10分钟就有一班车  11日上午,在地铁3号线南段的人民会堂、汇泉广场、太平角公园三个车站,记者看到,车站主体施工已经全部结束,车站内装修也进入了收尾阶段,人民会堂的地面恢复已经接近尾声,汇泉广场和太平角公园的地面恢复也已结束。进入车站,运营人员已经全部就位,闸机、售票机等设备也已经全部完成安装,在车站站台上,通过电子显示屏幕可以看到,就近两班列车运行时间,记者看到每隔10分钟就有一班列车到站,车厢门虽然打开,但是站台的屏蔽门始终关闭。  

火狐截图_2016-09-11T09-42-50

“现在是全天空载试运行,从6点多的首班车发出,一直到晚上12点,每隔10分钟就发一班。”青岛市地铁集团的工作人员介绍,自9月1日开始,青岛地铁南段将进行为期3个月的空载试运行,本次南段试运行区域为清江路站至青岛站包括青岛站、人民会堂站、五四广场站等共12座车站,宁夏路开闭所1座,线路长度为12千米。通过模拟南段开通后3号线的真实运营环境,带动各设备系统、各岗位人员间的联动,预计年底实现全线贯通载客试运营。   据介绍,3号线南段试运行将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空载试运行人机磨合阶段,检查车辆、信号、通信、供电、机电等设备设施运转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查漏补缺,为后续工作做好扎实的人员、设备保障。第二阶段为空载试运行设备提升阶段,继续增加上线列车数量,开始进行动车的设备故障、事故灾害类演练。第三阶段为空载试运行全线贯通阶段,验证信号设备功能、锻炼人员操作技能、提升行车质量,提升人员操作技能。第四阶段为模拟试运营阶段,采用试运营期间时刻表组织行车,验证时刻表执行情况,确保各项行车相关指标达到试运营评审要求。   目前,运营人员已全部到位,并已进驻到各站,完成南段正线轨行区调度指挥权、车站属地管理权和行车相关设备使用权的移交。此外,通过空载试运行,可及时对供电、信号、通信、机电、车辆等各类设备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试运行期间列车安全、稳定运行。   南段12车站“一站一故事”  地铁3号线南起火车站,终点青岛北站,正线总长约25千米。设22座车站,90个出入口。车站装饰、地面建筑、公共艺术品不仅是青岛地铁的名片,也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地铁车站装修及设计要考虑文化因素,注重景观、文化的展示,做到“一线一主题,一站一故事”。青岛地铁结合青岛独特的地域文化,集聚全国最优秀的设计团队,开展3号线车站装修、地面建筑、公共艺术设计工作。联合市文广新局邀请了著名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杜大恺,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等国内公共艺术设计大师和多位青岛文史专家学者成立了青岛地铁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全过程咨询、指导青岛地铁艺术设计工作。  

1473578801461

“在出入口等地面建筑设计中,着力体现青岛特色,吻合青岛印象,将其作为青岛城市记忆或延伸的一个缩影,与周边环境、建筑物有机结合。”青岛地铁集团总工办副主任吴学锋介绍,出入口建筑既符合周边环境又独具特色,便于识别,体现了系统性、标识性、引导性;还充分体现了青岛地域文化特色,融入鲜明得城市记忆,使之成为一道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风景。选择建筑材料时充分考虑了青岛海滨城市气候特征,设计过程全面梳理青岛地铁沿线历史文化脉络,以“山、海、城、岛、湾”交融汇集的自然环境特点和近现代繁荣发展的人文背景,确定了青岛地铁全网公共艺术设计的主题和文化定位,对每条线的文化艺术设计指出了方向,提出了技术规范和实施计划,以此作为青岛地铁车站装修、艺术设计工作的指导理念。   多数车站艺术品充满“青岛味”  在人民会堂车站内,记者看到了八大关的陶瓷画、画上的青岛火车站、基督教堂等景点图案栩栩如生。在太平角公园车站,一幅《海洋乐园》的陶瓷画也别具风格,各类鱼种如在水中,恰似青岛的海底世界,在汇泉广场车站,画的是一幅《山水同城》的抽象画,抽象了青岛的山、海、地上地下,诗意地表现了在岛城行旅中的情感。据介绍,根据青岛市总体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完成了《青岛市轨道交通站点公共空间设计全网实施系统规划研究报告》,提出了“兼齐鲁文脉,融欧亚风情,开青岛通途,创海洋名城”的概念设计主题。以“传承青岛城市文脉,发扬青岛城市精神,地上地下映射互动”作为青岛地铁公共艺术创作主旨,以“海岸节拍”作为3号线公共艺术品设计主题,用兼容并蓄的东方文化和欢畅旖旎的海洋文化将各站点进行文化归类,提出了3号线艺术品创作设计意向,作品均出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火狐截图_2016-09-11T09-43-16

“出入口方案通过对欧式风格元素的抽象和提炼,采用新古典主义手法,使其更简约并适应青岛不同区域的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吴学锋介绍,3号线90个出入口除了火车站等个别是波浪式造型,其他车站的出入口基本一致。地铁艺术品设计,不仅仅具有装饰的作用,还承传了一个城市的创新精神、绽放城市的表情、影响市民的审美情绪,提升整个地铁空间的文化品位。例如青岛站的浮雕《纹脉》,创造性地使用了指纹印记的造型元素,将青岛方言文字化呈现,并组合成青岛老建筑、船等剪影式的造型,体现了青岛独特的地缘性及历史融合性,沉稳而有底蕴,巧用石材铜镶嵌工艺将青岛百年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附:青岛地铁3号线公共艺术品简介  

一、青岛北站 《海之舞》   3号线尺寸最大的艺术品,高4.5m*长36m ,出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郗教授之手。作品使用抽象的绘画语言,表现了海洋的动感和韵律,海底的风情。画面色彩清丽舒缓、优雅明快,抒情而壮美,壁画作品注重乘客在工业感的车站中视觉感官和情绪的变化。作品采用陶瓷上釉工艺,超大尺寸瓷板使得画面平整接缝少,德国数字喷釉技术,色彩稳定还原度高保证艺术效果。

二、李村站《青岛记忆1980》   浮雕作品,以青岛1980年前后几十年内,青岛地区产品为元素组成海鱼的形象,勾勒出岛城人们的生活记忆、风物人情,特殊的地域文化。鱼的造型和工业的产品形态也警醒人与海洋、自然的和谐关系。用GRC工艺,是一种德国技术的由石粉、混凝土、黏合剂和加强筋组成的新型环保材料,坚固耐用,精细可塑性强,适用于艺术品、建筑异形件等。  

三、五四广场站   浮雕作品,利用该车站圆形立柱较多的特点展开艺术创作,突破传统浮雕语言,结合和GRC新型的环保材料。以五四时期的青岛场景、人物、建筑等图像浮雕化处理再现了历史情景,艺术语言沉稳而低调,表达对五四爱国的精神的赞扬和纪念。  

四、太平角公园站《海洋乐园》   高2.55m*长22.05m,8座采光天井悬挂8组雕塑尺寸约2m高。作品表现了青岛海底世界,作品造型灵感来自青岛海域水生物并附带部分文字说明,体现了艺术品的科普教育功能,画面色调明快清丽,色面和形态微妙变化给乘客轻松舒适的感受,8个海洋生物雕塑利用了天井自然光制造了海底世界的错觉。

五、汇泉广场站《山水同城》   陶瓷壁画,高2.7m*21m,作者采用抽象的绘画语言,点、线、色面的移动变化,抽象了青岛的山、海、地上地下,诗意地表现了在岛城行旅中的情感,画面绮丽多彩,浪漫抒情。作品采用陶瓷上釉工艺,超大尺寸瓷板使得画面平整接缝少,德国数字喷釉技术,色彩稳定还原度高保证艺术效果。

六、中山公园站《青岛,行迹与发现》   运用影像多媒体与传统浮雕的作品,窗帘式的展开,多媒体影像呈现出青岛百年历史轨迹、文化风物。利用多媒体及新影像技术,呈现出多观看视角、时间推移,空间的变化,展示多维的青岛,作品注重公众与作品的互动和参与。 

七、人民会堂站 《八大关》 

陶瓷壁画作品和装饰装修融为一体,较好的利用了车站天地墙的空间,是一次车站艺术语言的突破。画面色调明快清丽,造型简洁准确,青岛建筑、沙滩、海湾、绿树等元素展现八大关自然人文风貌、彰显青岛百年历史文化、海滨风情。   八、青岛站《纹脉》   本站有中央美术学院四副铜镶嵌作品。作品创造性地使用了指纹印记的造型元素,将青岛方言文字化呈现,并组合成青岛老建筑、船等剪影式的造型。体现了青岛独特的地缘性及历史融合性,沉稳而有底蕴。巧用石材铜镶嵌工艺将青岛百年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记者 赵波 见习记者 胡忆南 通讯员 龙怡 温涵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丁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