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青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八

核心提示: 近期,农业部发布《中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报告2015》,通过要素投入与产出水平等5个一级指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31个二级指标,对2014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都市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

近期,农业部发布《中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报告2015》,通过要素投入与产出水平等5个一级指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31个二级指标,对2014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都市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八,较2013年前进7个位次;北京、上海、天津分别位居前三位。我市还是35个城市中唯一一个蔬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等人均占有量全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

成绩 农业劳动生产率全国第三

农业部对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将我市作为加工品牌带动模式的典型代表,肯定我市在港口物流、品牌土壤和消费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较为突出的加工型、外向型、品牌型等都市现代农业特点。

主要表现在发展水平方面,2014年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数为71.12,居全国第八位。在5个一级指标中,要素投入与产出、多功能农业产业发展两项指数居第五位,示范辐射带动指数居第七位,农业可持续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数居第九位。生产效率方面,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每人每年19.7万元,居全国第三位,农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七位,而且是35个城市中唯一一个蔬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等人均占有量全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

产业层次上,我市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居全国之首;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1215亿元,居全国第四位;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4个,居全国第七位。农业加工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等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功能进一步拓展。

据统计,2015年我市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0亿元以上。在市场竞争力方面,我市农产品出口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50亿美元以上,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蔬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均居全国前七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品牌17个,居全国第五名;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数量5个,居全国第十位。

对比 四个一级指标排名大提高

与2013年相比,我市大多数指标有较大进步,除多功能农业产业发展指数前进1个位次外,其他四个一级指标都前进了6-7个位次。要素投入与产出指数,2014年为65.46,由2013年的第十二位提高到第五位,前进7个位次,最高为深圳84.57,其次为北京、上海。“菜篮子”产品保障指数,2014年为62.04,由2013年第三十位提高到第二十二位,前进8个位次,最高为合肥91.82,其次为西宁、兰州。农业可持续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数,2014年为88.92,由2013年第十六位提高到第九位,前进7个位次,最高为郑州98.01,其次为武汉、天津。多功能农业产业发展指数,2014年为54.14,由2013年第六位提高到第五位,前进1个位次,最高为北京95.47,其次为上海、大连。示范辐射带动指数,2014年为58.75,由2013年第十三位提高到第七位,前进6个位次,最高为北京91.16,其次为上海、重庆。

2014年大连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居副省级城市首位。我市与大连差距进一步缩小,综合指数由2013年的8.81缩小到2014年的6.14。比大连高的一级指标为2个,比2013年增加1个,分别是要素投入与产出指数、农业可持续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数,分别高10.71和5.86;比大连高的二级指标为16个,比2013年增加5个。

打算 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为更好建设我市都市现代农业,下一步将继续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坚持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现代种业、现代渔业和智慧农业等建设,构建集农产品供给、生活休闲与生态服务功能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规划建设100万亩高产优质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绿色高效设施农业功能区,建设高端畜牧业发展区、蓝色渔业发展区。整建制创建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万人。

同时,抓好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强化源头管控,从5月1日开始,在我市全域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强化过程监管,每年完成农产品定性定量检测2500批次、快速检测20万批次,对不合格产品施行“检打联动”。强化质量追溯,重点抓好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实现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强化品牌引领,构建农业品牌支持保护体系,树立青岛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形象。

另外,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办理、抵押、担保的具体办法,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不良贷款处置试点。加快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出台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指导意见,农村承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60%以上。完成500个村(社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政经分开”试点和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退出试点。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梁超

数据

青岛都市现代农业2020年发展目标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30万吨以上■花生总产量稳定在45万吨左右■蔬菜总产量达到1100万吨左右■果品总产量达到200万吨■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2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40万吨■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到80%左右,设施蔬菜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重点区域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100%,猪、鸡、牛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5%以上■村镇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业增加值达到560亿元

(据《青岛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

链接

发展模式案例——农产品供给+休闲旅游

从去年11月开始,市民吕女士一家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吕女士在海尔云社区推送的商品信息中下订单买菜,随后小区的社区管家按时定量配送新鲜的“钱谷山”蔬菜和鸡蛋,送货上门。这是钱谷山有机农庄跟海尔云社区合作的一个侧影,按照“钱谷山”总经理张伟的说法,从日常生活的肉禽蛋奶到周末出游的路线规划,“钱谷山”想更多地渗透到普通市民的生活中,这种集生态服务、农产品供给、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使“钱谷山”成为我市“都市现代农业”的样本之一。

钱谷山有机农庄位于青岛市蓝色硅谷核心区,占地1000亩,依山傍海、山水田林俱在。顺山势一路分布有物流区、种植采摘区、休闲餐饮区等多个功能划分区域。张伟告诉记者,钱谷山农庄的规划布局尊重原有生态环境。“目前农庄有500亩果、菜茶设施和露天综合栽培区,其中有200多亩樱桃、桃子等水果,还有200多亩玉米等农作物。 ”另外,还有一栋现代玻璃温室、3000平方米蔬菜冷藏库和加工配送车间、6辆大型冷藏配送车。

“钱谷山”的农产品生产辐射到周边各个区域。张伟告诉记者,“钱谷山”直接带动订单基地5000亩,辐射带动基地10000亩,农庄示范带动效应达到30多处乡镇、300多个村庄,直接带动订单农户及合作组织3000多个,辐射带动5000多农户,户均增收30000元。

记者 王伟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韩晓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