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前坚守三尺讲台 病榻前书写“绝笔信”

“亲爱的同学们,我虽被病魔暂且击倒,却时刻祝愿高考前的你们信心十足,欢快而勇猛地冲刺;我虽暂且如一株病树,却迫切守望生龙活虎的你们在这美好的春天灿烂盛开……”这是2012年4月16日,甘肃省环县一中语文教师、09级理科一班班主任孙扬,饱蘸真情的病榻绝笔。 

在当年高考中,孙扬的学生马琳、许婧分别以甘肃省理科21、24名,庆阳市理科前两名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全班69名学生中,64名超过一本线,另外5名也过了二本线。可是,孙扬却没能和学生们分享成功的喜悦。2012年3月,孙扬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双肾功能衰竭。2012年5月20日,高考前的第17天,孙扬带着对教师职业的不舍和期待、带着对学生的思念与祝愿、带着对家人的深爱和牵挂,被病魔夺走了年仅44岁的生命。 

孙扬1992年毕业于庆阳师专 (今陇东学院)中文系,1999年从环县洪德乡山城中学调入环县一中。近二十年来,孙扬不仅凭着良心来教书,更是捧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来浇灌那些黄土高原上的幼苗。 “他更像个父亲。 ”学生杨茜说,孙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常常在不经意间流淌着,很多细微的地方,家长都想不到。天冷了他会告诉同学们加些衣服,冬天他会提醒在校外住宿的学生小心煤气中毒。 

孙扬和学生关系融洽,学生在背地里亲切地称他“老孙”。每接到一个新班,他都会利用课间、晚自习前或周末同学生单独交流。学生进步了,他比学生还高兴;学生退步了,他比学生还着急。这时的他,不像严肃的班主任,更像个和蔼的长辈或慈祥的父亲。学生把能和孙老师单独交流视为难得的机遇,尽管这样的机遇每学期都有多次。这一次次的交流,短则几分钟,往往不经意间,便是数个小时。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交流改变了许多学生的命运。孙扬还自费为学生们创办报纸《摆渡周刊》,而现在《摆渡周刊》早已成为全校文学爱好者的“缪斯女神”,成了他们走向文学殿堂的指路明灯。从教二十年来,他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把责任和奉献体现在日常点点滴滴的行动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梁超 整理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龙叶上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