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老党员昌德松在社区创办文化胡同 构筑社会教育牢固阵地

来源: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更新时间:2021-08-19 17:38  

手绘文化墙、引导讲解时政方针、检查“文化胡同”图文内容、更新“流动报刊图书服务站”报纸书籍、管理“德松文化小院”……这是89岁老党员昌德松每天的工作日常。

原为乡村教师的昌德松1993年退休后,怀着对教育事业、公益事业的热爱,没有像大多数老人一样选择享受儿孙绕膝的晚年生活,而是选择退而不休。20多年如一日,以社区为教育载体,积极创办文化庭院、社区“文化胡同”、社区书屋、“流动报刊图书服务站”,使校外社会教育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衔接,构筑起社区文化和社会教育的牢固阵地。

微信图片_20210819172130

文化胡同成宣传“阵地”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昌老就是我们社区的一宝,也是我们街道的一张闪亮名片。”提起昌德松,水集街道永兴街社区主任王守全打开了话匣子,“他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在培德育人的田园里耕耘、跋涉。”

在昌德松参与的众多公益活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他一手创办了“文化胡同”,由最早的1条120米的文化长廊,拓展到现在的6条文化胡同。“这些都是昌老师一笔一划画出来的。”王守全介绍,“文化胡同”为社区居民提供获取知识信息的文化阵地的同时,带动亲人朋友、邻居们投身公益,在社区里涵养起以德化人的浓厚氛围,掀起做好人好事的热潮。

“这还要从咱国家办奥运说起。”谈到创办文化胡同的初衷,昌德松笑道:“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时,我发现周围很多老百姓只知道这是大事,却对奥运了解很少。我就寻思利用家门口的胡同墙面宣传奥运知识,咱也为奥运出一把力。”

在征得街坊们的同意后,昌德松自掏腰包买来石灰、涂料、颜料、笔墨等,从补平墙体、刷上涂料到设计板块、查找资料,再到书写、绘画,昌德松都亲力亲为,时而踮脚仰面,时而弯腰弓背,或泼墨写意,或工笔小楷,昌德松一画就是一天。“7月天,大太阳就在头顶上,年轻人都‘扛’不了,当时已经76岁的昌老师还在胡同里对着墙面写写画画,一声不吭。”说起当时的创作经历,老伴张英记忆犹新。

终于,赶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昌德松将家门口120米长的小胡同粉刷一新,把奥运起源、奥运精神、奥运项目等知识描绘得图文并茂,引得大人孩子驻足观看流连忘返。

打造不同主题文化墙

从那以后,昌德松一发不可收,隔三岔五就重新粉刷墙面不断更新内容。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从喜迎十八大到十九大召开,再从党史学习教育到建党一百周年……每有国家大事发生时,昌德松的文化墙内容也“与时俱进”。昌德松还将本来要出租的房子改造成社区书屋,将自家藏书捐赠出来,并自费添置一批书籍供社区居民阅读。

小胡同大世界,居民足不出巷便知天下事。在昌德松的专心经营下,精彩纷呈的文化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寻常的胡同小巷也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胡同”。昌德松便是这胡同里的文化传播“使者”,也因此被邻居们称为社区里的“百事通”。

看到胡同越来越受欢迎,在街道和社区的支持下,昌德松又打造了5条不同主题的“文化胡同”,内容涉及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法德教育、关爱成长等方方面面,渐渐发展为各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在青少年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莱西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辐射带动“画”出了周边20余个社区的近千面村庄文化墙。“昌老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硬是让原本老龄化的胡同重新焕发青春,城市社区这一潭水也被激活。”莱西市水集街道宣传统战委员曹福艳评价道。

微信图片_20210819172137

引领家庭工作新风尚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一向热心公益的昌德松自然是“坐不住了”,在家门口墙绘增加了抗击疫情主题,一时间钟南山院士成为社区居民的偶像。“钟南山院士是我的榜样,他身上映现出的舍生忘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我们终身学习。”昌德松说。

用笔墨提振居民战胜疫情信心的同时,昌德松还身体力行,坚持每天为周边六个检疫点送两次热水、姜汤和防寒药物,每天一早起来烧开12壶水,妻子张英则顶风冒雪,踏着脚下湿滑的路把水送到各检疫点,一干就是五十多天,直到撤点为止。

经年累月之下,原本不理解的老伴和晚辈们也被昌德松打动,家庭全员走上公益之路。老伴张英加入昌德松组织成立的社区志愿者联盟,每有社区需要的地方就有她挺身而出的身影;女儿昌少华定期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与家庭困难学生帮扶结对,组织公益课堂予以免费辅导;正在上大学的外孙女许馨予疫情紧张期间积极投身社区志愿防疫,并“慷慨解囊”将自己的专业书籍拿出来捐赠给社区书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做公益就是传递温暖照亮自己的过程。”许馨予自豪地说。

全家都是志愿者,人人争当志愿者。社区居民口中的“好人”昌德松一家,经过层层推荐,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到文化胡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昌德松成了一名义务党史宣讲员,在胡同、到学校,向党员干部、周边群众、青少年学生讲党史故事20多次,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市民爱党爱国热情,这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我们这代人是经历过新旧社会变迁的一代人,真切地感受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才能翻身做主人,真正过上好日子。这是一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牺牲拼搏换来的。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一定要感党恩、跟党走,心中常怀感恩之情,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昌德松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投身社区投身公益,是我退休后的信念和追求。我将用我的余生去践行它,为社会作出微小的贡献。”昌德松说道。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魏康 许馨予

微信图片_2021081917215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