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倡导”统一减薪 豪门无所谓 寒门有所畏

    更新时间:2020-04-26 14:34  

在中超减薪这件事上,球星、国脚云集的上港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新华社照片

为了应对疫情下联赛停摆所带来的收入影响,全球收入最高的足球联赛英超从本周起正式启动减薪。在此背景下,中超减薪进行得怎样了呢?近日,中国足协向部分职业足球俱乐部下发了一份征集意见,当中倡导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的球员和教练员在疫情期间,统一按照“不少于30%”的比例进行减薪。可是,这份并无强制力的征集意见究竟能够对减薪工作产生多少实际影响?从目前情况来看,各方反应并不乐观。

◆◆足协建议“降三成”

9日,中国足协曾在上海以视频的方式召开了中超、中甲、中乙三级职业足球联赛筹备工作会。会上,足协和与会的俱乐部代表就减薪一事达成了共识,并在随后发布公告称会尊重国际足联关于疫情影响下处理球员合同及转会的相关指导意见,“原则上一致同意俱乐部和球员在充分协商的情况下实行全队统一标准的合理减薪。 ”

在当天的会议中,中国足协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减薪方案,只是明确了减薪周期为2020年3月1日起至新赛季联赛开赛日。按照中国足协方面的说法,他们会组织职业俱乐部、球员、教练员代表和法律专业人士一同商议制定减薪方案。考虑到球员的薪资并不相同,减薪一事不宜“一刀切”。有消息称,足协方面最开始倾向于根据球员收入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减薪比例,也就是外界所称的“阶梯式减薪”:年薪在59万元至99万元区间的球员降薪10%;年薪在100万元至299万元的球员降薪20%;年薪在300万元以上的降薪30%。

让人多少有些意外的是,在20日中国足协下发给各俱乐部的征集意见中,足协的“倡导”突然变成了“俱乐部一线球员、教练员们统一按照‘不少于30%’的比例进行减薪”。至于如何执行减薪,中国足协提出了两个方案供各俱乐部选择:一是在每月按时按照调整后的金额发放工资;二是在开赛前暂时按照俱乐部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或相关合同项下月薪的10%(以较高者为准)发放工资,开赛后至赛季结束前,将减薪周期内未发的差额部分补足。值得一提的是,俱乐部的普通职员和青训工作人员等,并未在足协此次所倡导的减薪对象范围内。

◆◆球队普遍“执行难”

《齐鲁晚报》近日在报道中,根据足协之前提到的“阶梯式减薪”和“减薪不少于30%”征集意见算了一笔账。 2019赛季,中超16家俱乐部的球员全年工资总额超过41亿元。如果所有人都按照“阶梯式减薪”的最低标准10%来计算,那么中超在“疫情期间”一个季度总共可以少发1亿多元工资。当然,中超各俱乐部里外援的薪水永远是占大头的。2019年16队高达41亿的工资中,外援的工资总和超过30亿元。如果对他们按照30%的标准减薪,16家俱乐部在“疫情期间”一个季度可以省下2.25亿元。如果全队都按照30%的统一比例减薪,中超在“疫情期间”一个季度就可以少发3亿多元的工资,这几乎相当于一家“平民”俱乐部一年的开销。

《东方体育日报》在近日的一些报道中提到,本月9日参加联赛筹备工作会的只有部分俱乐部代表,而并非所有俱乐部,当时已经有部分俱乐部对于自己“被代表”一事提出了不满。没想到,20日足协下发减薪征集意见时,又是只下发给了一部分俱乐部。一家俱乐部的代表无奈地表示,“之前的会议我们没参加,会议开成什么样我们都不知道。结果现在征集减薪意见表发给了我们,让我们提意见,我们能提什么意见? ”

据悉,到目前为止,足协对于减薪一事始终是以倡导的态度进行推进,并没有任何的强制性。部分俱乐部代表就对此表示,如果仅仅是倡导,那对减薪很难产生实质效果。 “我们能怎么谈?难道要拿着足协的‘倡导书’去跟球员谈?法律效力在哪里? ”一位俱乐部高层表示,“国际足联也没有权力强制球员减薪,没有强制性,有几个球员愿意减少自己的收入呢? ”

◆◆豪强不愿“得罪人”

从最近各地媒体的报道来看,目前大部分中超豪门俱乐部基本都选择了“按兵不动”。几家实力雄厚的俱乐部甚至压根儿就没有跟球员谈过减薪的事,俱乐部管理层也没就这件事开过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财力雄厚的俱乐部,其母公司在此次疫情中受影响较小,资金方面暂时还不存在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认为省下的这30%薪水放在母公司的“大盘子”里几乎不值得一提,此时他们宁可舍弃这点财,也不愿意为了省钱而“得罪”人。某南方豪门俱乐部高层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坦言,按照足协规定,这次减薪只限于 “疫情期间”,而且幅度只有30%,“摊到全年的话,大概只减了几个百分点。为了这点钱就要跟球员重新去谈合同,俱乐部老板根本没这心思。现在外界再怎么着急,俱乐部内部还是觉得能不动就不要动。 ”

武汉卓尔球员艾志波此前曾拿欧洲俱乐部的减薪来对比中超俱乐部。在其看来,意甲的尤文图斯、西甲的巴萨、英超的阿森纳等俱乐部虽然都已经达成了减薪协议,“但在整个欧洲足坛范围内,减薪的俱乐部只占极少一部分。因为这件事必须建立在俱乐部和球员充分沟通、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再说,欧洲联赛的电视转播分成、比赛日球票及周边产品的销售在俱乐部全年收入中占了很大比例。中超呢?这些收入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换句话说,减薪并不是中超俱乐部现在最迫切要做的事。 ”

◆◆中小球会“有忌惮”

豪门俱乐部不愿意在减薪潮中“装聋作哑”,反正他们原本也没打算在中国足球这个大环境下赚到钱。可是,他们的消极表现反倒急坏了那些迫切想要通过减薪来减轻运营压力的中小俱乐部。对于这些中小俱乐部来讲,他们原本期待的场景是:足协出台指导性意见,所有俱乐部一起减薪,大俱乐部身先士卒,自己紧随其后。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豪门俱乐部对外闭口不言减薪,有的甚至提前给自己的外援“打包票”:即使将来必须减薪,也会以房产抵换降薪额度。

联赛不开打,招商工作便举步维艰,球票销售几乎停滞,俱乐部运营呈现“零收入、纯支出”……此前,以某中超“升班马”为代表的不少中小俱乐部,都对疫情下俱乐部的运营叫苦连天。即使是在部分外援、外教由于疫情影响还没归队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需要支付给其数目可观的酬劳。可是比起亏本,这些中小俱乐部更不愿意当“出头鸟”,第一个站出来执行减薪,因为他们无法估量届时会引来球员的多少埋怨甚至是抵制。

还有一些中小俱乐部担心球队减薪可能导致的人心思动。在他们看来,队中有几名球员本来就颇受转会市场青睐,如果此时自己贸然减薪,而其他俱乐部不减薪,不排除这些球员会被“挖角”。武汉卓尔的投资人或许是迄今唯一公开表明自己不愿意在俱乐部执行减薪的人,他直言,“一旦降薪,好球员全部流失,队伍的成绩肯定会下降,到时候俱乐部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比现在更大。 ”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臧婷本版撰稿青岛晚报

/

掌上青岛

/

青网记者臧婷

APP里的

工资

去哪了?

辽足高层承认虚开工资球员将走法律程序讨薪

日前,辽足球员孙兆靓在“个人所得税”APP上查询纳税明细时,意外发现上面显示自己的工资已发,但实际上他自2019年起就一直被俱乐部欠薪。“本来打算上去看看能不能办理退税,没想到竟然发现自己去年1月到3月有大约15万元的收入。这个钱我连听都没听过,银行卡上也从来没收到过。”孙兆靓说。消息传开后,其他辽足球员也陆续在该 APP上查到了虚开工资的情况,个别球员被虚开的数额高达50万元。

球员工资被虚开一事在网上曝光后,时任辽宁宏运足球俱乐部董事长黄雁在接受采访时承认,“2019年我们全年欠薪,包括全年的工资和部分比赛奖金,这是事实。 ”根据黄雁的解释,俱乐部当时因为很有信心给大家补发工资,于是按照往年惯例进行了工资申报。没想到俱乐部后来的资金情况并没有好转,也没有想到会欠一年的薪水。

根据工商系统的消息显示,本月15日,辽足俱乐部的法人由黄雁变更为张新建。有业界人士分析,不排除辽足会走破产这条路的可能。 《足球报》在23日的报道中称,辽足球员目前已与律师签订了委托协议,希望通过走法律程序向俱乐部讨薪。黄雁对此表示,支持球员讨薪维护个人权益。宗 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