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甲揭幕 联赛规程现多处变化引入升降级附加赛

来源: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更新时间:2018-03-11 20:17  

167083

2018赛季中甲联赛已于昨天下午拉开大幕,谁冲超、谁降级的悬念将贯穿一整个赛季。在揭幕战上,升班马梅县铁汉主场0比1负于中超降级队延边富德。与中超以及过往几个赛季的中甲相比,今年中甲各队在转会期动作虽然略显平淡。然而,这并不妨碍中甲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伴随着一系列新政的推行和新军、旧部的加入,今年的中甲注定不寻常。

变化一:

降级名额从2个变为2.5个

从去年开始,足协在中乙和中丙的升降级环节中首次引入了附加赛赛制。今年,这一赛制将“升舱”为中甲和中乙升降级制度的一部分。过去几年,中甲一直实行着“升2降2”的赛制,2018赛季将改为“升2降2.5”。具体来说,2018赛季中甲全部30轮比赛结束后,排在中甲积分榜最后两名(第15名、第16名)的球队直接降级;中甲倒数第三名(第14名)将与当赛季中乙第三名进行主客场两回合的附加赛,优胜者获得下赛季中甲参赛资格。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届时参加附加赛的两支球队所在主场的天气和场地条件无法满足比赛需要,那么该附加赛将在中立场地以单场淘汰制确定最后0.5个中甲名额的归属。

降级名额的增加,无疑将令本赛季中甲保级之争变得更加残酷,防止默契球的出现。一直以来,中甲之所以受关注度不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除了两三个冲超球队、两三个保级球队之外,剩下的队伍大多踢得无欲无求。缺少了升降级的压力,他们打起默契球来难免肆无忌惮。但现在,降级名额增加了0.5个,保级军团的球队数量将比以往增加,打默契球的可能性相对就会减少了。当然,增加中甲降级名额并非只为了防止打默契球,它还与中甲扩军的大趋势有关。本赛季,中乙参赛队数量已经从24支增加到28支。根据足协的计划,2020赛季中甲将扩军至18支参赛队,2021赛季扩军至20支参赛队然后一直保持该规模,届时中甲降级名额将固定为3个。

变化二:

外援、U23新政均对标中超

2018赛季中甲外援以及U23球员的使用规则,也较以往有了新的变化。外援方面,每队报名的外籍球员最多为3名,每场比赛外籍球员最多可累计上场2/人次。U23球员方面,每队每场比赛至少要有1名U23球员首发,U23球员的实际累计上场人次不得少于本队外籍球员实际累计上场人次。另外,2018赛季中甲规程取消了 “一线队报名名单中至少包括4名U23球员”的硬性规定;在夏季转会窗口期内进行更换及补报后,至少包括4名U23球员报名的规则也被取消。足协还强调,如果俱乐部报名球员意外身亡,俱乐部可在下一个窗口期申请相应名额更换该球员。去年,北京北控的外援蒂奥特意外身亡,而该队在当赛季一直无法更换外援。足协增加的这项人性化的条款,也算是弥补了之前的漏洞。

值得一提的是,新赛季的中甲规程还对积分相同情况球队排名规则进行了调整:完全对标新赛季中超的相关细则,将俱乐部所属的U19精英梯队在本赛季相应组别青超联赛中的积分排名,作为中甲排名顺序的考量标准;在相互比赛积分、相互比赛净胜球、相互比赛进球数及所属预备队在预备队联赛中的积分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优先根据U19精英梯队的比赛排名。为了提升中甲联赛裁判执法的准确程度,新赛季每场比赛都将启用底线助理裁判(AAR)。在中超首轮全面启动VAR,但依然出现了不少争议的时候,AAR的引入会给中甲带来怎样的影响,令人期待。

变化三:

仅浙粤两省存德比之争

随着梅县铁汉在上赛季冲甲成功,2018赛季中甲赛场上同时出现了三支广东球队,分别是深圳佳兆业、梅县铁汉和梅州客家。从地理区域来看,本赛季中甲将只有浙江(绿城、毅腾)和广东会上演“德比战”。梅县铁汉虽然去年以乙级亚军的身份冲甲,但他们在冬窗转会市场上频现大手笔,接连签下了曾在中超赛场叱咤风云的外援穆里奇、阿洛伊西奥。据《转会市场》的评估,阿洛伊西奥以380万欧元领衔中甲球员身价榜,而梅县铁汉也以870万欧元占据了中甲俱乐部身价榜首位。深圳佳兆业去年高开低走,最终只获得第六名。本赛季,他们更换了一名外援,又补充了葛振、叶楚贵、向柏旭、徐洋等8名实用型内援。目前,深足以610万欧元排在中甲俱乐部身价榜第三位。

上赛季冲超失利的武汉卓尔、北京北控则是比较热门的冲超球队,前者在阵容方面铺垫已久,总身价高居中甲第二位;后者则有前国足主帅高洪波、前国脚邓卓翔的师徒档坐镇,有望扮演冲超“搅局者”的角色。在“升级版”U23新政的影响下,中甲各队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年轻球员的数量和质量。据统计,基本上每支中甲球队都囤积了10名左右的U23球员。其中,U23球员最多的是浙江毅腾,人数多达12人,浙江绿城、深圳佳兆业和石家庄永昌均有11人。U23球员最少的是升班马黑龙江FC,只有6人,辽足和大连超越各有7人。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臧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