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大项目落地!青岛西海岸董家口经济区崛起!

来源:凤凰青岛    更新时间:2017-10-09 09:19  

3年前,第9个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获批以来,西海岸新区投资活跃度、市场繁荣度、开放度不断增高,先后引进多个重量级产业项目、总投资近万亿,已成为海内外客商青睐的投资兴业热土。一批又一批高级别、大投入的项目落户西海岸,使新区发展充满活力。而作为西海岸新区发展主力之一的董家口经济区,其发展之快也引人瞩目。

董家口

董家口港区规划

项目助推港产城一体化,激发活力

董家口经济区位于青岛市西南端,西邻日照,是青岛市和西海岸新区的重点功能区,经济区远期规划面积616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284平方公里,规划为港区、临港产业区和新港城三大板块。依托深水大港促进临港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集聚带动城市建设,城市的兴起带来了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又为港口及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这便是董家口经济区根据实际探索出的“以港促产、以产带城、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发展思路。

青岛董家口经济区总体规划

在港产城一体化思路指引下,在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投产的“三集中”策略下,董家口经济区引进了大批重量级项目。6月29日,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仓储物流、木材交易、海洋生物等领域的36个总投资近701亿元的重点项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集中投产、开工、签约。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为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助力,更大大激活了董家口乃至整个新区的发展活力。

根据最新产业规划,董家口将建设国家级精品“四大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新材料基地、粮油与冷链基地、航运物流基地。事实上,近年来董家口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粮油与冷链储运加工、航运物流等产业,已经集聚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

基本形成了以港口物流、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初步构建起行业内部、产业间、区域间和公用设施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绘制出港口经济“新蓝图”。

项目总投资规模巨大

此次投产6个产业项目总投资45亿元。其中,碧水源海水淡化项目总投资6.5亿元,建设了生产能力10万立方米/日的海水淡化净水厂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采用“超滤膜(UF)+反渗透膜(RO)”双膜法工艺技术,是国内第一个自主设计研发、自主投资建设、自主管理运营的海水淡化项目,打破了国外对海水淡化核心技术的垄断。

投产的双星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总投资4.96亿元,占地169亩,建设车间13万平方米,购置落地镗床、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等设备112台(套),生产轮胎硫化机、成型机和平板硫化机,将极大促进国内轮胎加工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带动轮胎产业转型升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

开工的10个项目,总投资约86亿元。高性能环保节能型纳米补强剂项目,总投资4.4亿元,总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将形成年产各种型号高性能环保节能型纳米补强剂12万吨的产能规模。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带动就业150人。

开工建设以董家口疏港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5个,总投资约60亿元。其中疏港铁路作为董家口港区的生命线工程,线路自青连铁路董家口站北端疏解引出,经董家口南站至董家口港区内装卸作业区,长度14.6公里,右线单绕长度4.6公里,同步建设青岛方向上、下行联络线。建成后将成为连接港区与山东省经济腹地的运输大动脉。

大港口带动大产业。当天集中签约的20个产业项目,总投资高达555亿元。

引进海洋肽谷产业园及海产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项目,建设蓝高新“海上粮仓”。海洋肽谷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将建设冷冻原料鱼周转工厂、低值海洋鱼前处理厂、海洋鱼活性肽提取厂等,年可加工40万吨冷冻低值海洋原料鱼,产品为食用甘三酯型海洋鱼油、食用海洋鱼活性肽等,预计年销售收入45亿元。海产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项目总投资10亿元,年可生产高档海洋生物活性多肽、胶原蛋白、DHA等海洋生物功能制品1500吨,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借助港口优势,打造覆盖木材产业上下游的产业集群。引进总投资317.4亿元的红木交易中心、巴拿马红木物流、得源红木家具制造等木材产业项目8个,建设国际知名的集木材进口贸易、仓储物流、木材加工、生物质能源循环利用、高端家具板材制造、互联网+跨境交易平台、金融办公、产品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木材产业园。

其中,林投木材贸易与初加工产业园项目将建设生物质能源循环利用区;风鸟家具项目将凸显意大利家居设计风格,产品实现“私人定制”;红木交易中心项目将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专业木材交易中心。整个产业园将产生强劲的聚集效应,实现木材产业链闭合及产业链升级,带动就业近9000人。

结合港区战略定位,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此次签约的装备制造项目有3个,总投资39亿元。英国节能飞轮项目引进英国先进的蓄能飞轮技术,为国内汽车提供飞轮配件和技术服务;香港风电设备项目则主要从事风力发电设备及配套零部件的制造、销售、维修以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咨询;海洋生物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主要生产节能环保型空气能低温干燥设备和深水自动控制养殖网箱等,将带动我国海洋生物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

多管齐下,配套保障+从速服务

多个重量级大项目集中落地,要想保证这些项目同时顺利推进并不容易。而董家口却找出了一条路子,不仅能够让各个项目同时发展,更实现了高效率快速发展。

一般而言,落户经济区的项目因具有体量大、高新等特点,对基础设施配套的要求较高。自2009年市委、市政府决策开发董家口以来,累计完成开发面积5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资440亿元,实现了“九通一平”,更实施了道路、给排水、绿化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形成了“三纵三横”的集疏运体系。

以董家口经济区的“生命线”疏港铁路为例,疏港铁路是保障港口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正在加紧建设,整条铁路将于2018年建成通车,并与青连铁路相连,将大大提升董家口港的集疏运能力。

从速服务首先要建立四个机制,提升软实力。董家口对入驻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新签约落户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已投产项目为分类标准,把每个项目从落户到投产涉及到的所有审批事项,制定详细审批进度图,挂图推进行政审批工作。

全程化服务,培养设立项目“审批通”,按照审批权限全力做好承办、代办、协办、催办工作,坚决杜绝体外循环。建立完善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按需会商机制,开辟网上审批服务快速通道,推动项目审批便利化、快捷化。

董家口推行挂图作战,对纳入西海岸新区挂图作战的12个项目和签约引进的22个过亿元项目分别成立三大战役项目作战部,设立项目专项工作办公室,实行一个项目、一名指挥、一支队伍、一张图纸、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一线一图、挂图作战”。

统筹推进,对未设立专项工作办公室、未纳入挂图作战的项目,分区域统筹推进。定期调度,根据项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对项目推进情况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观摩,倒逼责任抓推进,促进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

同时,在服务机制方面,董家口经济区探索设立“理事会+管委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理事会秘书处工作机构,成立了企业联络服务办公室,搭建起区域决策议事平台。工委管委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到企业走访一次,各重点项目专项工作办公室负责同志每半月一次,联络员每周一次,及时了解项目推进情况和存在的困难。

各专项办公室在企业走访中收集到的一般性问题,能在现场解决的问题一律在现场解决;能自行协调解决的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不能自行解决的,梳理汇总后移交项目落实年办公室分拨督办。企业所反映问题属管委管理权限的,按三线工作法,由各分管副主任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

对企业反映的重要问题或超出管委权限的问题,提交主任办公会研究决策。理事会对重大问题或管委难以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交理事会层面研究决策。一年来,共为青岛港、青钢、双星等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10件。

要打造“港产城”三位一体的董家口,目前“港”和“产”按照规划已经初具规模,整个港区的建设具备了从建设到运营的过渡和转化。目前董家口港加快推进,一座屹立在西海岸新区土地上的综合现代绿色港城正在加速崛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