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6个学院迁青岛 预计9月师生将达七千八

    更新时间:2017-06-15 17:00  

记者昨天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了解到,继去年6个学院首批1007名新生入住即墨鳌山湾畔的青岛校区后,今年9月,6个学院和一批科研机构将整体搬迁至青岛校区办学,到时新老学子人数将达到7000人。山大青岛校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学院整体搬迁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也将担负起“引领学术前沿”“全面开放办学”“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历史责任。

青岛校区将达7000名学子

“目前,6个学院的整体搬迁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今年9月山大青岛校区将迎来众多学子。 ”昨天下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副书记郭邦礼介绍,2016年9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正式启用,1007名山大学子在这所美丽的海滨校园读书、生活。一年来,有关青岛校区的一切始终是山大人关注的焦点,德国学院、国际创新转化学院的建立,以及学生教育书院制、师资引进预聘制等,使这个最年轻的校区成为山东大学人心中数一数二的“网红”。

郭邦礼介绍,今年夏天山东大学将有6个学院和一批科研机构整体搬迁至青岛校区办学,在青岛校区生根发芽,目前一切工作都在按照计划进行。今年9月9日,除了应届毕业生外,6个学院其他的学子将搬迁至青岛校区就读,到时加上去年首批新生在内,总的学生人数将达到7000人。记者在青岛校区看到,这里依山傍海,生态环境优美,最让人称赞的是校园给人家一般的感觉。

硬件一流生活设施齐全

“下学期开学,大家应该就能体验到更加智能化的教室。这些特色教室属于公共资源,每个学院的学生都可以使用。 ”据山大青岛校区本科生院有关工作人员介绍,青岛校区的振声苑内配有不同类型的教室,包括弧形教室、107人教室、118人教室等。每个学院都有自己专属的教室。在这里,可以随时随地安心学习,一些特色教室如讨论教室等正在准备中。

另外,校区的博物馆建筑造型由“鼎”字变换而来,取“鼎承古今”之意。在博物馆幕墙设计上采用特殊定制的铜板拼接,实现竹简的造型肌理,并在其上篆刻临沂银雀山出土的 《孙子兵法》竹简文物上的原版文字。山东大学博物馆将作为山大历史文化载体,将丰富的历史传承下去。博物馆分为地上6层和地下1层,主要功能区包括展厅、古文书籍厅、实验室、藏品库房、地下车库以及公共活动区。不论是展出、科研还是会议,都能满足需求。

据介绍,青岛校区图书馆还未启用,为了满足师生需求,暂时设置了临时图书馆。临时图书馆目前共有4万册藏书,不仅拥有名目繁多、种类齐全的各类书籍,还重点考虑了现有几个学院的需求,增加了相关书籍比重。除此之外,青岛校区和济南各校区一样,提供通借通还服务。

全球招聘人才引来4名院士

山大青岛校区人事处负责人于向明介绍,除了山东大学既有的人才政策和措施,青岛校区以其优美的环境、优越的区位优势、高起点的定位等多方因素,对人才释放出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如《青岛市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办法 (试行)》、“青岛英才211计划”、“鳌山人才”计划等,逐步落实青岛市人才同城待遇,实现搬迁到青岛校区的教师队伍中符合条件的人才享受青岛市人才支持政策。各搬迁学院和科研机构的教师到青岛后,学校将做进一步的工作对接和流程设计,确保政策有效落地。

2016年10月,以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学科带头人的团队加盟山大,其中2人分别担任青岛校区新成立的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和副院长;12月,美国芝加哥大学讲席教授杨大利加盟山大,担任新成立的公共治理研究院院长。目前,青岛校区的多个科研平台正在筹划建设中。通过学科布局和平台建设,青岛校区已经引进并正在源源不断地引进大批高端人才,而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国际合作,又为建设引领性、前沿性、标志性、高水平的科创平台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

经初步统计,目前将到青岛校区全职工作的杰出人才有两院院士4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1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百千万国家级人选7人,泰山学者26人,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0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3人等。其中,大部分都是近年引进的人才。

亮点

国际化办学走出青岛样本

“青岛校区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基地。 ”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郭炅教授说,山东大学近期有一批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加盟,已经形成了浓厚的国际化氛围,与国外著名科研机构交流频繁,很多国际知名的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山大授课、访问并与学院教师展开深入合作,我相信在山东大学,我会获得更好的机会。

由环境研究院和环境学院参与承担的欧盟 “地平线2020计划”项目成功获批,项目汇集了法国、德国等七个国家的十所一流科研机构、高校和国际领先的分析仪器公司,进一步深化和提升了山东大学与欧洲著名科研机构在大气环境研究领域的师生、人才交流与合作。

新闻内存

山大回归反哺青岛

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山东大学在青岛经历了两次辉煌,老舍、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等名师也伴随着青岛这座名城,镌刻在每位山大人的记忆中。青岛也因此被山大人视为发展的福地、宝地。至今,山大与青岛的互动也是情谊绵长。青岛市对山东大学重回青岛办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和政策支持,山东大学也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依托青岛市的优势和特色,实现了自身发展与反哺青岛的结合。

作为山东大学新百年事业新起点的青岛校区在过去一年里,站在国际化的发展视角,充分发挥历史情谊、地缘优势、政策支持等条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学者、企业的纵深合作,着力打造引领学术前沿的创新性校区、全面开放办学的国际化校区、深化综合改革的示范性校区。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于正阳 周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