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召开在即 青岛定位:稳定的山东经济"龙头"

    更新时间:2017-06-11 17:00  

6月13日,中共山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2017年6月13日至17日在济南召开。届时全新的党代会工作报告将为山东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此次会议关系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刻。

山东,经济地位

6月13日,中共山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2017年6月13日至17日在济南召开。届时全新的党代会工作报告将为山东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此次会议关系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关系到山东17地市,各自发展的走势。

在大会召开之前,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目前这17地市发展的现状,譬如我们可以看到省会济南综合实力的提升、看到青岛在全省经济中的“龙头”地位、看到烟台、潍坊的稳定、看到临沂、聊城的异军突起等等。作为全国经济前三强的大省,山东肩负着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等职责,而17市的未来更是决定全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济南青岛:“双核”作用日趋明显

从2017年伊始,对山东而言就注定了它的不平凡,两座核心城市济南、青岛尤为如此。过去两年,济南在相继完成市委书记、市长的更替后,蓄势待发。而青岛也迎来了新书记与市长,并完成了各区市领导的履新,亦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山东一直以来都是主打济青协同发展这张王牌,“双核”驱动全省经济发展,这是山东的地域条件、经济状况决定的,比起湖南,湖北,四川等主打省会“单核”驱动的省份,山东的17地市整体实力都不弱,全省经济发展具备更进一步的条件。如何让“双核”威力尽显?成为山东眼下重要的课题。

先看济南与青岛的城市定位。前者是山东省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中心城市。拥有各领域资源聚集优势以及源源不断的政策红利。而后者是山东的经济“龙头”,蓝色半岛经济区核心城市,海洋经济、工业以及服务业优势明显。

济南: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拥有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省会资源聚集优势,从地方财政收入、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整体消费水平来看,济南市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位居省内第一,具有较高的人才吸引力。

教育方面,由于济南是山东的文化、教育中心,所以在教育资源聚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有国家教育部985工程、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40余所高等院校,还兴建了长清大学城和济南东部大学城这样的名校聚集区,每年培育大量人才。

财富金融方面,济南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16年底)近6年上涨104%,已经实现了对青岛的超越,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是衡量一座城市金融能力、汇聚资金能力的重要考量,换句话说,它的重要性不亚于GDP。而济南的GDP(2016年6536.12亿元)也在不断接近烟台(2016年7003亿元)。

对于如今的高铁时代,济南而言是的地位正在提升,京沪铁路、胶济铁路、邯济铁路、京沪高铁、胶济城际铁路、石济高铁(在建)、郑济高铁(在建)等重要线路皆从泉城穿过,未来是连接华东、华北和中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之一,综合实力在向青岛靠近。

 青岛:稳定的山东经济“龙头”

另一个“核心”青岛,是山东经济的“龙头”,经济发展较为平稳。GDP总量在2016年突破万亿(10011.29亿元),成为北方继京津后第三座GDP过万亿城市,凭借强劲的海洋经济和工业实力,成为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青岛地理位置绝佳,相较于在高铁、高速公路布局更为优越济南,毗邻大海的青岛拥有航运方面的优势,是中国面向东北亚的国际门户。从未来规划看,青岛的经济发展值得期待。在“八纵八横”的高铁布局中,青岛同样占据三条高速通道。

 中国高铁“八横八纵”规划2030,济南、青岛所处极佳位置

近年来,青岛海洋经济增长迅猛,2016年总量达到2515亿元,占全市GDP的四分之一,海洋运输业尤其出彩,2016全年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达到5.0036亿吨,同比增长3.3%,吞吐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稳居全球第七位。

机场方面,全面建设的胶东新机场预计2019年完工,这是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级相当的4F级国际门户型机场。此外,青岛工业实力强劲,目前正向中高端制造迈进,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逼近5千家,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则达到1.7万亿元,在同类城市中排在前三位。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政治中心影响更大,青岛则偏重于经济中心的角色,因而在功能定位上的各有分工,从最新发布的山东城市都市圈规划来看,山东省希望济南能实现快速崛起,在巩固青岛经济核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省会,从而让济南与青岛形成东西犄角之势,才能让“双核”发挥最强战力。

  山东17市:“双核”驱动 15城入全国GDP百强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GDP前100名城市中,山东17市有15个进入全国百强,数量居全国各省首位。同时也证明了山东城市整体实力不俗且均匀,这是多个省份难以具备的优势。

近年来,山东不断加大财税、金融、土地政策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带动下,2016年,全年产业结构首次实现“三二一”的转变,从而影响了GDP总量和增速。

从GDP增速来看,泰安增速最高,同比增长9.3%。而后是临沂,同比增9%;威海、菏泽的增速并列第三位,同比增8.5%。烟台位居第四位,同比增8.2%。GDP的增速彰显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这也从GDP总量上得到体现。2016年,烟台的GDP一跃而上,总量达7003亿元,相当于泰安(3630亿元)和威海(3257亿元)的GDP总量之和;发展潜力可见一斑。

从人均GDP上来看,虽然青岛GDP总量排第一,人均GDP却排到了第三位。数据显示,东营、威海由于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稳定,人均GDP分别为192009元、116321元列为第一、第二位。青岛以115958元位居第三。烟台位居第四,人均GDP为99757元。淄博由于人口总量较少,排名第五,人均GDP94827元。而济南的人均GDP则为92577元,省内排名第六。

山东过去六年经济受产能过剩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影响,全省处于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城市定位来看,17个城市中有6个资源型城市:东营、淄博、临沂、枣庄、济宁、泰安、莱芜。有7个沿海城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滨州。

烟台目前经济实力位于全国城市20强,在山东仅次于青岛。近30年以来,烟台经济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1991年即跨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行列。形成以轻纺、机械、建材、电子、冶金、医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除烟台外,临沂、聊城的发展不可不提,经济领域成绩不俗。临沂物流水平始终保持高水准。近年来沿“一带一路”建设9个“外贸商城”,累计开通10条国际国内货运班列,带动全市商贸、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自己的经济提供了持续动力。

聊城GDP(2016 年2905亿元)虽然位居山东17市排行中游,但相较资金、财政与人口省内其他城市,表现尚可。其中,农业作为其经济支柱产业,起到重要作用。聊城有中国蔬菜第一市的美誉,农业发达,城市发展较稳定。

再看菏泽(2016年2550亿元),GDP同比增长8.5%,城市发展以向东、向东南为主。以高铁片区为跳板,实现大尺度空间重构,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到2020年,菏泽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破百万人。此外,菏泽地理区位不错,因为长期的基建和交通的建设滞后,2010年后城区建设就开始逐步升级。高速公路、机场、高铁的陆续建设让这座牡丹之城具备成为交通枢纽城市的基础。

山东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石油、钢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矿产、海洋资源极为丰富。造就了东营、淄博、临沂、枣庄、济宁、泰安、莱芜这样的能源型城市。近年来整体发展走势中规中矩,其中,临沂凭借物流找了实现自我突破的方向,可以在经济转型中做到游刃有余,经济发展保证了持续的动力,其余5市则面临严峻的挑战,因不属于中心城市的卫星城市,唯有发展特殊产业,才是谋求蜕变的有效路径。

  逐梦未来,山东一项发展很关键

当下区域竞争,已经告别了此前城市间的角逐,取而代之的是城市群之间的比拼。放眼全国,目前拥有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以及成渝这6个大规模城市群。

笔者注意到,实力强劲的城市群多集中在南方,北方则是京津冀引领,还处在快速成长阶段的山东城市群,它的发展走势对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推动城市间一体化发展是城市群建设的核心任务。其中,交通如何布局成为将成为关键的一环。

山东到2020年,待此前规划的高铁项目建成后,全省高铁运营里程达到3000公里,全省17市将实现“市市通高铁”,省内各市间相互通达。山东省将基本形成以济南、青岛为中心,济南、青岛至周边城市1小时通达,济南与省内各地级市2小时通达,省内各地级市之间3小时通达的“1、2、3小时”高速铁路交通圈。届时,山东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将为全省城市的发展“保驾护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