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房产 > 正文

即墨打造五个产业高地 布局科研制造文化养生领域

核心提示: 即墨要成为支撑青岛发展的重要一极,另一方面要通过城市与产业发展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 杰 钱 卓

在区域发展版图上,即墨已成为一个焦点。作为一个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县域百强前列、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省内首个突破百亿的县级市,未来五年,即墨如何谋划自身的发展?

即墨市委书记张军说,即墨将围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争当全省区域发展排头兵、打造支撑青岛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极“一个目标”,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特色提升“三个发展策略”,以建设科研教育新兴地、先进制造聚集地、商贸物流集散地、区域文化承载地、康养休闲目的地“五个产业高地”为支撑,以打造新城、提升老城、城乡联动、组团带动、融入青岛、连接半岛“六个规划定位”为指导,推动即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向更高层次跨越提升。

奔流到海

风云历史,如画江山。即墨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建城史距今1400余年。时光的漫漫长河,以世纪为量词,永不休止地洗礼着这片厚重的土地。

即墨源于清澈的墨河,勃兴于春秋战国,繁盛于秦末汉初,在历史婉约的河道上,这艘巍峨的航船,顺流而下。早慧的即墨城,不辞风雨,奔流到海。

江山如此多娇。历史的春雨滴落在亭台楼榭上,便有了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朝代的硝烟弥漫在子经史集间,烂漫了永不凋谢的春花秋月。这1400余年的城市历史,袅袅着民间烟火,陈列着市井田园,矗立着城墙宫殿,行走着王侯将相。这1400余年,白纸黑字,是文明史册上峥嵘的书脊;这1400余年,遍地风流,是古哲先贤的壮怀激烈。

冬夏至,春秋分。秧歌像垂柳一样翠绿,大鼓像天籁一样动听。这座生于1400余年前的古城,将历史的风云裁剪为远航的白帆,沐浴现代文明曦微之光,跋山涉水,奔流到海。

贸易让历史的衣襟有了颜色,贸易也让这个古城坦白了胸襟。商海汹涌,这艘绮丽的航船,载着八千里路云和月,从沿海到内陆,从东方到西域,商业的香火从古代的夜晚照耀到了今天的黎明。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即墨——这艘叱咤风云的航船,载着丝绸和香料,载着瓷器和茶叶,载着布匹和针线,也载着电器和服装。品类繁盛,通达四海。这艘固若金汤的航船,也载着沉甸甸的东方文明轻盈地丈量着地球。

音韵如金,每片土地都珍藏着童年歌唱的每个音节。古城如斯,新城如斯。迈过历史的门槛,便可以触摸到未来的腰肢。

城市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历经岁月沧桑,而继续让愿望决定自己形态的城市;另一类是要么让愿望抹杀掉,要么将愿望抹杀掉的城市。

即墨,这座奔流到海的城市,用不朽的愿望,经纬天地。

“即墨如何更有效落实创新战略?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历任市贸促会外投委欧洲处处长,四方区政府副区长,崂山区政府副区长,青岛高科园管委主任,崂山区委常委、副区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等职务,作风稳健、勤于思考的张军,如今担负起了即墨的发展重任,丰富的岗位经历,使他养成了善于把握全局的系统思维习惯,“即墨要成为支撑青岛发展的重要一极,因为它已迎来了多种要素汇集的战略机遇期。”张军分析,从战略布局看,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加快建设,都将使即墨全方位策应国家战略,催生政策、人才、项目、资金、科技等要素快速向即墨汇集。从发展趋势看,即墨正处于全面融入青岛的快速成长期。

“即墨的发展策略是,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特色提升。”张军说,创新驱动是即墨必须牢牢把握的核心动力,把即墨发展置于全国全省和青岛市的大格局中去谋划、推进和提升。强化模式创新,探索实施更多推进组团发展、产城融合、投融资、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创新措施,使发展更有质量,机制更加成熟。

张军分析,“创新驱动”有一个衡量标准——一个地方是否能够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即墨形成的思路是,打造创新环境,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工程,持续推进企业的科技、业态、模式创新,以红领、森麒麟等企业为标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张军还反复提到了一点:培育创新人才。对即墨来说,创新引领发展的力度还不够,高端人才的聚集度也不高,下一步要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聚焦重点产业前沿领域,引进更多“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把即墨的创业创新激发到一个新的层级。

“实现从区域到产业与青岛全面的融合联动,即墨才能成为支撑青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极。”

对于在青岛统筹发展战略中不断出彩的即墨来说,坚持融合发展已成为重要方略。

“即墨未来的发展必须强化融合理念,实现区域、产城、城乡、产业等方面与青岛融合联动。”张军说,一方面要加快空间布局上的衔接,推进轨道交通7号线、11号线、16号线建设,实现与青岛主城区和新机场的快速顺畅连通;另一方面要通过城市与产业发展,实现与青岛主城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他认为,产业融合是一篇大文章,“这不仅是跨区域融合,也是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加强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这样才能迸发出活力,由此在即墨已衍生出一个现象——“小镇”已成为一个集群,通过产业融合,即墨正加快培育温泉小镇健康养生+旅游、航空小镇生产+运输+旅游、玫瑰小镇种植+加工+旅游、汽车小镇生产+市场+旅游、太阳能小镇光伏+农业+科普、童装小镇设计+展销+游乐、陆港小镇智慧物流+跨境电商+市场贸易等一批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

融合发展,无不立足于即墨山海资源、文化传承等特色优势,所以,它又是与“特色提升”这一战略相辅相成的。

张军说,在即墨新的规划定位中,融合发展的理念贯彻始终。譬如“打造新城”,主要是加快创智新区、汽车城和商贸城建设,这片新城区,是与打造创新创业示范区和“互联网+”先行区紧密结合的,将建成以创新为引领的城市发展新中心。“组团带动”是促进鳌山海洋科技新城、温泉小镇等区域组团发展,形成大的“产城融合”带动效应。“融入青岛,就是通过这种产城组团的高水平运营,与主城区构成产业对接和功能互补,实现融合发展!”张军分析。

“通过坚持产业升级来提升经济发展现代化水平,这是即墨未来发展一个根本的内驱力。”

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产业发展是一个根本的内驱力、支撑力,即墨如何通过产业优化战略提升经济发展现代化水平?

张军说,必须紧紧围绕青岛“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形成即墨与之相衔接的“五个产业高地”——打造科研教育新兴地、先进制造聚集地、商贸物流集散地、区域文化承载地、康养休闲目的地。

“科研教育新兴地,就是在青岛蓝谷引擎的强力带动下,汇聚高端研发机构与人才,形成聚合效应极速裂变的态势,”张军阐述道,要做到引领世界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加快创新科技园、海洋科技园建设,同时,还要引领蓝色经济高端发展,推动从海水淡化到无人机研发、深海勘探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突破发展…… “海洋经济有太大的推展空间,”他感慨道,譬如潜水器,还可以开发浅水的民用潜水器,使海上旅游向“海洋旅游”拓展,和海洋有关的服务业,包括滨海康复休闲,极具生长空间。

即墨作为“先进制造聚集地”,无疑要发挥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承担青岛高端汽车制造之梦,但张军告诉记者——即墨的作为不限于此,随着空客项目的落户,即墨将作为青岛通航产业的主阵地,进行航空小镇规划,完善园区配套产业链条。

“即墨有一个在全新起点上谋划布局的产业,那就是康养休闲目的地,”张军介绍道,围绕山、海、泉、滩等资源,即墨要把大健康产业做起来,构筑生命科学、健康医疗、健康养老、养生、运动休闲、健康产品等全产业链条,以形成鳌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海洋温泉养生小镇、青岛国际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经济开发区生命科技产业园等“一城一镇一区一园”健康产业布局。

对即墨来说,重要的是这“五个产业高地”能否真正释放活力、显现优势,“应坚持产业升级,突出蓝色、高端、新兴、品质方向。”张军分析道,一切都应着眼于构建一个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海洋产业为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即墨现代产业体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