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部门公布 2016年经济数据青岛跨入万亿俱乐部

    更新时间:2017-01-26 17:08  

万亿俱乐部、北方第三城……自从23日,青岛市统计部门公布2016年经济数据之后,青岛就在全国火了。

作为GDP排名前三的经济大省,此前山东从未有城市的GDP突破万亿,这一尴尬局面今年终于打破。正所谓,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入万”不仅对青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整个山东同样意义深远。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对经济新常态,青岛的这份成绩弥足珍贵。这一点,从横向的比较也能看出来。

其他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5个省会城市(成都、武汉、广州、南京、杭州),另外两个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城市深圳和异军突起的地级市苏州。

所以,有媒体评价说,“青岛去年GDP增长7.9%,成为全国第12个过万亿的城市,属于历史性突破,的确来之不易。”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青岛能取得今天的辉煌,“伏笔”其实早已埋下。而且, 毫不夸张地说,青岛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战略全域统筹 打开青岛发展空间

在青岛公布GDP数据之前,青岛的区市已经先火了一把。在全省财政收入过百亿的6个区市中,青岛占了5个。

具体来说,2016年山东全省共有124个县市区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过百亿的有6个,除了排名第三的济南市历下区外,其他5个都集中在青岛市,分别是黄岛区、崂山区、即墨市、市北区和市南区。而在2011年,全省县区中有5个地方财政收入超过40亿元,身为全省发展龙头的青岛居然尴尬地榜上无名。

仅仅6年,青岛县域经济突飞猛进,与此相对应,青岛GDP连续跨越五个千亿新台阶,最终突破万亿大关。县域强,则青岛强。

这一切都与这四个字息息相关:全域统筹。简单地说,就是青岛发展不能老是盯着主城区,要放眼全市,打造大青岛格局。

2011年,担任青岛市委书记仅一年的李群推动出台了青岛历史上首个全域发展规划,提出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城市布局。“区域统筹”四个字,第一次被放到了城市战略的高度。

对于这次规划,李群说:“过去的所谓城市规划,实际上是城区规划,这次青岛搞的是全域统筹规划,即城乡统筹、陆海统筹、空海地(包括地下)的统筹等等,我们的这轮规划要考虑未来青岛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的持续发展。”

在2012年召开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青岛的决策层再次从空间格局的重塑着手,进一步确定了青岛未来的空间布局,即“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

从此,青岛的发展突破了主城区的“藩篱”,打破城乡隔膜,黄岛、即墨、莱西等区市的潜力陆续爆发。

大项目支撑

如今说起青岛的区市,我们可以脱口而出:即墨有蓝谷、胶州有新机场、黄岛有东方影都、莱西有新能源汽车……每个区市各有千秋,都有响当当的产业支柱。

主城区输血

从2012年开始,青岛开始“腾笼换鸟”,升级改造的一批老企业纷纷扎根区市,开启了新一轮发展之路。

主城区的输血,促使县域经济规模迅速壮大。从胶州九龙以海尔空调基地为中心的千亿机电产业链的逐渐成形,到平度新河化工基地内“双桃”等老市区化工企业的搬迁集聚,一批“千亿产业集群”纷纷在县域崛起,并迅速成为新一轮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形成对青岛县域经济更强力的支撑。

财政扶持+简政放权

近年来,青岛市对区市发展的扶持力度可以说是史上最强,仅2013年,青岛市对区市专项补助为177.8亿元,比2012年增长15.6%。2012年至2015年,每年市财政支持平度、莱西、蓝色硅谷等重点区域发展的单笔转移支付,就达17亿元。

比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青岛通过行政体制改革为县域腾飞、扩权强镇创造条件。青岛最大限度赋予红岛经济区、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谷核心区立项、规划、环评、建设等24个部门17个方面的经济管理权限,涉及市直部门达24个。

在简政放权上,青岛市按照“能放则放”原则,区分市郊三区和县级四市不同层次,采取委托、授权等形式,分别下放审批事项132项和107项。

战术振兴实体经济体现“超前意识”

马上就要春节了,很多人都乘坐动车回家过年。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奔驰在全国的动车当中,超过六成是青岛制造的。

轨道交通已经成为青岛一条千亿级的产业链。像这样规模的产业链,青岛打造了10条。包括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家电、汽车、机械装备、橡胶等。

“实践一再证明,实体稳则经济稳,抓实体经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曾表示,在这一轮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青岛能够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紧盯不放,早抓、早调、早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青岛市如何早抓、早调、早转的呢?

淘汰旧动能

青岛着眼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城区环境,深入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战略,推动老城区企业环保搬迁取得重大突破,使老企业借势实现大升级。青岛的“腾龙换鸟”已累计关停搬迁企业100户。

同时,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去年前三季度全市粗钢产量下降1.4%,“两高一剩”和僵尸企业授信较年初分别下降16.6%和22.9%。

走向高端

跨入万亿俱乐部 青岛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青岛引进了一汽、空客、惠普大数据、机器人和石墨烯产业等能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端制造项目。

为了让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项目顺利落地,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曾5次赴长春。2010年底,到青岛上任不久,李群就趁着走访在青大企业总部的契机,赶赴位于长春的一汽集团。正是从这一次开始,一汽被来自青岛的真诚和热情打动,双方关系开始升温。

此外,青岛围绕“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发展深远海大型海工装备,使我国海洋平台屹立于南海;围绕“中国高铁”,大力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让“青岛高铁”奔驰于全球。

率先触网

跨入万亿俱乐部 青岛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2015年,青岛在国内率先出台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

海尔的家电众创定制模式、模块化定制生产模式,红领的服装个性化定制大规模生产模式叫响全国……赢得了先发优势的青岛互联网工业后劲可期。得益于互联网工业强劲支撑,青岛市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指数已达到74,比全省平均指数高出17个百分点。

金融活水

跨入万亿俱乐部 青岛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金融业一直是青岛的短板。十二五期间,青岛以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打造财富管理中心为目标,举全市之力点亮金融这个潜力巨大的产业,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尽最大可能发挥金融的支柱、引领作用。2016年9月26日,伦敦调研公司Z/Yen Group公布了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榜单,青岛名次大幅跃升,名列全球第46位。首次超过大连,紧跟上海、北京、深圳,位列国内金融中心城市第4位。

闪光点

有青山绿水,也有金山银山

跨入万亿俱乐部 青岛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说,既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轮青岛的发展中,青岛的环境持续改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青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转型的成功。

以青岛的母亲湾——胶州湾为例,最新的检测数据,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划定后海域面积比2010年实际岸线合围海域面积增加约25平方公里;水质状况持续向好,优良水质面积比例由2010年的46.4%上升到目前的70%;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景观品质不断提升。去年8月31日,胶州湾获批成为国家级海洋公园,这是胶州湾经过多年持续治理,获得的国家级“褒奖”。

跨入万亿俱乐部 青岛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青岛的母亲河——大沽河,经过治理已经成为青岛的生态中轴,岸美水清,成为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未来经济爆发点还在成长中

跨入万亿俱乐部 青岛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从青岛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在青岛万亿GDP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160.67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5479.61亿元,增长9.2%。 第三产业的表现更为亮眼。

众所周知,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的加大是经济发展走向健康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主要以服务型行业为主,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特点,对人力资源要求较高,纵观世界多个经济跨越发展的城市,第三产业都在其经济腾飞中起到重要作用。

从中看出,青岛经济数据相当健康,增长后劲足。青岛的经济结构也得到了中央媒体的关注,在2015年,人民日报社主管的《国家治理》周刊发布了对15个副省级城市GDP健康度的测评及排名,青岛以100分的健康度得分,排名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再从青岛经济的“大盘”来看:

跨入万亿俱乐部 青岛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微观上,无论是推进中的地铁建设、机场工程,还是即墨的汽车产业链,再到西海岸的东方影都,项目仍在推进过程中,其带动以及集聚效应尚未完全释放。

可以说,本轮青岛经济发展的大盘刚现“雏形”,未来的爆发力值得期待。

跨入万亿俱乐部 青岛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从宏观上看,西海岸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蓝谷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红岛高新区跨步发展,集中了数条千亿级新型工业产业链的“一谷两区”已经成为青岛未来经济活力增长的保障。

还有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点。近几年,青岛引进了近30所高校、科研院所,为青岛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智力”保障。

跨入万亿俱乐部 青岛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截至目前,已经引进并初步运行的高校(机构)有13所,分别是: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财富管理研究院、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青岛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研究院(校区)、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校区)、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创业园、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

此外,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中科院科教园)、同济大学青岛高等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15个国内外高校(机构)已与青岛签署了合作协议并正在推进。

发展空间打开,经济成功转型,“大盘”已现雏形,智力人才又有保障。所以说,万亿只是个开始,青岛的未来更加可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