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居全国百强县第9位 江北唯一入全国10强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更新时间:2016-09-26 07:17  

9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暨全国百强县案例报告,即墨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居全国第9位,是江北唯一进入全国前10强的城市,其他9个城市均为江浙地区。《“千年商都”即墨案例研究——乘势经济新常态,力拔江北第一县》作为两个县域发展研究案例之一进行发布。

60d819985b4319529b8001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首先对根据GDP、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目三项指标遴选的全国400强样本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年度回顾。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位的是昆山市,第2位的是江阴市,第3位的是张家港市,其余依次是常熟市、义乌市、慈溪市、诸暨市、宜兴市、即墨市和太仓市。百强县(市)前10强中,有9个是长三角地区的县(市),排名第9位的即墨市属于山东省,是进入前10强的唯一地处江北的县(市)。竞争力百强县(市)遍及20省份,浙苏鲁三省百强县(市)数目分居三甲。竞争力百强县(市)分布20省(市、区),江苏、浙江和山东分别占了百强县(市)26席、20席和20席,与其他省市相比拥有绝对数量优势,其他依次是福建6席,河北4席、河南3席、湖南3席、新疆3席、内蒙古2席、广东2席、贵州2席、天津1席、辽宁1席、吉林1席、上海1席、安徽1席、江西1席、湖北1席、四川1席、陕西1席。在所考察的27个省份中,山西、黑龙江、广西、重庆、云南、青海和宁夏等7个省份无缘百强县(市)。

即墨2016年综合竞争力排在全国第9位和山东第1位,GDP规模排在全国第11位和山东省第1位,经济增速排在全国第60位和山东省第2位。其发展经验主要有因势利导促进民营经济升级发展、适时应势通过招商引智实现跨越发展、优化环境发挥区域领先发展优势、重点突出增强支柱产业整体带动作用、创新转型着力推动产业功能提升、前瞻布局培育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勇担风险以创新精神推动体制改革、谋划高远助力勾勒大青岛城市蓝图。

研究认为,即墨的发展愿景应为“宜居宜业的蓝色田园城市”“山东半岛区域的重要节点城市”“中国探秘海洋的未来之都”,继续实施“蓝色跨越战略”,推行融入青岛增进资源互通、蓝色创新做强海洋经济、产城融合力促职住平衡、总部集聚打造商务城市、功能再塑展示特色品质、品牌培育巩固竞争地位、外引内拓实施双轮驱动、区域协同强化节点作用等战略举措,将是实现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中国海洋科技制造基地、北方最重要的商贸中心、半岛城市群一体化的示范区、青岛北部滨海休闲胜地等功能目标的根本保障,而加快青岛蓝谷等国家级重要功能区的建设,则是促使即墨发展愿景早日实现的空间战略依托。

>>家底即墨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00.89亿元

经过近几年来的跨越发展、创新突破,即墨市综合实力在去年开始跃居全省县域第一位置,进军全国百强县前列,积累形成了综合实力、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创新动力、基层基础五大发展优势。

 综合实力优势

在近几年各地普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00.89亿元,增长10.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3.05亿元,增长17.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07.66亿元,增长15.2%。在全省县域经济实力排名中,4年间上升了7个位次。

经济结构优势

坚持蓝色、高端、新兴的产业主攻方向,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94.5%,既有汽车、造船、发电装备、纺织服装、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坚实的工业基础,又有市场商贸、现代物流、旅游会展等高端服务业态,形成了以二三产业为主体,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模式优势

在发展中坚持了既符合国家政策、又符合经济内在发展规律的产城一体发展模式和政府与社会化投资相结合的投融资模式,规划建设的每一个重点组团,都实现了产业功能、生态功能、城市功能的同步规划建设、同步完善提升,形成了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新型城市形态和格局。

创新动力优势

科学把握投资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的国家政策导向,通过产城融合发展的重点组团持续拉动,引进建设一汽商用车基地、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中纺联合国际服装城等一批单体投资超过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创新性企业和先进制造产业,较好地将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创新驱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显著地改善了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为经济跨越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内源活力。

基层基础优势

始终如一地坚持既定发展思路,咬定目标不偏离,坚定信心不动摇,实事求是推动发展,努力实现了涵盖经济、社会、民生、稳定等各方面的包容性发展;坚持引导和锻炼广大党员干部胸怀大局、敢打硬战、善打胜仗,形成了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坚持深入联系服务群众,凝聚了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为推动即墨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即墨有实力向百强前列继续迈进

即墨市陆地1780平方公里、海域2517平方公里、海岸线183公里,辖7个镇、8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33个村庄,114.9万人。近年来,即墨市紧紧围绕“争当全省县域科学发展排头兵、进军全国县域百强前列、加快建设开放型现代化城市”的总体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创新突破,积累形成了系列独特发展优势,进入了乘势经济发展新常态、由快速发展向更快速发展、加快向全国县域百强前列迈进的更高发展阶段。

即墨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版权示范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市,荣获服装行业中国针织名城、中国童装名城“双名城”称号;是全国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市、全省县域科学发展试点市、全省金融创新试点市;拥有“千年商都、泉海即墨”美誉。

雄厚的产业基础、大手笔的产业规划布局、经济发展与民生的深度结合,让即墨的发展拥有持续的动力,也是我们对即墨的持续发展充满期待。

蓝谷成区域创新强力引擎

坚持蓝色引领、创新突破,全力建设中国蓝谷、海洋科技新城。中国蓝谷是青岛市着眼于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打造世界级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在即墨布局的重点发展组团,目标是建设“青岛骄傲、中国推崇、世界瞩目”的海洋科技新城。

即墨市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着眼全球吸纳优质蓝色发展要素,面向全域谋划蓝色经济布局,经过近几年的持续攻坚突破,累计引进建设各类创新创业项目260个,其中拥有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15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和山东大学等16所全国知名高校的科研院所,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300余人,承担多项世界领先的海洋科研课题,呈现出“海洋+”创新要素、“国字号”“中字头”科研项目、名牌院校、涉海涉蓝精英人才等优势要素快速聚集的发展态势,成为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创新示范区。

正是由于蓝谷创新发展这一强力“引擎”,带动即墨加快构建起了以蓝谷为引领的全域蓝色经济发展新格局,成为全国海洋科研示范区和蓝色发展先行区,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跨越提升,进入了全国百强县发展的前列位置。

产城一体激发区域活力

坚持产城一体、组团发展,以现代产业培育特色城市,以城市特色激发城市活力。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现代产业体系、特色精品城市建设“两大战略”,面向全域规划建设了省级经济开发区创智新区、即墨古城、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即墨国际商贸城、青岛国际陆港、大沽河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重点组团,每一个组团既是现代产业综合体,也是现代城市综合体,实现了发展空间上的相互呼应、城市功能上的相互补充,成为加快城市发展、推动创新创业、实现宜业宜居的重要载体和支撑。

其中,汽车产业新城,是青岛发展汽车产业的主阵地,聚集101个汽车产业重点项目,被确定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一汽商用车项目日产整车达到280辆;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60万辆,一期年产30万辆SUV和新型轿车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未来几年将带动即墨汽车产业实现年产值3000亿元,使即墨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涵盖重卡、轻卡、商用车、乘用车整车产业链的城市。

即墨国际商贸城,重点建设即墨服装市场、中纺联合国际商贸城、即墨小商品新城、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青荣城际铁路即墨北站前商圈等重点市场商贸板块,具有第五代、第六代市场特色的千亿级市场商贸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即墨古城,规划“一城、两街、十景、十三坊”整体格局,核心区所有建筑主体完工,已陆续投入运营,安置区已完成回迁安置,以古城为中心,周边顺势实施顺河、市医院、东关等片区改造,全部建成后将共同构成即墨城市中心区发展的高潮区。

省级经济开发区创智新区,是围绕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疏导老城区功能而规划的“城市发展新中心、城市中央商务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高端生态居住区”,着力打造“金融+文化+科技+资本”创新创业示范区、“互联网+”先行区和鼓励创新、创业、创意、创客“四创”基地。目前,两大公园、五大中心、市民广场、十大企业总部等18项重点公建工程主体完工,引进中科院自动化所等28个企业院所和高端服务业项目。

即墨国际陆港,立足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陆上青岛港”,主要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济铁综合物流园、华骏物流园和半岛国际汽车贸易城“三园一城”。被列为全国42处铁路物流节点之一的济铁综合物流园全面开工;保税仓库、跨境电商监管仓库、关检集中验货区、集装箱监管场站正式封关运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三个一”清关模式全面启动;天猫、京东等10余家知名跨境电商企业落户,获批山东省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使青岛成为全国首个开展海运跨境电子商务直购进口城市。

大沽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经济发展反哺民生保障

坚持民生优先、共建共享,不断强化基层基础,提升民生民意。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最终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强化基层基础、提升民生民意“双基双民”工程,围绕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困有所助、老有颐养、交通顺畅、文化惠民、精准脱贫、美丽乡村、社区服务等各个民生领域,确定大事实事,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保障水平,率先实现了全市城乡进出村道路建设一体化、公交一体化、环卫一体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一体化,确保使即墨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当好全省县域的排头兵,跨入全国百强县的前列,而且争取在方方面面都努力当好排头兵、进入前列。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坚持提升作风、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始终坚持以转变作风促进发展、以加快发展历练作风,不断提升了领导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能力水平。深入开展了“三新”活动、“五标”活动、“解放思想提境界、激情创业谋跨越”“知大局精业务”“体民情转作风”“当一天环卫保洁员、做一天交通协管员”等主题实践活动,实施了“阳光村务”“六项治理”、软弱涣散班子整治等行动,建立了一线指挥部、廉政风险防控、述廉述责评议等机制,出台和完善了30多项促进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制度,促进了作风建设的制度化、长效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