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康熙》12载 2015娱乐圈关键词:康熙停播

来源:网易    更新时间:2015-12-09 16:28  

这些年,《康熙来了》不是没有“要停播”的流言,但最终都是虚惊一场。然而,随着蔡康永说:“我要和《康熙来了》道别啦,我想做些改变……这段奇妙旅程,我会永志于心。”随着小S说:“康熙没有康永哥就不完整了!所以,亲爱的,我们就共进退啰!”随着王伟忠说:“康熙是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康熙。”谣传不再是谣传,这一次,《康熙来了》是真的要与观众告别了。

仿佛只是弹指一挥间,《康熙来了》就已经陪伴着观众走过了12年的时光,它在华语综艺圈的地位,几乎无可取代。人生有多少个12年?怀念《康熙》,或许不仅仅在怀念节目本身的那些辉煌与寥落,更多的,是在怀念那些看着《康熙》下饭的日子、那些一起看《康熙》的人。一个综艺节目能够成为一代人成长的见证,能够成为一个集体青春的参与者,其实,已经足够了。

诞生的过程:先有康与熙,后有《康熙来了》

《康熙来了》的诞生源于制作人詹仁雄与王伟忠的一个念头。那时蔡康永还没有进入娱乐圈,是一个“文化人”:可以编剧出《最后的贵族》,也可以坐在马桶上主持读书节目,在雅与俗之间自由切换。詹仁雄因为宣传新书上了蔡康永主持的电台读书节目,上完之后大赞蔡康永“提问方式认真且体贴,总想到如沐春风这四个字”,他想要挖蔡康永进入娱乐圈一起合作的想法也就此萌芽。

跳脱以往开发节目总是先设定型态的标准流程,詹仁雄抛出了“不用再管节目形态,应该先从主持人开始想”的创新想法,引起了王伟忠的兴趣,在确定蔡康永为主持人之后,因为高层想要找女星搭档,蔡康永同意并建议“小S”这个人选:“我太喜欢小S了,我希望能够找她。我看她的节目我们有俩个很像的地方,比方说叛逆的个性。”那时候的小S,在台湾娱乐圈摸爬滚打,扮丑、搞怪信手拈来,放得开、真性情是她的代名词,仿佛只要能愉悦观众,她就没什么不能做的。

尽管看起来两人完全不搭界,但其实这两个人有着共通之处,那就是都很“怪”。蔡康永顶着那只鸟向希区柯克致敬,小S则穿得性感火辣无话不谈。小S的怪是表面彰显的,蔡康永的怪则是内在更深厚的。于是,读书人蔡康永与妖女徐熙娣的奇异组合,正式成立。先定下主持人的这个节目,首先取名为《奇怪十点钟之康熙来了》,后来正式播出时改名为《康熙来了》,“康熙”二字分别取自两位男女主持人姓名的第二个字:蔡康永和徐熙娣。由于节目名字是康熙皇帝的双关语,故曾以中国古代藏宝盒的动画为每集节目的开场画面。《康熙来了》在2004年1月5日正式开播。

康熙来了第一期 

2004年1月,《康熙来了》第一期,“狂人”李敖参加节目。

然而,可能没有人想到,蔡康永与小S首次录影结束,说的第一句话竟是:“可不可以不录了?”当时没有人知道节目会做成什么样子,两位主持人也是边做节目边摸索。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当时录制节目的场地都没弄好——因为来不及,节目的布景就用仓库里的东西拼一下,康熙二人看到都傻掉了,觉得好可怕。

幸好没有真的不录。蔡康永的冷静控场与小S的活泼风趣形成了亦庄亦谐效果,节目刚一播出就成功俘获大批观众,走红12年经久不衰,甚至影响了整个华人社会流行文化。

创造的辉煌:收视高话题多 新人上位旧人维新

对于台湾本土而言,《康熙来了》所缔造的辉煌也许更多地表现在收视率上。人口才2000多万的台湾,却有将近100多个频道,有线台的综艺节目能有个0.5以上的收视率,都算是顶尖的。而《康熙来了》多年来的收视率平均都在1左右,跌破1都被认为是“面临困境”。最近几年虽然下跌,但也保持在0.8左右,是台湾少有的长寿又高收的综艺节目。2005年,蔡康永与小S拿下台湾金钟奖的综艺类最佳节目主持人

对于内地乃至整个华人圈子而言,《康熙来了》的辉煌更表现在作为流行文化的传播与象征。2004年,正是内地网络兴起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了下载日剧、美剧、韩剧观看而非死守着电视机,他们求新求变、他们眼界开阔,《康熙来了》在这个时候,给他们打开了综艺世界的大门。原来综艺节目并不是都像国内的那样正襟危坐、痛哭流涕,原来也可以这样辛辣调侃、肆无忌惮。正如有评论人所评价的:“在内地综艺节目还没崛起的时候,以网络传播的形式出现的,对于还被正统刚硬的宣教式电视节目围绕的内地青年观众来说,《康熙来了》也像是青年人望向外面世界的一面窗口,让人看到华人世界里名人的另一面,和另一种话语方式。”互联网将华人文化差异抹平,《康熙来了》适逢其时,从一开始就担当着文化交流的使命。

《康熙来了》开播之初那轮嘉宾名单,李敖、马英九、连战、罗大佑、陈文茜、蒋友柏……每个名字都掷地有声,这些看起来严肃的名字,却都在《康熙来了》里褪去了诸多琐碎生活的色彩。对着蒋友柏上下其手,与与李敖聊性能力,与连战聊内裤颜色,坐马英九大腿、剪费翔胸毛……《康熙来了》唯一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唯一禁忌就是百无禁忌。这让年轻人大呼过瘾,也让老一辈人看不懂。“毁誉参半”的口碑之下,《康熙来了》在网络传播的强大助力下成为整个华语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

“hold住姐”、陈汉典、黄国伦……通过《康熙》走红的艺人不计其数。

即便在改版之后,大牌明星减少通告艺人变多,《康熙来了》却反而成了台湾娱乐圈造星、造热点的最好方式,通过《康熙来了》红的明星不计其数。名不见经传的“hold住姐”如今已成电影咖;本来只是普通大学老师的曲家瑞如今节目接到手软;赵又廷因为小S的“青睐”红遍两岸三地;黄国伦本已落寞的演艺生涯被小S几句攻击,立刻回春;无人问津的马国贤因为一个“转台王”单元让他再重新翻红;陈汉典也因为这个节目打响了在整个华语娱乐圈的知名度。同时,《康熙来了》还催生了一大批的衍生节目,例如庹宗康、孙鹏和屈中恒在《康熙》中聊了当年念国光艺校的青春往事,结果因为收视好而开创了节目《国光帮帮忙》,主持至今;在《康熙》中聊“麻辣鲜师”的谢祖武、杜谢梅和陈德烈,不久后也主持了《麻辣同学会》节目;就连被小S调侃说成是一对的郭鑫与阿布,下了《康熙》之后也有了自己的节目《娘娘驾到》。

很多台湾娱乐圈新人们,地方名小吃、流行玩意,都抢破头要攀缘上“康熙”。他们中的很多人、很多事物,若想传播到内地,其中卖点一定就是“康熙推荐”。透过《康熙来了》,有人学会了唱国语歌,有人知道了八德路的林东芳牛肉面,国父纪念馆那边有好吃的松饼,永康街有一间要排队很久的葱抓饼、建中和北一女是台湾第一的男女子高中、台北后车站可买到很多便宜的零食、台湾大学附近有很好吃的美食地图……更不用说《康熙来了》对许纯美等社会热点话题的制造,小S“调戏”男嘉宾在两岸掀起的女性主义热潮。一些如明星来卸妆、明星的包包里装了什么等等话题经久不衰,这些都让受众进一步了解到了嘉宾褪去光环的真实,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与刺激感。

就连幕后制作人梁赫群、沈玉琳、赵正平等人,也在参与了几次《康熙》之后,因为语出惊人、有综艺效果而走到了幕前,成为正式出道的艺人。作为如今全台湾最受欢迎的通告艺人,沈玉琳一个月平均上80个节目。可只要不上康熙,微博里的留言就全是“玉琳哥,你怎么消失了?”沈玉琳对此不禁感叹:“我累得跟条狗一样,他们还说看不到我。见鬼了?没办法,内地人就只看康熙。”

历经的争议:抄袭、改版、挨罚、封棚

【代班风波】

“面瘫”的蔡康永依然坚持主持节目。

《康熙来了》的录制过程中历经了小S三次怀孕,不得不请人代班。第一次节目名称甚至改为《康熙来了之康永当家》,制作单位邀请了不同明星与蔡康永共同主持,像是大S、蔡依林、S.H.E、阿雅等人;小S第二次怀孕时,找来Selina来代班;第三次则内举不避亲,直接找了姐姐大S代班。不仅仅是怀孕,小S还曾以骑单车摔伤脸部为由,向《康熙》节目组请了1个月假。尽管小S不在,但康熙的灵魂依旧仍在。因为蔡康永还在。这么多年,蔡康永只缺席过一次(今年5月8日,由阿雅和纳豆代班主持),哪怕患上严重的面部神经失调,也就是俗称的“面瘫”,他也依然戴着面具坚持录影。

【抄袭风波】

《康熙来了》播了12年,合计3000多集的节目,也难免让制作团队有才思枯竭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闹出了“抄袭风波”。《康熙来了》被指抄袭日本综艺节目《男女纠察队》的多项单元,如“康熙调查局”多次被认为与《男女纠察队》中的“吐槽大排名”相似,内容皆有一排排列席的艺人,然后请路人或艺人等投票排名,然后名次一个个公布;另外,《男女纠察队》中有“外表选美杯”,将男谐星打扮成女装然后与男大姊和女谐星一起给外国人看外表选美,《康熙》也有类似的“看外表不同性别选美大会”,将男艺人打扮成女装,让人评选。

【被罚风波】

与内地综艺里铺天盖地的广告截然不同,台湾的广告法十分严格,规定综艺节目里不能打广告。2011年9月14日播出的《跟五月天一起热血追梦吧》单元,介绍五月天电影《追梦3DNA》拍摄过程,除出现电影海报特写镜头,还搭配台词及播放电影预告内容。甚至节目末端还由主唱阿信说明电影上映日期,于是台湾的广播电视节目广告咨询会议的多数专家学者认定节目广告化太明显,向《康熙来了》开出罚单,《康熙来了》被罚100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1万元)。

【改版风波】

节目播出之初,《康熙来了》是纯粹的清谈节目,邀请大牌艺人或话题人物来访谈。2006年起,因为大牌艺人基本都访问过了,于是开始了各种通告单元,包括“女艺人卸妆”、“以物换物”等单元;2008年开始,康熙明星比赛项目发起,如康熙歌唱比赛、康熙舞蹈大赛等等。通常会请到一些专业人士来评论打分。为已经成名的明星再次提供一个表演才艺的机会。2009年起,康熙增加“明星推荐美食”单元、“道歉大会”单元,至此,康熙来了已经不算是一个单纯的访谈节目了。

【封棚风波】

《康熙来了》向来就是以访谈内容辛辣闻名,而自从“胖达人”事件后,电视台曾以“小S因‘胖达人’事件,不希望记者提问”为由而禁止了媒体的采访录像探班,但后来“胖达人”新闻告一段落仍未开放。据了解就是因为节目上聊了太多八卦,话题辛辣,就怕有爆料艺人事后反悔想剪掉谈话内容,如果有媒体在场,肯定隔天就消息满天飞,所以索性“封棚”。不过或许数年后,小S手上那个藏满秘密的“小本子”,也有见光的一天。

幕后的故事:有一种友情叫蔡康永小S

【蔡康永&小S:不是情人,感情却比情人更坚固】

在真实的生活中,蔡康永是一个“冷”到骨子里的人,与世界保持着疏离,他不止一次表示唾弃维持虚假的人际关系,可是他却把所有的“暖”,都留给了小S。2004年小S生日的时候,他跑去参加《娱乐百分百》的情歌大赛给小S一个惊喜。蔡康永出场时小S激动地又叫又跳,还直接给他一个无尾熊抱,画面相当温馨。蔡康永坦承这辈子只做过这么一次这么肉麻的事。2009年康熙盛典演唱会上,也适逢小S生日,蔡康永当着八万观众的面,唱了一首《无以伦比的美丽》给小S,尽管全程跑调,却让小S哭得难以自持。

节目里,也经常能看到蔡康永对小S的呵护,他好不吝啬地在其他嘉宾面前夸赞小s是全世界最美的女人;小S真情流露时,他是她最好的依靠;小S牙尖嘴利地攻击时,他是她最好的后盾。小S自己也承认有时候说话刻薄,可是有蔡康永在,她就会很坦然。当小S怀孕后,蔡康永不仅经常探望她、给她解闷,还特意为她的宝宝写了文章《有一天啊,宝宝…》,其中,他说你会错过我眼中的小S,我也会错过你眼中的妈妈,让人泪崩。

最最难得的是,在小S陷入与李敖的口水战中,向来与人为善的蔡康永第一时间出来声援支持小S,明确表明了自己呵护小S的立场;因为知道黄子佼是小S的前男友,所以他从来没有关注过黄子佼的脸书与微博,就连黄子佼为小S写的乐评他都不曾去看……如此旗帜鲜明地宠爱小S,让人那么羡慕。

小S说:“康永你死了之后希望我烧什么给你?”康永说:“就烧一个纸扎的你。”——这大概抵得过世上最深情的情话。他们一同经历风雨,参与了彼此的人生,见证了彼此最美好的时光,如今又同进同退。不是情人,感情却比情人更加坚固。

【《康熙》剧组:家人般的感情】

曾与康熙工作过的幕后人员表示,蔡康永与小S对工作人员是出了名的好。她透露,“那时小S知道我怀孕,常常需要久站,所以送了一台按摩机给我。”后来小S问她还需要什么?但因为她第一次怀孕,也不知还需要什么,结果没想到小S主动送了汽车安全座椅、游戏床给她,让她省下不少花费。除此之外,小S的经纪人也主动要帮她找月子中心,甚至介绍塑身衣专员给她,每次看到她还在工作,都会问她:“怎么还不休息?你这样不累吗?”让她备感窝心。

曾在《康熙》工作1年多的幕后人员H也透露,蔡康永与小S每次收工,绝对会和大家打完招呼才离开;逢年过节时,两人会在当天最后一场录像前,把所有工作人员集合到休息室,一个一个发红包,每一个红包上面都亲笔写下工作人员的名字。不仅如此,H透露,《康熙》还有一个特别的传统,凡是要离职的员工,在最后一天工作结束后,都可以到休息室与主持人单独合照留念,而蔡康永与小S会一起感谢对方的付出,并说:“谢谢你辛苦了!”

【竞争对手:由敌变友】

在台湾,不少节目与知名主持人都曾挑战过《康熙》,其中包括吴淡如的《今晚谁当家》、曾国城的《一袋女王》和利菁的《麻辣天后宫》。吴淡如当年和谢震武搭档《今晚谁当家》跟《康熙来了》在10点档对抗多年,却从没打赢过。而曾国城原本是属于11点线的《一袋女王》也因缘际会的曾短暂调至10点线和《康熙》对打许久,但收视不如预期,不久后就把时段调回11点避战,一路至今。《康熙来了》最有名的对手是利菁所主持的《麻辣天后宫》,一样是做辛辣访谈、卸妆、谈八卦内容,与《康熙来了》的内容有所重叠,但也并未赢过。好玩的是《康熙来了》也并未与这些竞争对手交恶,吴淡如、曾国城、利菁都多次上过《康熙来了》,和小S在节目中唇枪舌战,画面精彩,还博得不错的收视成绩。

无奈的告别:没钱没人连尺度和创意也输

2015年10月15日,在蔡康永发布退出康熙的微博之后,小S也表达了共同进退的意愿,《康熙来了》停播已成事实。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观众,连艺人都表达了不舍之情。姚晨:“多么希望你明天说,这只是你和大家开的一个玩笑。”苏有朋:“不舍!但依旧期待康永哥带给我们的下个惊喜。”贾玲:“我曾经想过等我很红很红了就可以参加康熙来了……”阿信:“康熙來了,康熙走了。谢谢你们。”沈凌:“电视人都明白一个坚持了十多年的节目需要付出多少坚持、努力,尤其在这样一个选择越来越多样性的年代。停一停是为了走更远,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康熙。”

对于看着《康熙来了》长大的一代观众,则有更多的依恋之情:“《康熙来了》是从高中一直坚持到现在还在观看的一档综艺节目,陪伴了我无数无聊、开心不开心的时光,不敢想象以后竟然没有续集了。”“以后累了,想放松的时候再也没有康跟熙共同的陪伴了。骤然再见,真心不舍,一个轮回的终结。”

《康熙》十周年庆典预算也只有100万新台币。

对于观众来说,不舍与难过是对《康熙来了》的唯一情绪,但细细探究它结束的原因,也不过是台湾综艺正式落幕的一面旗帜罢了。尽管《康熙来了》红到发紫,可它的制作预算一直不高,每集只有50万台币(约合人民币10万元),与《我是歌手》等节目差距高达百倍。这50万台币需要支付陈汉典酬劳、摄影棚租赁费、布景费、道具费、音效费、梳化费等一系列成本。康熙平均每集邀请艺人的成本不能超过5万台币,已是全台湾最高价。2014年《康熙来了》十周年庆典,也只有仅仅100万台币的预算,庆典上艺人的加盟还都是友情免费参与的。钱少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人手少。康熙制作团队常年保持在10人左右,不及《中国好声音》一位副导演手下分管的导演组人数。这些人要完成想主题、邀请艺人、采访、撰写故事脚本、制作道具、现场拍摄、后期制作、传送录像带等所有制作任务,所有人都身兼数职。台湾法律不允许节目冠名厂商的产品出现在节目当中,也不允许以产品名称冠名节目。内地观众在爱奇艺上看到的《康熙来了》开场前以字幕走马灯形式播出的旺旺食品广告,在台湾只能换成蔡康永的书评。蔡康永在内地7天7个小时的主持,出场费高达税后800万,反观他在康熙每集2.5万的出场费,真心只是“友情价”。

曾经有人感叹“台湾综艺领先内地20年”,但这样的局势似乎也在一夜之间逆转了,内地综艺节目开始发力,不惜重金引进欧美版权,高价聘请一流明星与制作团队,制作出“现象级”节目吸引观众。反观台湾本土,仅有两千三百万人口,却有上百个电视频道每周都要播出上百个综艺节目,制作水平的下降和收视群体的分化,使得台湾本土综艺节目的江湖日下。从艺人到制作团队,都纷纷出走寻找生存空间。而台湾综艺人更为焦虑的是,不仅《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这样的大资本大制作让他们难以项其背,就连一向引以为傲的节目尺度与宽松创意,也被以《奇葩说》为代表的内地网络综艺所抄截。曾经引一时风气之先,风靡华人世界的台湾综艺节目整体已陷入了“小打小闹、维持经营”的低潮。在这种情况下,《康熙来了》的停播仿佛雪上加霜,直接宣告了台湾综艺时代的终结。

小结:相伴一场,人来人往,只是日常

一个节目在最辉煌的时候结束,比走到谷底再落幕来得更漂亮。一个时代结束了,或许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也许蔡康永会开拍他的电影,也许小S会来内地主持节目,也许康熙会在内地以另一种形式重生。或许正如蔡康永说的,相伴一场,人来人往,只是日常。坦然接受就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