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城市报刊亭是一块文化试金石

你现在看到的是报刊亭,以后出现在面前的,可能是城市新型阅读空间。目前北京全市有报刊亭1186处,其中306处经营范围含有销售食品,属于合法经营。据报道,北京市城市管委会同市商务委已起草《关于规范提升邮政报刊亭的工作方案》,提请市政府审议。方案提出了规范提升报刊亭的一揽子任务措施,报刊亭将被打造成精致的城市家具、新型的阅读空间和便捷的服务载体。(11月4日《北京青年报》)

一段时间以来,城市报刊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很多城市报刊亭的命运都曾引起过广泛讨论。对于一些城市报刊亭的一拆了之,人们之所以动了感情,不仅是怀旧,因为那对应着一段难忘时光,同时还是一种期待,因为报刊亭应该有更好的发展。

随着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到来,报刊亭被视为一种落后的阅读载体,遭到了一些人轻视。不可否认,报刊亭遇到了新挑战,而从城市设置报刊亭的初心当中,我们应当能够受到很大的启发。资料显示,北京报刊亭工程曾3次列入政府为市民办的60件实事。1999年,北京市政管委会《关于北京市书报亭建设有关问题协调的会议纪要》指出:“书报亭要设置在重要、繁华的街道和地区的较显著位置,以展示首都形象,切实发挥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可见城市报刊亭不仅仅是卖几张报纸、几份杂志的窗口,而是舆论宣传的一个阵地。

报刊亭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有人讲,现代人走得太远太快,灵魂跟不上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思路,一是把脚步慢下来,等着灵魂跟上去;二是让灵魂快一点,跟上前进的脚步。在一个走得快的年代,其实报刊亭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灵魂加油站”的作用,维系了文化传承,满足了知识诉求,提供了精神滋养,在相当程度上为前进的脚步提供了“灵魂支持”。“灵魂加油站”不应随着时代发展而削弱,应不断得到加强。这也意味着,报刊亭的命运,应该是改造而不是取缔。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一直关注城市报刊亭的命运,他说有位韩国教授曾告诉他,“我在书里知道你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可是在你们的街上我看不到。”静而思之,此言不虚。我们今天讲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可如果在大街上走半天都看不到一个报刊亭,我们从哪里能感觉到一些文化味呢?难道就靠几个标语?每一个报刊亭都起着“灵魂加油站”的作用,都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连接点。如果城市一方面投入巨量资金加强文化建设,一方面把有着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最后一公里”意义的报刊亭弃之不用,是短视,是近视,还是无视?

在一个发展的时代,报刊亭也应该不断赋能。法国巴黎最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上,间隔不远就有一个报刊亭,其存在意义,值得探究。已经起草的北京市《关于规范提升邮政报刊亭的工作方案》指出,报刊亭具有文化宣传、便民服务、城市管理等功能,在下一步规范提升过程中,更加突出报刊亭的文化、便民、公益属性,将报刊亭打造成精致的城市家具、新型的阅读空间、便捷的服务载体。这也符合人们对于报刊亭的理解和希望。报刊亭升级新阅读空间的方向对了,如果报刊亭都往这个方向发展,就会真正成为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

报刊亭与新阅读空间之间,最重要的链接就是文化。不必讳言,现在的报刊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报刊亭不卖报刊,而改卖其他没有多少文化含量的杂货。任由问题存在不对,但简单一拆了之更不对。朝着城市新型阅读空间的方向去改造和升级,才是正确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报刊亭也是一块文化试金石,考验着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智慧,就看城市交出什么样的答卷。 (乔杉)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